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品质课堂”建设推进会召开: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i东莞 2021-03-29 10:44:15

3月22日上午,东莞市“品质课堂”建设推进会在东莞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召开,动员部署推动“品质课堂”建设和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建设(以下简称“东莞‘品质课堂’与‘两区’建设”),要求奋力打造品质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会议解读了东莞“品质课堂”与“两区”建设方案,并举行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启动仪式。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学与装备信息化处处长张权希望东莞充分发挥本土优势和特长,开拓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新局面,做好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探索出一条与现代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课堂创新实践之路,全面推动东莞基础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全国基础教育课堂变革提供新样本与新参考。

东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叶淦奎表示,东莞将坚持正确方向,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推进课堂变革,锻造高素质教研队伍,扎实推进“品质课堂”建设。同时把“两区”建设与打造“品质课堂”紧密结合起来,一体谋划、统筹推进,努力将“两区”打造成为东莞“品质教育”的标杆品牌项目。

据悉,2020年8月、10月,东莞先后入选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名单和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名单。

【相关链接】

“品质课堂”与“两区”建设思路和目标

“品质课堂”:打造10000节精品示范课

“品质课堂”是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素质教育为基本理念,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更加突出学科育人,更加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课堂变革、突出充分发挥学科育人功能课堂变革、突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课堂变革、突出提升教师素养课堂变革、突出多元评价课堂变革,让师生享受到过程精彩和成长幸福的课堂。

接下来,东莞将重点推进理念专题研训、实验基地建设、教学能力大赛、信息技术创新、评价体系创新、成果培育推广六大项目,相互促进、协同实施。分批遴选培育10个“品质课堂”示范镇街、100所“品质课堂”示范学校、1000个“品质课堂”示范教研组,打造10000节“品质课堂”精品示范课,形成一批在全省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优质教学成果,探索一条与现代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课堂创新实践之路。

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探索信息技术变革教与学的“东莞范式”

东莞将致力于探索数字化教学资源系列化、课程化、精品化的建设机制与应用途径,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信息技术变革教与学的“东莞范式”,提高区域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优化资源服务,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推进“三个课堂”,结合“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开展微课程大赛、未来课程设计大赛,依托莞易学平台扩大名校网络课堂规模,强化在线名师课堂、远程同步课堂应用,继续探索数字化教学资源系列化、课程化、精品化的建设机制与应用途径,推动资源版权与信用体系建设,推动课程跨学科融合创新,建设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

二是聚焦课堂教学,推进信息化教学范式融合创新。坚持科研引领,探索项目式推进机制,确立实验单位(镇区、学校等),结合教学成果培育,规划信息化教学实验项目,引导教师灵活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推动VR、AR、5G、教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通过信息化增强互动式、体验式、探究式教学,探索“双师教学”“翻转课堂”“泛在学习”“游戏化”等教学方式,抓好实验单位辐射带动,将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学过程。

三是促进教师发展,推进信息化研训体系建设与应用。推进网络教研,建立健全各学段、各学科网络研训社群,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品质课堂·融合创新”信息化教学系列研训活动,培养信息化教学培训者和骨干教师。推进“陪伴式精准研训”,以莞式慕课实验基地学校为核心,组织骨干教师对薄弱民办学校开展示范课、作专题讲座、教学研讨等活动,指导教师科学、有效地使用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四是加快改革步伐,推进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建设与应用。建立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信息化教学实验成效评价、数字化教学资源评价、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评价、学生信息化学习素养评价、信息化教学软硬件评价6个标准,形成较完善的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以评价引领,加快信息化教学改革。

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建设:扎实开展5个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应用

针对学生、家长、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东莞将扎实开展《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质量的实践研究》《创建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创新及学校转型的实践研究》《县域幼儿园教育实践整体推进机制研究——基于“安吉游戏”模式探索与实践》《初中整本书阅读课程区域推进的实践探索》等5个国家级成果推广应用工作,促进我市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快速提升,达到“推广一项成果、带动一批学校、成长一批教师”的目标。

与此同时,东莞还将建立健全优秀成果推广应用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每年安排教育科研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其中,“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专项课题不超过60项(其中镇街不超过10个、学校不超过50所)。此外还将围绕推广应用的5个成果,结合各园区、镇街和学校实际,选择一个创新点展开申报。

文字:刘召

摄影:李梦颖

编辑: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