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中国共产党东坑镇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东坑镇委书记谭全河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过去五年以来的工作,明确未来五年东坑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动员全镇上下团结一心、锐意进取,奋力开启“精致小镇、魅力东坑”新篇章,为东莞在万亿元GDP、千万人口城市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过去五年,东坑GDP从100.5亿元增长至179.3亿元,年均递增11.7%,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今后五年,东坑将以“一心两极三轴四片区”的发展思路,全力实施“六大跃升”工程,推动精致魅力新东坑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奋力走在全市前列。

过去五年回顾
精致魅力东坑建设取得开创性成就
过去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东坑镇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1+1+9”工作部署和市“1+1+6”工作思路,抢抓“三区”叠加和松山湖功能区统筹发展等重大机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团结带领全镇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推动各项事业取得开创性成就。
该镇生产总值从100.5亿元增长至179.3亿元,年均递增11.7%,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以奔跑的状态、奋斗的姿态交出了一份不负人民的新答卷,在东坑发展史册上留下了可圈可点的实干印记。
五年来,东坑综合实力迈上更高台阶。坚持做大经济总量与发展社会事业互促共进,对标学习先进,推动东坑逐步从“精品特色小镇”成长为“精致魅力小镇”,开创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五年来,东坑经济态势稳中向好。经济增长保持强劲动力,规上工业增加值迈上110亿元新台阶,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亿元,税收总额接近30亿元关口,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外贸进出口、社会消费零售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经济效益实现“两高一低”,人均GDP达9.54万元、每平方公里建设用地GDP产出11.5亿元,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每万元GDP耗电量下降至765千瓦·时,大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五年来,东坑企业质量稳步提升。强化企业梯度培育,规上工业企业由122家增至232家,工业产值达488.7亿元,连续3年保持40亿元以上增长。全镇亿元产值以上企业达53家,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9家,50亿元以上企业3家,100亿元以上企业1家,亿元以上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7%。培育引进了富强电子、新能德科技、东勤科技等一批龙头企业,撑起经济发展“脊梁”。
五年来,东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连续两届入选全国文明镇,实现国家卫生镇“三连冠”,收获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单位等“国字号”荣誉及40项全市单打冠军。圆满完成第七次人口普查全市唯一综合试点以及全国两个之一的数据处理综合试点,并获推荐为全市7个“省先进集体”之一。连续4年获得领导班子工作优秀镇(街)称号。

今后五年部署
乘势而上推动东坑更高质量发展
回顾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站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东坑重整行装再出发。报告从把握国家形势、参与区域融合、勇担发展使命三个层面,认真审视分析东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战略、新使命,找准前进方位。
谭全河表示,建设精致魅力新东坑的时间已然来临,在这个关键节点,镇委经过科学研判、深入思考、对标一流、系统谋划,提出在未来五年,赋予“精致小镇、魅力东坑”高质量发展新内涵,聚焦外在“精致形象”追求,讲究品质提档、空间重塑、配套惠民,全力推动以更优良的城市品质内涵带动综合发展升级,加速内在“魅力气质”塑造,侧重精当规划、精工打造、精准服务,全力打造以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为主的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新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新活力,铸就由外而内、内外兼修的精致魅力新东坑。
东坑今后五年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突出党建引领,锚定建设产业更高端、城市更靓丽、环境更优美、配套更优质、社会更和谐、文化更丰富的“精致小镇、魅力东坑”总目标,创新“一心引领、两极支撑、三轴联动、四片协同”的“一心两极三轴四片区”发展思路,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落实省“1+1+9”工作部署和市“1+1+6”工作思路,全力抢抓“三区”叠加、松山湖功能区统筹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实施“六大跃升”工程,全速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发展能级,推动精致魅力新东坑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奋力走在全市前列。

