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年了,她的“4月诗群”如期而至
i东莞 2021-04-01 16:47:57

4月来了,对于东莞一群热爱阅读和诗歌的朋友来说,他们盼望了一年的“4月读诗会”又来了,又可以尽情地与诗歌亲近了。

“4月读诗会”的发起者李颖哲没想到,这个始于5年前的小众的、自发的线上诗会,会让大家越玩越嗨,今年的诗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进群、慕声音进群。

李颖哲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两个孩子的妈妈;她喜欢给孩子讲绘本,是东莞少儿阅读推广人,读诗群也是她兴之所至推广阅读的方式之一。

当初只身一人从遥远的北方来到东莞,十几年过去了,李颖哲渐渐习惯了南方的生活,也找到了融入这座城市的路径。城市浓郁的文化氛围,让她忍不住融进去,用自己的方式为城市传递阅读灯火,传播阅读之声。

随性的读诗群,让人无限亲近诗歌

李颖哲从小热爱朗读,有很好听的声音,在诗歌和阅读中,她找到了自己的热爱。作为一名知识女性,一个普通人,怎样才能够参与到城市的文化中,把自己的一点能量散播出去?李颖哲选择用自己的热爱,从独特的角度切入进去。

她连续做了4年读诗群,每到春天,用一个月的时间,在自己建立的“读诗群”里组织大家一起为爱朗读。现代人忙忙碌碌,内心焦灼,如果能停下来,读读诗,是很好的自我疗愈。每到春天,李颖哲带着读友与诗歌赴约,希望读诗可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一种变化。

李颖哲的读诗群,不是朗诵群,而是“百变读诗”,所以大家玩得很快乐。可以分享喜欢的诗,随性讨论,也会即兴创作。比如今年的读诗群一建起来,李颖哲问一位平日写诗的朋友有没有新作,对方发了一首“我做沙子的时候”,接着大家就玩起了仿写,有“我做小孩的时候”“我做手机的时候”“我做哲学书的时候”……各有趣致,然后有群友把大家的即兴创作串联起来配乐朗读出来,听起来很有感觉。

随性和即兴是这个群的最大特点,大家不断冒出新点子,有纯美的独白,也有方言朗诵,还有吟诵、戏说,甚至用各种流行歌曲曲调同唱一首诗。2岁多的小娃跟着妈妈读古诗,有些拿不准的发音和认真的腔调萌化众人;4岁的小朋友抱着一只鸭子读《咏鹅》,照片发上来,大家乐坏了;有夫妻共读一首诗,女声深沉,男声温暖……诗歌在这里不是一本正经、曲高而寡的,而是亲切和生活化的,大人小孩都乐于亲近。

李颖哲说:“有些人普通话发音不是很标准,但没有关系,大胆去发声,去读,才是第一重要的。先靠近诗歌,在诗歌中寻找治愈的能量,寻找诗歌中精神的力量。”

微光汇聚,点亮阅读星空

东莞是图书馆之城,除了总馆之外,全市的32个镇街里都有图书馆分馆,读书氛围非常好。李颖哲参与了东莞图书馆举办的阅读推广人培训及考试,获得了阅读推广人的资格,认识了许多东莞的同道之人,大家一起推广阅读,把好书介绍给更多的人。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李颖哲对童书阅读,对绘本有天然的敏感、好奇和喜爱。她有天生的讲故事的能力,看到不同的绘本,总能找到合适的方式,把一个故事讲好。到了周末,李颖哲经常会到东莞图书馆莞芽故事会,去给小朋友讲绘本。在讲绘本的过程中,她看到了阅读的力量,看到了推广的价值,同时也得到了收获和满足。当她把绘本形象“小木客”介绍给小朋友时,当她伸出胳膊,佯装鼓动起风帆,让大风吹拂,让每一个小朋友感受到风的滋味时,那一刻她无比满足。

在东莞其实有很多像她一样的、热爱推广阅读和绘本的人,因为有这样一个群体相互支撑,每一个人才能够做得更好。她喜欢一群有共识的人相互间的精神陪伴。

她说,在这个城市里,每一个人凭借自己的爱好,都能够参与到城市文化活动中,用自己的方式为城市的文化做加分。李颖哲的方式就是给孩子们讲故事,在春天里组织读诗会,在读书日做领读人,在读书节目中做分享嘉宾。

人们常把阅读与灯火相比,可能就是因为,阅读需要安静,浩卷青灯,一点点灯火汇聚在一起,才是璀璨星河,在东莞有许多像李颖哲这样的普通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点亮微光,为这城市传递文化的星火。

【对话】

大家一起读诗是件很温暖的事

记者:事情都有缘起,怎么就想起来做一个读诗的群呢?

