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新疆草湖镇的广东纺织服装产业园的东纯兴车间内,员工正在熟练地操作机器 记者 陈栋 摄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拥有高水平硬件设施的学校、先进诊疗设备的医院、高新技术的产业园区,不少精品工程都出自东莞援疆项目;在西藏林芝市巴宜区的苹果、红皮土豆等生产加工基地,还有一个个拔地而起的小康示范村,这些都离不开东莞援藏干部的努力;在四川甘孜州的雅江县和九龙县,从全国深度贫困县到顺利实现脱贫摘帽,教育、医疗、交通、产业、藏区新居建设等各方面发展都留下了东莞援川干部的身影。
十年光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能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十年的时间,对于东莞援疆、援藏、援川的扶贫干部和对口支援地的群众而言却意义非凡,一批又一批东莞扶贫干部人才,发扬着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东莞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初心和使命……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粤通电子产业园,工人在生产线作业 记者 陈栋 摄
新疆篇
十年援疆万里路 民生投入占大头
2020年,是东莞市对口支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下称“三师图市”)的第十年。十年来,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驻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工作队(以下简称“东莞援疆工作队”)一批批干部人才,像戈壁滩上的胡杨,把根深深地扎在这片土地上,奋力书写东莞援疆新答卷。
据统计,2010-2020年东莞市财政投入的计划内援疆资金共14.93亿元,支持打造了418个援疆项目(含子项目)。“十三五” 期间,全省支援第三师图木舒克市资金34.53亿元,其中东莞市财政投入资金8.87亿元,主要投入民生援疆、产业援疆、智力援疆、文化润疆、民族“三交”等板块,民生领域和团场及团场以下基层的援助资金占比超过85%。2017年至2020年底,东莞市镇街与三师团场和街道开展镇团结对活动,有关镇街、单位和社会力量累计捐资捐物超过5300万元。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健客互联网医院 记者 陈栋 摄
援疆资金85%以上投入民生领域
在东莞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三师图市东莞援疆工作队顺利完成了对口援疆各项工作任务。
记者从援疆工作队了解到,截至2020年底,在三师图市开展援疆工作的各类广东援疆干部人才共有137人,其中有65人来自东莞,他们中不乏党政干部、教师、医生等各类人才。东莞援疆工作队严格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化先导、一个龙头、两翼齐飞”的对口援疆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民生项目、产业支援、智力支持等方面,扎实推进对口援疆基础工作。东莞援疆干部陈畅表示,在2017年至2020年,东莞市本级财政资金连同省级财政统筹资金,累计向三师图市投入援疆资金29.7亿元(其中2020年援疆资金8.01亿元),约占兵团受援资金总额的29%。
那么,这些援疆资金用在哪儿了?陈畅告诉记者,东莞援疆工作队将85%以上的援疆资金投入到民生领域,先后实施213个援疆项目(其中2020年的援疆项目61个,援疆资金已拨付7.62亿元,占全年应拨付资金的95.13%),支持建设一大批学校、幼儿园、医院、安居富民房以及城镇基础设施,同时组织一系列就业支持、技能培训、文化交流等活动,有力地促进受援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以及民生改善。陈畅还称,2017年至2019年,援疆资金通过多种方式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先后引进了70多个产业项目,总投资超过90亿元,累计为受援地新增就业岗位1.3万个。
■新疆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和东莞市人民医院进行远程会诊 记者 陈栋 摄
成功招引97个产业项目
总投资超170亿元
2020年,在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和三师图市党委正确指导下,东莞援疆工作队发扬敢于拼搏、甘于奉献的援疆精神,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东莞援疆工作队坚持“以招商促产业,以产业促就业,以就业聚人口”,充分发挥广东的产业优势,全面加大产业支援力度,先后为三师图市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投资项目,支持三师图市逐步健全产业体系、不断壮大综合实力、有效拓展人口集聚平台。其中,总投资近40亿元的兵团草湖广东纺织服装产业园100万锭纺织项目,是援疆各省市中投资额最大的产业援疆项目,在2020年6月实现全部达产,解决受援地近5000人就业。
东莞援疆工作队充分发挥广东产业资源优势,把三师图市三个开发区作为招商引资主阵地,积极推介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以农产品精深加工、电子信息、纺织服装、仓储物流等产业为重点,先后动员28批次170多家企业前往三师图市考察环境并洽谈合作。
东莞援疆工作队会同三师图市商务局、开发区、团场和招商小组前往广东、浙江、四川、重庆等地开展招商活动,累计拜访企业和商协会2084家,举办座谈推介会30多场。通过拜访企业、以商引商等方式,先后协助引进了纺织服装、农产品深加工、电子信息、文化旅游、医疗卫生等领域共97个产业项目,总投资超过170亿元,累计为受援地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5万个。