发展思路
打造“一心两极三轴四片区”
未来五年,东坑的发展思路是通过“一心引领、两极支撑、三轴联动、四片协同”,打造“一心两极三轴四片区”。
坚定“一心引领”,实施中心区强心战略,围绕“轨道交通3号线东坑站TOD综合体、地标性文化综合体”等大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城市有机更新,构筑“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发展布局,全面引领产业体系新发展、城市空间新塑造、品质内涵新跃升、生态文明新高度、民生保障新服务。
构建“两极支撑”,紧抓“地铁高速时代”发展机遇,推动轨道交通3号线东坑站点、莞番高速东坑段成为新一轮发展两大增长带动极,发挥轨道交通、高速路网与周边区域整体融合发展的支撑作用,构建以城市多元化生活导向和产业配套服务为核心驱动的“大枢纽+大商圈+全业态”动能圈,实现联动组团发展。
促进“三轴联动”,串联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两大支柱产业龙头企业为引领的战略性产业制造基地群“生产轴”,链接以中心区旧村更新单元为基点、东坑大道与东兴路商业居住圈为主线的中心宜居“生活轴”,辅以生态公园、美丽河涌、乡村人文共同“描绘”出的新时代乡村文化“生态轴”,实现产业、商服、生态、乡村互联互融发展。
推动“四片协同”,实施“南融北拓、东联西接”的城市空间布局,东部片区依托轨道交通东坑东站和莞番高速长安塘口吸引承接松山湖优质产业和创新资源,打造成智能制造产业区;南部片区依托毗邻松山湖科学城和生态园大道沿线绿色生态资源优势,打造成创新驱动、产城融合示范区;西部片区依托角社村与松山湖生态园片区一体化发展带来的人流聚集效应,打造成区域一体化、配套服务试验区;北部片区依托黄屋、新门楼、塔岗、坑美等村低效工业园区连片“工改工”,打造成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
/ 工作计划 /
聚焦“六大跃升工程”
实现“六项更大突破”
未来五年,东坑将在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重点抓好精准招商、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升级、龙头企业培育、重大项目建设、城市空间重塑、交通路网改造等工作,聚焦“六大跃升工程”,奋力实现“六项更大突破”。
实施产业质量跃升工程,推动核心竞争力实现更大突破。立足先进制造业根基,以龙头企业为牵引,打好产业结构高端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推动工业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构建更具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具体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优势,融入国内外双循环格局。
实施创新能级跃升工程,推动发展动能实现更大突破。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发挥毗邻松山湖创新高地的优势,打通创新发展“血脉”,推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紧密融合、整体提升。具体是对接松山湖创新资源,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创新人才发展环境。
实施空间承载力跃升工程,推动开发潜能实现更大突破。以“加强规划管控、统筹土地收储、突出更新导向、科学配置资源”为主导,深入实施“16+16”城市更新行动,盘活拓展空间8100亩,全面激活城市承载力潜能。具体是拓展优质产业空间,激活旧村“沉睡”资源,加强土地收储整备。
实施城市品质跃升工程,推动精致形象实现更大突破。顺应粤港澳大湾区时代城市群发展潮流,以轨道交通TOD综合体、莞番高速等大基础设施引领城市品质内涵提升,打造极具现代气息、宜居氛围和人文内涵的城市环境。具体是构建TOD“智慧动能圈”,打造区域一体化试验区,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社会治理跃升工程,推动治理能力实现更大突破。围绕和谐善治,进一步深化社会环境治理,在共建共治共享中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具体是刷新水清岸绿天蓝颜值,夯实基层治理根基,筑牢公共安全坚实防线。
实施民生福祉跃升工程,推动幸福指数实现更大突破。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人口规模增长科学配置公共资源,推进文化、教育、医疗等民生建设落地落实,以文化综合体为牵引,提供多样化极致公共服务。具体是构建共享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教育全域提档升级,打造“医疗服务圈”升级版,织牢织密基本民生保障网。
/ 延伸阅读 /
以党的全面领导为东坑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接下来,东坑将以建党百年为新起点,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锻造更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为建设“精致小镇、魅力东坑”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旗帜鲜明讲政治抓政治。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好“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持续开展“善治学堂”,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持续推进大统战工作格局,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细落实。
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纵深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创新实施党建“六大行动”,稳步推进党组织网格与基层治理网格融合发力,建立商圈联建党组织和区域楼盘党组织,擦亮“党建+”引领工作品牌。
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深化“头雁”工程,完善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建设政治过硬、具备领导东坑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坚持纠“四风”与树新风并举,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抓好“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数说过去五年成绩
引进亿元以上企业35个总投资150亿元,推动21宗共146.6亿元项目纳入市重大项目。
全镇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迅速成长,产值由35.2亿元增长至171.3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35.1%。
实现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61.8%,新增国家高新企业76家,增长330%。
市场主体突破1.7万户。注册商标增加2229件,增幅达183.9%。
扎实推进“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引进硕士博士等高素质人才142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82%。
盘活收储土地共914.4亩,推动“三旧”改造2848亩,三甲工业城“工改工”项目获全市3个“第一”。
村组两级总资产突破30亿元,经营性纯收入达2.7亿元,增长59%。
省级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综合评价“优秀”,珠三角片区排名第7,荣获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
投入6亿元推动水污染治理,其中投入4.2亿元建成截污管网超120公里。完成雨污分流改造560个,100%完成市任务。
水污染防治考核综合排名全市第9、上升18名,河(湖)长制考核排名全市第5、上升24名。
整治“散乱污”企业914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由74%提升至91%。
教育医疗等民生类支出从4.3亿元增至8.1亿元,年均增长13.6%。
发放低保金、残疾人补助等共1327万元,新增城镇就业5.4万人,完成1.9万人次技能素质提升。
开展文化惠民活动3000多场次,受惠群众超百万人次。
创新推行“支部联企”“党员联户”,走访联系群众12万人次,收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近万条,全覆盖挂点联系服务规上工业企业23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