李颖哲:2016年,我家老二出生了,老大有一些不适应,我也有一些需要调节的地方。当时很想找一个慰藉,可以让自己从眼前的琐碎中抽身片刻。我想到了朗诵。平日里比较喜欢朗诵,读一些东西,但当时的情况,要想安静地读很长的东西不可能。于是翻到了诗,读了一下,突然觉得读诗很治愈,可以让我暂时远离一地鸡毛,远离琐碎。

有一段时间,给自己列了一个计划,每天晚上两个孩子睡了以后,就给自己读两首诗。读诗的感觉很好。

到了2017年春天,我和网上有一些女性朋友组了一个读诗群,大概20个人,大家一起读诗,氛围特别好。读了半个月,大家依依不舍,希望这个群不要解散,但是最终还是解散了。又一年的春天,“一起读诗”像季节物候一样,开始萌动。但当时读诗的朋友风云流散,我就接手来重新组织搭建起读诗群。

一年一年,从2017年至今,每到春天,我们就去赶赴一场诗会。

记者:进入你们的读诗群会有门槛吗?

李颖哲:其实读诗对参与者稍微有一点要求。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诗歌离我们很远,头两年我只是在朋友圈发一个二维码,或者随便在群里面吆喝一声,有一些人会积极加入,但总体参与度一般。

到了2020年组织读诗群的时候,我就想,如果广撒网,到处发通知,效果不一定很好,我就在心里先进行了筛选,预想了可能对诗歌感兴趣的朋友,再重点邀请他们进群。

虽然我喜欢朗诵,但我并不希望这是一个朗诵群,我只是单纯希望大家一起读诗,不管你是用方言读也好,你的普通话不标准也好,只要你足够用心,享受读诗这件事,就够了。大家一定能从你的诵读中感受到来自你的温暖。

所以,后来才有了方言读诗,吟唱,用套改流行歌曲的方式读诗,快乐而投入。大家都很享受这个活动,我也很开心。2020年读完诗以后,我突然有了一种责任感,希望能够把这个读诗活动推广到更多人的生活中。

记者:讲一些具体的事情吧,比如读友的故事。

李颖哲:群里的成员,有前几年一起读诗的朋友,也有新加入的。有一个妈妈从2017年到现在,已经一起读诗4年了,她是“亲子读诗”,每一年都能听到孩子的声音,一点儿一点儿从非常稚嫩的声音,到慢慢长大、成熟,云见证了一个孩子的成长。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2020年读完诗以后,过了一两个月,她给我发信息说“实在是非常想念大家”,她问我,能不能组织一个读书的群?于是又拉了一个读书的分享群,一直到现在还在坚持每周做阅读分享。我们的友谊,以微信群为平台,以阅读为形式,一直在继续。

2020年的读诗会,珍珍给我印象最深。一开始她特别抗拒,对自己的普通话不自信,我就一直鼓励她,说我们不是朗诵群,我们只是一个读诗的群。后来她迈出了第一步,继而还唱诗、唱戏,用普通话读,用白话读。后面她也很享受这个活动。

说一个有趣的细节。有一天晚上,大家贡献了各种版本的《将进酒》,还努力为《枫桥夜泊》配曲唱出来,去年暑假我就真的去了寒山寺,想起那天晚上大家一起唱诗,此情此景,那夜一起读诗的情景重现,觉得超温暖。

