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走窗口系列|推动东莞医保服务高效办、智慧办、便民办
i东莞 2021-08-11 17:40:05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医保经办服务水平,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与为民办实事有机结合,8月11日,东莞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林岚一行到市民服务中心开展“一把手走窗口”工作,亲历医保窗口经办服务全流程,深入了解群众办事过程中的堵点、难点,进一步推动医保公共服务高效办、智慧办、便民办。

▲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林岚一行到市民服务中心开展“一把手走窗口”工作

在东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林岚一行在综合服务二区,听取医保事项近期进驻综合窗口有关工作推进情况。在税务社保区,林岚陪同群众在医保政务服务窗口办理医保业务,切身体验了现场咨询、材料准备、窗口收件、后台审批、办结反馈等环节的工作流程,为群众细心解答医保业务的办理流程、相关材料和办理时限等内容,与群众深入交流,认真了解办事群众对医保政务服务工作的满意度。

在走访过程中,林岚听取首席审批代表工作情况汇报,并就如何进一步优化业务办理审批流程提出意见和建议:一是加快推动医保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性建设,为实现医保高频公共服务“省内通办”“跨省通办”奠定基础,推动医保服务“高效办”;二是提高网上办理能力,进一步精简办理材料、缩短办理时限,推动医保服务“智慧办”;三是优化办理结果邮寄服务,为市民提供“一站一次办妥”服务,推动医保服务“便民办”。

林岚表示,窗口服务是沟通政府与百姓的一座桥梁,体现的是机关形象,解决的是群众问题,追求的是人民满意,要加快梳理企业和群众办事难点问题的高频事项,推动“问题清单”转变为“满意清单,”促进医保经办窗口服务进一步规范化、优质化。

/小链接/

东莞医保政务服务“三办”

全面梳理医保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推动“高效办”

按照广东省医保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和“六统一”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梳理形成我市医保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和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全面推进“全市通办”工作。目前,我市37个医保政务服务事项中,参保信息查询、医疗待遇报销、生育待遇报销、生育津贴申领等多项医保业务已实现100%全市通办,打破地域界限,群众可以自由选择就近镇街或市属的市民中心办理。

全面推进医保信息化建设,推动“智慧办”

我市医保局于2019年初组建,成立以来一直努力推动医保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通过前期精心谋划,于2021年5月正式上线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全市1350多家医保定点医药机构,600多万参保群众在统一的国家平台享受医保服务,为提高医保便民服务、实现全国医保信息互联互通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市大力推广医保电子凭证应用,全市支持线下扫码支付的定点药店8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500余家,在全省率先实现定点医药机构全覆盖。同时,深入探索“互联网+医保”服务,在市人民医院等6家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医保服务试点,满足参保人就医用药便捷结算的需求。

全面拓展医保经办渠道,推动“便民办”

一是“一窗办”。为顺利推进医保办事窗口纳入政务服务综合窗改革,我市医保以群众利益为先,探索首批异地就医、医保关系转移、医保个人账户管理等三大类型业务进驻综合窗办理。

二是“线上办”。提高医保经办网上办理能力,目前异地就医备案、医保查询等业务可通过粤医保和粤省事小程序、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等渠道提出申请,以“零跑动、免接触、不见面”方式完成审批。接下来我市将继续推动更多高频医保服务线上办,并将探索医疗保险关系转移跨统筹地区通过平台进行信息传递,减少群众跑动、缩减办事时限。

三是“前移办”。推行部分医保经办窗口功能前移至定点医疗机构,如我市已实行多年的门诊、住院费用医院现场结算,异地就医费用现场结算。今年8月1日起,我市继续推广门诊特定病种申请项目前移至具备相应门诊特定服务资格的定点医疗机构经办,为参保人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体验。

文字:尹金钟

摄影:尹金钟

编辑:符德明

编辑:马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