2020年,东莞援疆工作克服疫情影响,先后在图木舒克和东莞举办两次招商引资“云签约”活动,签约项目32个,总投资额超过188亿元。2020年,三师图市产业援疆签约项目共27个,协议总投资额约155亿元,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0亿元,完成兵团下达任务的150%。
■送文艺下基层慰问活动,援疆干部叶美英在表演古筝 记者 陈栋 摄
推进文化润疆
加快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
东莞援疆工作队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加快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截至2020年底,“一”方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春节前完成钢结构主体工程,在2021年投入使用;“十”方面,确定6名致富带头人并按计划稳步培育;“百”方面,推动援疆企业党支部发展少数民族党员,确定入党积极分子21人、发展对象5人、预备党员2人;“千”方面,已在粤通集团等单位甄选出254名技术型人才,纳入技术人才库予以培养;“万”方面,组织编写普适版国家通用语言教材,培训民族群众流利讲国家通用语言学员2965人,其中东纯兴集团培训考核2474人。
东莞援疆工作队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文化为载体、以民族融合为目标”,在援疆企业和民族聚居团场中积极开展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帮助民族职工群众提升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组织援疆企业民族职工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1周年诗文朗诵比赛,积极引导援疆企业员工增强“五个认同”意识。开展三师图市第一届市民公益文艺培训班,创立“艺起来”品牌,助力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多种方式推进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川藏公路旁的西藏林芝市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风光 新华社发
西藏篇
助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 精心精彩又精准
十年来,在东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广东省队和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广东省援藏工作队巴宜区工作组(简称“东莞援藏工作组”)务实创新,勇于担当,在打造队伍、项目建设、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据统计,2010-2020年,东莞市财政投入的计划内援藏资金共5.49亿元,打造了154个援藏项目,对口援藏实现了“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良好局面。
■林芝市特色农产品黑钻苹果喜获丰收 记者 尹金钟 摄
精心谋划实施援藏项目
2020年,东莞援藏工作组扎实做好“十三五”规划收官和“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明确“倾斜兜底保障建设一批,强党建引领锦上添花一批,着重造血产业扶持一批”的小康示范村建设思路,扎实推进8个小康示范村建设,用党建全面引领发展,以产业带动建设发展。
截至2020年11月底,总投入6002万元(援藏资金4000万元,本级财政资金2002万元)的8个小康示范村工程全部顺利实施,康扎村已完成初步验收,其余七个小康示范村均已完成竣工验收。
在特色产业提质升级方面,东莞援藏工作组实施“优化特色、完善平台、聚集人气”的产业发展计划,积极将援藏项目纳入“十四五”规划,计划投入3800万元打造世界柏树王提质扩容项目,将世界柏树王景区打造成集旅游观光、体验采摘、康养度假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目前,林芝市、巴宜区两级成立了工作专班,全面统筹推进综合体建设。建成后,预计拉动社会资金投入1.3亿元,带动当地农牧民投工、投劳取得社会效益200多万元。
在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方面,东莞援藏工作组把农村刚性需求基础设施改善作为重点抓手,同乡村振兴规划方案进行统筹实施,将鲁朗镇东久村、百巴镇大坝村作为“十三五”规划基础设施改善重点,结合八一镇玉米村、百巴镇百巴村资源优势,改善基础设施,积极引进企业,建设有西藏特色的苹果、红皮土豆等生产加工基地。
■东莞援藏医疗队部分成员合影 记者 尹金钟 摄
精彩完成扶贫“自选动作”
东莞援藏工作组积极推动两地“一对一帮扶”,协调东莞市9个镇街帮扶巴宜区9个乡镇(街道),从东莞市民政局、残联、麻涌镇、寮步镇、横沥镇争取资金200多万元,解决了区养老院购置设备设施、更章乡人畜分离等一批民生实事。
按照林芝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双百计划”和“工布英才计划”的要求,积极推动干部派出跟岗锻炼学习工作,协调8名干部到东莞市委党校、文广旅体局、农业部门和卫生系统跟岗学习锻炼。
2020年,东莞援藏工作组全力落实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对农产品“做实,做出质量;做强,做出市场”的指示精神,积极推进省援藏工作队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7+2”西藏特色产业和旅游推广中心项目,投入200万元在巴宜区和东莞设立了5个特色产业和旅游推广中心,开发线上小程序“林芝源·藏小鲜”,初步形成“优质农牧产品进线上、消费者线上下单”的供销模式,切实打通优质农牧产品到消费者手上的最后一公里。目前,苹果、红皮土豆、松茸、灵芝等优质产品销售金额超300万元。
精准扶贫提升“造血”功能
接下来,东莞援藏工作组将充分发挥东莞在科技、人才、智力等各方面优势,着力补短板、提质量、出效益,持续提升受援地“造血”功能,推动援藏工作再上新台阶。
■东莞支教老师在给孩子们上户外课程 记者 尹金钟 摄
