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着领带,身穿淡黄色衬衫和深色西裤,手上戴着雪白的手套。只要出车,王建生必是这套标准行头。“这是咱北京‘的哥’的精气神儿!”开出租22年,他跟刚入行时一样有劲头儿。
来北京北方出租汽车公司前,王建生在国企当过办公室主任,还在外企当过职员,每天记录工作内容的习惯,被他带到了新岗位上。300万字运营日记,一字一句皆是一单单开出来的服务心得。
走心服务,首先得有个好心态,甭管遇到什么乘客都要心平气和地面对。
大雪夜,一名醉酒男子站在路边,晃晃悠悠招手打车,大冷的天儿还敞着怀,前面的空车没停,王建生松了油门。车还没停稳,车门就被拽开了,“前面路口右转给我放下,告诉你我没钱。”男子酒气熏天。王建生并不生气,依然笑脸相迎,“没钱咱就交个朋友,这么冷的天儿不把您送到家,出了危险可不行。”对方先是一愣,随后坐直身子,“哥们,冲你这话,没钱我也有钱了!”比起挣钱,王建生更关心乘客的安全。
2003年非典期间,路上车少了,王建生却没有将车停下。“只要咱这张流动名片在,就证明城市还在运行。”他坚持出车经媒体报道,带动了更多“的哥”重新上路。这一年,党组织批准他火线入党,“请组织放心,我对行业的热爱永不褪色。”王建生立下誓言,并说到做到。
白天运营,夜里琢磨,他总结出“345优质运营服务法”——“3”指的是坚持3个原则: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行车安全;严格遵守行规,提供优质服务;良好心态面对每位乘客。“4”指的是“四勤”服务:眼勤、手勤、嘴勤、腿勤。“5”指的是用好5句文明服务用语,每句话背后都有故事。从业22年,他没跟一位乘客红过脸,没接到过一个投诉,零违章、零事故。
王建生总干不赚钱的活儿。作为北方共产党员阳光车队队长,每逢节假日,夜里九十点钟,他都会出现在火车站出租上车点,维护秩序、协调车辆。“孕妇、老人走这边”,“来来来,我帮您拿行李”……直到凌晨三四点,最后一名旅客乘车离开,王建生才哑着嗓子回家。很多次,高峰期拉上赶火车的乘客,他主动将其送到最近地铁站避免堵车。
“真正的服务就得走心,让乘客满意,而不是只顾自己的效益。”王建生黑黑瘦瘦,说话不缓不急,时不时还冒出两句英语。前些年他与同事一道参加“北京市出租汽车行业服务英语大赛”,还捧回了亚军奖杯。
2017年10月,“王建生劳模创新工作室”揭牌,成为全国首家以出租车司机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他以微信公众号为平台宣传优质服务法和“生态驾驶五步法”,推动行业服务规范和节能减排。
有人问他,这么累又不赚钱,图什么?“孩子养大了,我没什么负担,就想把车开好,让坐过车的乘客都说咱北京‘的哥’好,说咱北京好!”王建生说,这也是他入行时的初心。
北京日报记者 孙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