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南城石鼓社区,车辆整齐地停放在路边的停车位,每一个停车位都设置了车轮挡,放眼望去,村里的道路干净整洁……石鼓社区能够实现规范有序停车的背后,是该社区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停车管理方法。
村(社区)停车管理,是全市停车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记者从东莞市村(社区)加强规范停车管理媒体通气会上获悉,市交通运输部门将制定一系列符合东莞实际需求的村(社区)规范管理指导意见,明确设置范围、规范审核流程、完善管理制度,确保村(社区)停车设置合法、收费公平、服务到位,推进东莞村(社区)停车共建共治共享。

▲南城街道石鼓社区的停车位
石鼓社区规范停车成效明显
近年来,南城街道石鼓社区为解决社区停车难和停车乱的问题,对辖区内车辆实行24小时围蔽管理,制定了一套有效的停车管理方法。
“首先是利用社区的闲置地、窝棚地等场所建设停车场,经过改造后,原来的750个公共停车位(小车)增加到了约2000个(小车)、大型货车位68个。”石鼓社区宣传委员李观达介绍,车位增加后有效缓解了社区临时停车的需要。
在此基础上,石鼓社区成立停车管理领导小组,并与车主签定《石鼓社区车辆停放承诺书》,规定车主需要按停车位停放或在指定区域停放。石鼓社区警务室还成立一支专职管理小组,24小时不间断地对社区主干道进行巡逻,劝导车主别乱停放车辆。如果车辆第一次乱停放,就会收到提示;第二次乱停放就会降级为临时车辆;经过提示和警告无效的,将会列入黑名单。
规范停车管理后,石鼓社区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停车习惯,改善了内部交通秩序,社区内道路通畅,再也没出现过塞车及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
“我们将停车收益一部分用来对社区内破旧道路进行维护,使社区道路焕然一新。”李观达说,规范停车管理使村容村貌得到了大幅提升。

▲南城街道石鼓社区的停车位
将研究出台村(社区)停车相关文件
近年来,东莞停车矛盾日益突出。停车难、停车乱逐渐成为人居环境发展的掣肘。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刘贺贤介绍,东莞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从2020年3月至今,全市新增停车位10.35万个。
同时,为解决停车难,各镇(街道)也结合实际进行有益探索,制定具体操作细则,部分村(社区)为改善内部治安、村容村貌及停车秩序,结合疫情防控探索封闭式管理模式,逐渐摸索贴合实际需要的社区停车管理方案。
除了南城石鼓社区,东城街道牛山社区通过开展停车规范管理,牛山社区群众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停车习惯,改善了内部交通秩序。
“目前180米涉及村道范围的围蔽,已停止收费并完成整改。其他巷道和村里自有区域,未来收费也会进一步进行规范管理。”牛山社区牛头经济社理事刘文周介绍。
实事上,作为村(社区)进行停车管理的其中一种手段,围蔽收费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社区)内部停车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泊位周转率,有助于清理长期占道或无人认领的车辆,不仅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在治安联防、疫情防控等方面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利于建设平安社区,加强基层治理。

▲南城街道石鼓社区的停车位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刘贺贤介绍,为进一步规范村(社区)停车管理,市交通运输部门近期将研究出台相关指导性文件,总结推广示范点做法,对村(社区)停车管理的设置范围、设置流程、设置标准、运营管理方式、收费服务、费用使用、停车秩序管理等进行统一规范,推进东莞村(社区)停车共建共治共享。
“对于计划实施围蔽停车收费管理的村(社区),先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衡量是否同意实施,再按属地村(社区)规范管理制度和流程进行审核备案。”刘贺贤表示。
各村(社区)应以安全、有序、规范、合理为原则,确保村社区内部慢行交通系统及道路通行不受影响,尤其是确保消防通道的安全和通畅。
此外,为进一步完善停车管理政策法规,东莞将加快出台《东莞市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制定一系列停车管理工作方案、指引等政策性文件,合理引导停车需求,规范停车秩序,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