东莞援藏工作组将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优化发展格局为切入点,实施“优化特色、完善平台、聚集人气”的产业发展计划,有力推进生态旅游、特色农牧、农业观光发展。加大项目推进落实力度,充分发挥内地企业优势,不断拓展招商范围,有力确保援藏工作见到实效。突出项目引领,组织和实施“十四五”援藏项目规划工作,确保“十四五”援藏项目精准实施。坚持打造亮点、建设精品的理念,加快规划项目建设步伐;突出村镇引领,继续加大特色小镇建设力度,提高小集镇公共服务水平。同时,拟投入1580万元把玉米村打造成为林果示范基地,投入1.2亿元共建6个巴宜区乡村振兴示范村。
据统计,2010-2020年,东莞市财政投入的计划内援藏资金共5.49亿元,打造了154个援藏项目。“十三五” 期间,全省援建西藏林芝巴宜区(含鲁朗镇)资金3.66亿元,其中,东莞市财政投入资金2.34亿元,实施11个援建项目。2013年至2020年底,东莞市政府、市直各部门、各镇街、相关企业支援的计划外援建项目资金共6212万元,对口援藏实现了“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良好局面。
■东莞市中医院专家医疗队深入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开展送卫生下乡结对义诊系列活动 广东援川前方工作组驻九龙小组 供图
四川篇
民生援建为龙头助两县脱贫摘帽
按照中央和省的有关工作部署,东莞从2014年开始对口联系全国深度贫困县——雅江县和九龙县,按照“以民生援建为龙头,产业援建和智力援建为两翼”的工作思路,全面承担起支援甘孜州九龙县和雅江县脱贫奔康的神圣使命。2015年至2020年底,东莞市已落实帮扶资金3.0255亿元,援建项目31个,有力改善了两县的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助推两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九龙县提前实现全县脱贫摘帽
据了解,2020年,广东省援川前方工作组援建资金4595万元,建设项目4个,拨付进度95.12%,九龙县按时保质完成项目建设和拨付进度,全州18个县排行第一。
九龙县“十三五”对口支援规划重在教育、卫生、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等,而“十四五”的重点,就是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群众就业、实现持续增收。
在广东省援川前方工作组的指导下,充分征求九龙县各组委会及部门意见后,广东省援川前方工作组派驻九龙县小组(简称“驻九龙县小组”)在原“十四五”规划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编制,申报项目6个,申报项目资金1.77亿元,为九龙县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为进一步推动“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变,发挥九龙社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助推九龙优质文化旅游资源和特色农产品走进东莞、走进广东的同时,将“东莞制造”产品如毛衣、小家电等带进九龙、带进甘孜,通过市场运作,加大产业支持,努力实现两地共赢发展。
驻九龙县小组联同东莞市商务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于2020年11月6日-8日在东莞市成功举办“2020年九龙县文化旅游农牧产品(东莞)推介会”,东莞市与九龙县共达成框架签约项目6个,涉及旅游、农畜牧业、文化等领域,投资概算总额2亿元,消费扶贫额达2000万元。
2015年以来,广东省“十三五”援建九龙县建设项目共16个,下达援建资金1.3878亿元,援建项目以教育、医疗卫生以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主,目前全县已实现教育资源均等化、乡镇卫生建设全覆盖,受益贫困村19个、贫困人口6985人。2019年4月,九龙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提前实现全县脱贫摘帽。
雅江县探索出了“莞甘合作”新模式
广东省援川前方工作组派驻雅江县小组(简称“驻雅江县小组”)深入分管部门及联系乡镇村、企业、贫困户走访调研,结合脱贫攻坚、援建项目、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助学支教、护林防火等,走遍了全县所有17个乡镇,100多个村组,实地了解情况、督导工作、解决问题。
2018年至2020年底,驻雅江县小组统筹落实对口支援资金7625万元,精准实施援建项目11个,其中9个项目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2个项目正在实施(提标新增项目)。所有援建项目均围绕雅江县脱贫“摘帽”、民生建设,并且全部用于县级以下基层建设,资金使用拨付皆达省级成效考核要求。全方位覆盖该县教育、医疗、交通、产业、藏区新居建设等方面,有力助推了雅江县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逐步提高全县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民生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其中援助产业发展资金1796万元,推动雅江县5个特色产业(项目)发展。扶持村级集体产业2个,农特产品展销中心1个,松茸综合交易市场1个(在建)、木雅藏寨4A景区功能提升项目1个。
2020年,驻雅江县小组通过协议销售、微信销售等多种方式销往广东的雅江农特产品达3236.07万元,带动全县贫困人口10016人次增收。逐步完善雅江特色优质农牧产品从“源头”到东部地区消费者的供销“区块链”,探索出了“莞甘合作”新模式。
据了解,2014年至2020年底,广东省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找准雅江县困难和压力,以项目和资金为导向,统筹落实资金10605万元,精准实施援建项目22个(其中19个项目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3个项目正在建设中或拟投入使用中),全方位覆盖雅江县教育、医疗、交通、产业、藏区新居建设等方面,全县受益贫困村53个,2086户贫困户10016人。
文字: 尹金钟
图片: 陈栋 尹金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