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风采④|省劳动模范梁永昌: “反窃电专家”专注计量工作23年,追缴4000多万元窃电电费
i东莞 2020-12-27 19:55:24

把接线盒改为全透明外壳设计,同时对盒内构造加以改进,防连接片移动、防端口短接电流。看似简单的发明,却让窃电行为无处藏身。

这就是供电系统有名的“反窃电专家”——梁永昌的首个实用新型专利产品。自1997年进入南方电网广东东莞供电局工作,梁永昌已扎根班组,专注营销计量工作长达23年。翻开他那堆得高高的专利证书,类似的发明还有很多。他说,“如果我发一个月研发,能让大家干一个活儿少花一分钟,我觉得非常值得。”

梁永昌在检查用电客户配电房的计量设备

23年守护用电安全

窃电是指以不交或者少交电费为目的,采取非法手段窃取电能的行为。不仅给电力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同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自1997年进入东莞供电局任计量专责,23年的时间里,梁永昌的岗位历经变动,始终离不开“计量”和“反窃电”。

窃电分子为了窃电绞尽脑汁想出千方百计,梁永昌则为了揪出违法犯罪的“窃电者”坚持不懈地一项项研究。“窃电分子很狡猾,有的在计量设备上加装遥控,你来检测时,仪表正常计数,等你一走,他们立刻遥控窃电,防不胜防。”梁永昌说,排查窃电工作量庞大,处理一件窃电案件耗时耗力,这些都是以往防窃电的难点所在。

“与其抓窃电,不如堵窃电。”有了新思路之后,梁永昌开始研究不法分子是怎么窃电的。其中,在接线盒内加装遥控是窃电的惯用伎俩。梁永昌研究发现,传统接线盒采用不透明塑料,盒内被改装很难发现,而且内部构造存在漏洞,易被窃电分子有机可乘。“如果把接线盒改成透明的,内部器件一目了然,加装的遥控器也就无处藏身了。”2010年,梁永昌的首个实用新型专利产品“防窃电及防误接线电能计量接线盒”就这样问世了,采用全透明外壳,同时对盒内构造加以改进,杜绝通过移动连接片和端口短接电流窃电的可能。

这项发明推出后在业界快速走红,2012年,南方电网对接线盒作出技术规范,要求接线盒在设计上体现出这项发明的三个核心功能。而对于梁永昌来说,创新之路仍未停止,类似的发明一个又一个。面对赞扬,梁永昌说,自己的发明微不足道,和上天入地的高科技根本没法比,“研发的初衷也很平常,不过是希望大家早点干完工作而已。”

梁永昌还曾多次参与和东莞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的大规模反窃电行动,累计查处并追缴窃电电费4000多万元,为国家和企业挽回了经济损失。

用心“传帮带”帮助年轻人成长

今年12月2日,2020年广东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在广州隆重举行,梁永昌被授予“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在大会上接受表彰。

“昌哥实至名归。”这是身边多位同事对梁永昌的评价。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经验积累、多项技术发明的“反窃电专家”,梁永昌集广东电网营销专业首位二级技能专家、中国电力行业安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力行业防治窃电专委会专家、用电监察员高级技师等多个身份于一身,在不断进行研发攻关的同时,用心做好“传帮带”,帮助年轻人成长。

2013年,梁永昌主动发起成立创新工作室。“成立工作室就是把大家的奇思妙想汇聚起来,为每个有想法的同事提供一个发明创造的场所。”梁永昌对于成立创新工作室的初衷和创新工作室的陈设一样朴素。但正是在这间小小的工作室里,在平平无奇的会议桌上,梁永昌和他的团队一起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头脑风暴,一个又一个想法在这里诞生,一项又一项技术难题在这里解决……

据统计,截至目前,梁永昌的创新工作室已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100余项,先后获得全国电力行业科技创新成果奖、南方电网工作室优秀成果金奖等等,硕果累累。

不仅如此,其工作室还成功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成长成才,多位工作室成员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技术能手、南方电网技术能手等各项荣誉,还有多名成员技能提升后成立了自己的创新工作室,让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影响更多人。

助力解决供电服务“最后一公里”

今年疫情期间,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的号角下,东莞加快企业复工复产的步伐,供电服务面临了全新的挑战。梁永昌充分发挥劳模精神,带领创新工作室实施了多项创新技术研发,为用电质量提升和用电安全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研制低压移动负荷装置,解决了农村地区客户因线路过长导致的供电质量不佳的问题;在目前的汽车充电桩上加装防水浸装置,提升充电桩运行服务中的用电安全;广泛推广新型功能接线线夹的使用,将低压客户每户每年平均停电时间由1.1小时降低至0.8小时,降低因故障停电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提升供电企业的社会形象。这些成果,进一步解决了供电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得到了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的高度认可,并获得多项职工创新技术奖项。

文字:朱珍珍

摄影:东莞供电局供图

编辑:宁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