讲绘本时,会为孩子们的反馈感动 

记者:你参与了东莞阅读推广人的活动,主要关注的是绘本,为什么选择了这个角度,是因为你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李颖哲:关于绘本,确实是有了孩子以后才接触到绘本,跟孩子一起读绘本,我非常喜欢这种形式,同时,我本人跟绘本之间的联结是非常深的。大概是由于我的童年过得并不是太快乐的原因吧,也有一些需要治愈的部分。

所以当我遇到绘本时,觉得这个东西可以治愈我,觉得绘本就是我内心的描绘。经常有一些绘本,读着读着就哭了,好像感觉到被这个绘本接纳了。在情感深处,我对绘本有天然的喜欢。

记者:你在讲述绘本的时候,非常有感染力,怎么把一个绘本设计出非常适合儿童参与的环节,这是天生的吗?

李颖哲:对亲子共读绘本,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或者是一些直觉,我去参加东莞图书馆的绘本推广人培训和考试,一方面是认识一些对绘本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和朋友一起读绘本,我觉得挺好的;另一方面,我是很想求证一下,我对绘本的直觉感受,对不对。

我研究生期间学习的专业是戏剧,读了很多剧本,看了一些演出,对绘本可能有一些优势,懂得对它的理解和使用。比如我拿到绘本以后,就有一种直觉,这个绘本我应该用什么方式,怎么讲述会有意思。像《米莉的帽子变变变》,首先故事令人感动,对大人、对孩子接纳的情怀,孩子们的想象力也非常感动,然后我就有一种很强烈的热情,想要去幼儿园,真的跟孩子们一起,一边表演,一边讲,共读这本书。

我和大女儿的幼儿园负责人联系了,然后跑去幼儿园,根据我的设想来跟小朋友互动,效果特别好。

很多时候我去幼儿园讲绘本,一方面是我自己讲得挺开心,另一方面在讲的过程中,孩子会给我一些意想不到的、让我特别惊喜的反馈,一些让我特别感动的回应,这些东西非常吸引我。

用自己的热爱影响到他人,很美好

记者:在参与到城市文化氛围的营造中,你找到了特别适合自己的方式。对你来说这是一种主动的选择,还是随机的行为?

李颖哲:一开始其实并没有想到这一点。我只是主动选择了自己的爱好,自己的兴趣点,然后有意识地,或者说有兴趣地去引导,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已经加入这个城市文化氛围的营造中了。

如果问这件事是主动的选择,还是随机的行为,那应该说是主动的,有意识地选择了自己热爱的事,然后随机地做成了。

我觉得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成年人也好,小朋友也好,都应该尽可能的有所热爱,有自己喜欢的事儿,对于成年人来说,“喜欢一件事”可能更需要主动去培养,发现一下。

特别是成年女性,每天要应付工作、家庭、孩子,需要应付的琐事比较多,她们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这种需求相对更强烈一些;另外,女性也相对细腻敏感一些。至于热爱是什么,那就因人而异了,我觉得首先还是去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是画画,还是阅读?是读诗,还是唱歌?

因为是热爱的事情,就不会计较付出精力,你用心去做这个事情,本身就很享受。我想热爱就是即便一件事情没有报酬,你也忍不住去做的事,你得到的其实就是享受这个过程。

记者:不论是组织读诗月,还是做阅读推广,做这些事为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收获?

李颖哲:有一种瞬间进入心流状态的美好。读到好诗,可以迅速从现实生活中脱离出来,进入一种审美的状态,这是非常珍贵的,也成为一天当中的难得的一段时光。

2020年春天一起读诗的情景,现在还有好多细节在心里。今年的读诗群提前两天拉群,感觉大家就像等待热卖店开张一样,一开门就冲了进来,迅速进入状态,读起来,写起来,玩起来。这真是让我兴奋,我会把这个读诗群搞下去,这事儿不难,而且很有意义。

还有人与人的深度连接。读诗的时候,大家会因为一些诗句激起化学反应,有互相陪伴、彼此温暖的微妙感受。

阅读,朗读,共读,对我来说是爱好,也是学习、成长、摸索、开阔眼界,让自己变得更丰富,让自己有深度融入这城市,找到一些自己以前没有发挥过或者没有意识到的价值。发现作为阅读推广人,可以为阅读做的事有很多。

文字:段利华

摄影:受访者供图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