开学倒计时⑯|我是新生,请多多关照!
i东莞 2021-08-30 17:02:57

愉快的暑假生活已经过去,开学进入倒计时。在些许的期待和小小的兴奋中,各位幼儿园小班、初中一年级、高中一年级和大一的准新生们,带着希望,带着憧憬,迎来新的学期,新的起点,即将开启新的生活。但面对新的环境和人生阶段,你们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呢?

走进幼儿园:构建自己走向美好

三岁的罗罗马上就要读幼儿园了。“想想,有种解放的感觉。”家长张女士说,虽然是个小男孩,但是黏起人来,一点都不输给女孩子。越是临近开学,小罗罗却越是不想去上学。有时一提到上学,他就开始哭起来。

“这段时间都在做开学准备,包括调整作息时间,教孩子穿鞋子、衣服、上厕所等,真想全部教会他。”不过,张女士一想到开学后罗罗面临的“分离焦虑”,心里就更着急了。“送孩子入园,跟他分别的那一刻,大概是最难渡过的一关。”张女士说。

“孩子入园后产生任何的焦虑和情绪,从他成长的角度来看,都是正常的表现。”恩古蒙台梭利国际儿童之家院长蔡晓梅说,一般情况下,幼儿园小班的孩子都是三岁左右,三岁前他们大部分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家庭,物理空间相对较小。三岁前,孩子和母亲是一种共生关系,家庭环境比较单一,孩子也没有很多的社交尝试。当孩子三岁入园时,会发现自己脱离了家庭环境,犹如一个人被带到了一个陌生的“星球”,开始出现分离焦虑,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并不是完全理解。

蔡晓梅说,“入园焦虑”主要基于目前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在生理上主要表现为:离开家人后“哭”,胃口不好吃的不多,睡前依恋玩偶,甚至出现免疫系统方面的疾病。在心理上,孩子会经历从共生到个体建立直到走向独立的过程。

“分离焦虑”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非常好的契机。蔡晓梅表示,这是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庭、离开熟悉的环境,去到一个更大的环境,也意味着他从一个家庭中的人成长为一个社会中的人,这是他成长的里程碑。

“我们要为孩子做好充分的准备,帮助孩子度过‘分离焦虑’期。”蔡晓梅说,一是缓解孩子“入园焦虑”,提前给孩子看幼儿园以及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学习生活的照片,让他知道这就是他以后的环境和生活,激发他的兴趣;二是家长要接纳孩子,给予他心理上的支持和期待;三是做好孩子的物品预备,提前给孩子准备喜欢的的书包、被子、水杯等物品;四是规划好作息时间,做好内在秩序管理,提高孩子的时间观念和安全感。

“幼儿园是孩子人生的一个全新旅程,家长一定要与孩子一起进入这个阶段,修好这门功课,在幼儿园建构自己,成为最美好的自己。”蔡晓梅说。

小升初:热情拥抱新生活

正处在小升初阶段的小坤(化名),本以为这会是个舒服自由的暑假,因为小学毕业了,小学的老师自然不会布置作业,新的初中老师还没见着面,只能是“鞭长莫及”。

派位确定就读的初中学校后,小坤妈妈很快便办理了初中入学注册手续,随后收到学校“致家长的一封信”,信中除了讲述暑假安全事项、军训要求外,还“附赠”了一份“暑假作业”,并提醒入校第一天就会有一次“开学基础知识测试”,测试内容来自“暑假作业”……

拿着这份与众不同的“一封信”,小坤开始有点沮丧,说好的“零作业”暑假去哪了?在妈妈开导下,小坤积极地规划好暑假每天的学习、玩耍和运动的时间。但随着开学季的到来,即将步入初中的小坤,对即将开始的新的学习生活充满了“焦虑”。

“首先,我们在这里厘清一个概念:小升初的衔接,并不是报个校外辅导机构的班,把初中的知识预习一下。”东莞市优秀教师、初中语文高级教师、东莞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教师汪媛表示,“小升初衔接是家长和孩子一起从身体、心理、习惯、知识、能力多方面进行调整和准备,以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特别是我们东莞地区有一些小朋友升上初中大多数住校,那就需要适应初中的住宿生活、适应离开父母的独立生活,适应一种完成不同于小学的集体学习生活。

汪媛介绍,从小学升上初中,学业方面会有四个变化:一是教材体系变化,科目增加,内容加深;二是教学内容变化,更注重知识的严密性;三是学习心理反应变化;四是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增强。

初中是一个新的学习阶段,汪媛表示,小学成绩一般的学生,请不要自我设限,要热情地拥抱初中的新生活,首先要努力做好小学和初中学习生活的心理转换。其次要积极培养自己自主管理的能力,还要尽量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增大阅读量。有了健康的心理状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坚实的阅读基础,就能很快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独立、自律,新的学霸自然就诞生了,“这也是小升初暑假作业中强调阅读的原因”。

