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共一大感受历久弥坚的百年初心
新华社 2021-04-09 09:41:59

■观众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内参观(2020年11月13日摄) 新华社图

春暖花开时节,上海市兴业路76号门前访客又多了起来——正在修缮的中共一大会址尽管尚未重新开放,但修旧如旧的石库门新面貌已让路人纷纷驻足、留影。

位于浙江嘉兴的南湖革命纪念馆也在闭馆建设,讲解员们录制音频、视频等党史学习教育内容,通过网络讲述红船起航的壮阔征程。

2017年,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于10月31日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总书记强调,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

“我们党的全部历史都是从中共一大开启的,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同济大学专职辅导员张桁嘉说,自己每次走进中共一大会址,都要体悟总书记这句话的含义。

张桁嘉自高中起就在中共一大会址做志愿者,如今已经12年。他说,在初心始发地讲解建党先驱的红色故事是“很酷”的事,自己也能从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

100年前,13名平均年龄28岁的中共一大代表,在上海树德里18平方米的房间里酝酿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那时的中国风雨如晦,中共一大秘密召开,外界甚至没有一点声音。

而今天,就在饱经沧桑的石库门建筑旁,繁华时尚的新天地商区人来人往,世界知名品牌商店在这里集聚,折射城市的开放与活力。中共一大会址已成为红色地标,最多时一年有近147万人次参观。

“来到这里,很容易产生时空交错的感觉,百年不变的初心,为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为让更多身边人理解初心,张桁嘉把中共一大会址教育资源引入校园,在他自己的学生中培养志愿讲解员,还录制党史系列动画微党课,采用网络直播形式带领更多学生学习党史。

距离上海不远的革命红船起航地嘉兴,也是红色历史的现场课堂。作为高水平均衡发展先行地,嘉兴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领跑全国;城乡居民实施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一张嘉兴市民卡可以刷遍长三角;首创“网格连心、组团服务”机制,每一户人家都有党员贴心服务。

“在嘉兴垃圾焚烧处理项目改造新建过程中,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的话,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岳玉良说。

嘉兴三年内投资80多亿元建设64个垃圾焚烧处理项目,通过创新密切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在解决了城市垃圾处理能力不足问题的同时,也真正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口碑。

嘉兴市独山港镇金桥村村民沈雅英记得,当地干部一次次上门做工作,并请环保专家解疑释惑,还专门带村民参观省外同类项目。

“党和政府真心为老百姓着想,老百姓就会全力拥护支持。”沈雅英说。

从上海到嘉兴,从石库门到南湖畔,“初心课堂”风华正茂,红色基因历久弥新。

建党百年之际,党的诞生地对初心故事的挖掘也在继续。在上海,更多革命文物建筑将“再现芳华”——与中共一大会址相距约300米的太仓路127号,是中共一大代表宿舍旧址,2020年11月起,与中共一大会址同步启动修缮。

“总书记说,建党时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贵、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我们要经常回忆、深入思索,从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中共一大纪念馆陈列研究部副主任韩晶说,纪念馆希望通过复原中共一大代表宿舍旧址陈列,最大可能地接近文物建筑本来面貌,让承载着中国共产党诞生光荣历史的革命文物建筑,在建党百年之际更好地讲述红色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