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谢岗镇南面村银瓶山脚下,有一大片果林,每逢七八月份,香味四溢、颗颗饱满的龙眼荔枝挂满枝头,众多游客慕名而来。穿梭于果园之中,总能看到一位穿着作业服为果树除虫施肥的女士,对待每一棵果树,如同对待孩子一般,小心呵护,耐心治愈。
她是陈钻佳,是谢岗环山石峡龙眼专业合作基地负责人,拥有十多年果树种植经验,更乐于与人分享,先后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广东百名最美乡村女能手”等荣誉称号。2020年,她更是站上了广东省劳动模范的领奖台。
沉入深山
传呼员变身龙眼种植能手
万事开头难,陈钻佳先前学的是会计相关专业,毫无果树种植经验,这对于2002年刚刚嫁进谢岗南面村的她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新的可能。
在当时,陈钻佳的公公是谢岗镇南面村荔枝专业合作基地的负责人,但是由于老人年纪大、缺乏现代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基地的收入情况并不乐观。看着家中日渐式微的几十亩龙眼荔枝和略显无力的老人,她决定放弃传呼员的工作,担起守护家中几十亩果林的重任。
没有经验,陈钻佳就主动向身为老果农的公公学习,晚上,借助多种渠道搜集果树种植相关材料,学习施肥、嫁接等知识,天一亮,就钻进果林里,针对长虫的果树实战研究,各个攻破。
然而,果树种植往往是靠天吃饭,东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天气经常变化多端,一个不小心就会受到暴雨、台风等的侵袭,果树歉收的情况不时出现。尤其是在冬天,温度没有到达10℃以下,果树的营养储存就不好,就会影响糖分积累,进而影响果实的品质。
但是这并没有把陈钻佳难倒,她从小生活在农村,六七岁就能包揽做饭插秧,早已习惯了早出晚归的生活,面对不时出现的恶劣天气,她总会提前做好准备,关注着果树成长的全过程。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买菜、做饭,看店、看果园,无形之中竟成了一种习惯。
日积月累,年岁更替,十多年过去了,陈钻佳也由原先的果树种植“小白”变成了方圆百里有名的种植能手,她所管理的龙眼林和荔枝林,虫害减轻了,每年丰收情况也有了很大改善,结出的果实大而有肉,爽脆清甜,堪称果中珍品。
乐于分享
带领周边果农增收致富
难能可贵的是,陈钻佳自家的果园有了收获,也不忘帮助周边的果农,将多年经验传授给他们,带着果农群体一起走向创收的幸福小康路。
南面村地处银瓶山脚下,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土地资源,工业少,农业比重大,村民主要从事种植荔枝、龙眼为主的农业生产。在从事果树种植的过程中,陈钻佳很快就发现,自家果园存在的问题,在其他果林种植户中也同样存在,不仅生产技术存在难以突破的瓶颈,而且果农与果农之间还存在无序竞争、市场混乱的情况。
2013年9月,一家名叫“东莞市谢岗环山石峡龙眼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在经过陈钻佳数月谋划后成立了,她率先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开发模式,利用基地将种植户之间紧密串联起来,以自己的专业技术为优势,为他们提供选种、技术指导再到包装销售的全程服务,推动粗放的龙眼农业生产方式走向标准统一、集约化大规模生产。
为了提高果农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技术,陈钻佳还花了大量时间、精力、金钱去研发新品种,创新果树种植方式。她还在基地中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不定期给果农开展一些现代种植技术的培训。
随着合作社的规模越做越大,前来请教的人也越来越多,陈钻佳的门店有时还挤不下了。但是无论是谁,她都始终面带微笑,耐心解答,针对一些抽象的技术理论,还会将咨询者带到果园里,手把手传授。
如今,陈钻佳的合作社社员已经发展到了19人,龙眼种植面积也高达480亩,统一管理后的果园,产量稳定,果品质量高,仅2019年就带动了每个社员年收入增加约3.7万元,多名贫困户走出了新路子,越来越多的果农愿意参与进来。
谈及此次获评广东省劳动模范,陈钻佳将其归功于社员、家人和周边果农的大力支持。“我们成立合作社的目的,是创造自己当地的品牌,合作共营,共同富裕,将日子越过越好!”
文字:张雨倩
摄影:受访者供图
编辑:钟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