另外,家长应当了解初中的学业特点,不要只盯着孩子的分数,多给孩子精神支持,同时要适当调整对孩子的期待。

初升高:用成长型思维收获不一样人生

今年中考,中堂中学初三毕业生黎婉莹(化名)同学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心仪的东莞“五大校”之一。然而,随着秋季开学的临近,她却想放弃了。

原来,黎婉莹发现:觉得原本“优秀”的自己“突然”变得“平凡”了。黎婉莹加入高中班级群后,一直“潜水”,但没过几天,她发现情况似乎有些不太对劲。

“老师和同学,以及聊天氛围,都和初中不一样,甚至我无法和她们进行有效的交流。”黎婉莹说,当她看到大家在群里晒各自的暑期作业时,一想到自己什么都没有做,觉得自己和这个班没有任何的关系。

看到孩子寒窗苦读考上一所好学校,居然就这么自己放弃了,黎婉莹的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纵使如何鼓励和引导,黎婉莹还是不愿意去上学。

实际上,与黎婉莹一样,每年初升高,都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出现不适的情况,但大部分学生可以经过自行调整慢慢适应高中生活。

在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德育处主任马良看来,绝大部分初中生升入高中都是怀着憧憬和激动,又有一点紧张和迷茫。既有向上发展的动力,同时又有畏惧挫折和困难的一些担忧,是每一位初中生升入高中必须要经历的成长过程,需要我们去重视和关注。

“新高一是孩子学习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转折点。”马良表示,“3+1+2”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知识量大、难度也大,很多孩子上了高一之后适应起来很困难,因此要做好初高中衔接。“适度关注和帮助孩子做好初高中衔接,不仅有利于孩子未来高中三年的有益发展,从长远来说,也可以帮助孩子在今后人生转折阶段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马良说。

“到了高中,一定要学会独立,以积极主动的姿态适应新环境。同时放平心态、找准属于自己的位置,确定符合自身的目标,培养自习的兴趣爱好。”马良说,在高中的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要用成长型思维,相信失败只是暂时的,是获取经验的一种方式,试着从批评中学习和进步,让自己做得更好,或许就能收获不一样的人生。

马良还建议,老师要帮助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初树立新的目标,做好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明确高中三年奋斗方向。其次,在教学方面做好初高中衔接,知识难度不宜过大,知识量不宜过多,循序渐进帮助学生适应高中学习生活。此外,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找到归属感,迅速融入新的环境。

走向大学:要学会独立成长

今年暑假,住在万江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卢耀在家附近也找到了一份暑假工,希望通过参加劳动来“体验社会”。他说,打暑假工并非完全是自己拿主意。

“暑假工只做20来天,8月份我去学车了。”卢耀说,像他家族中的同辈一样,高考后,父母都会联系相熟的驾校教练,定好大概的日子,然后告诉他们去考驾照。

在卢耀妈妈李女士看来,会开车是未来立足社会的必要技能,上了大学之后,卢耀不再有像现在这样连片的空闲时间来考取驾照,这个暑假至少考过科目二才能保证进度。

除了安排学车,李女士还想让卢耀多外出走走。“他的性格太内向了,平时不是在学校就是在家。要趁着有空,多出去走走见见世面。”其实,在以往的寒暑假,她都敦促卢耀出家门、出远门,但是自己太忙,未能亲自带他出门。今年暑假,李女士似乎也未能如愿,由于疫情防控,为了避免风险,她说,她不再让卢耀远行旅游了,但也会叫上亲戚中的同龄人与他到东莞各处走走。

显然,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希望在高中毕业后提前感受独立成长。他们的方法,就是好好在社会上经历一番。

对于准大学生来说,参与社会分工可能是最直接地锻炼自己独立能力、促进成长的方式。但是,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途径了吗?实际上,让学生学会独立成长,除了家庭和学生个人方面,学校和教师也下了不少功夫。

“不少毕业了的学生回来都跟我说,大学生活跟高中真的非常不同。”在东莞实验中学工作了近十年、多次任高三毕业班班主任的赖辉军说。

赖辉军介绍,该校一直有聘请心理老师,开展不同形式的心理课,引导学生制定人生规划,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自己的人生规划,为他们未来的独立成长做智力和心灵上的准备。

但他同时表示,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最终作出选择的是孩子个人,主要靠他们自己自觉,家长、老师只能在旁边引导、辅助他们。“学生要学会独立成长,首先要学会独立思考。”作为班主任,赖辉军特别重视用开班会的机会,让他的学生接触书本以外的知识,启发他们的思考。

文字:刘召  赵海霞 周倩彤 图片:郑琳东 曹雪琴 李梦颖 东莞理工学院供图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