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思路。
东莞是全国制造业企业最密集的城市,截至2020年9月,东莞拥有工业企业超过18万家,规上工业企业达10720家。在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发展欣欣向荣的同时,东莞还培育了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等特色优势产业。
这些特色优势产业,曾在“三来一补”的时代勇立潮头、引领经济发展,但也在经济转型期遭遇不同程度的发展瓶颈。桥头,从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第一家外资企业——毛织二厂开始,多年来形成了五金机械、电子、印刷、纺织、家具等特色优势产业为主的产业格局。
12月18日,市委宣传部组织的“百日攻坚一线见闻”走进桥头,了解桥头镇开展百日攻坚的情况,以及实现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进经验、做法。
包装印刷企业焕发新机
1970年,力嘉国际集团(以下简称“力嘉集团”)创办人马伟武怀揣自己9000港币在香港观塘康宁道租了半个档位,创办了力嘉纸品公司,走上了创业之路。
由于土地成本增加、劳动力价格不断攀升的瓶颈,这一家香港企业从香港搬至深圳,又于2014年从深圳来到东莞。同年,力嘉环保包装印刷产业园被东莞市政府列入重大项目。
这家自2004年起,年年进入“中国印刷百强企业”行列的企业给桥头带来了什么?马伟武认为,是在传统包装印刷业的利润逐年变薄,而土地成本、用人成本逐年攀升的情况下,发现一条将印刷包装与文化创意结合的新思路。
新思路的创新之处在哪里?记者看到,力嘉创意文化产业园包括力嘉包装印刷博物馆、中华古今书画展览馆、毕昇印刷文化博物馆等多个模块,集创意设计、数码印艺、新品研发、高仿真艺术品复制及交易、绿色印刷与器材产品贸易、人才培训、学术交流、电子商务等多个功能于一身,甚至还可以作为爱国教育基地和工业旅游打卡点。
“我们的文化产业园很受欢迎,迄今为止,文化产业园接待全国各地的行业协会、团体院校达30万人,毕昇印刷文化博物馆作为园区亮点项目,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接待游客数量已突破5万人次。”力嘉集团董事长助理马松绵说。
现场,多名游客体验了活字印刷、3D打印、5D电影等项目,对力嘉创意文化产业园赞不绝口。
力嘉集团入驻桥头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形成了属地和企业双赢互利的新格局。近年来,桥头不断吸引更多的环保包装项目落户,选择优质项目孵化,进一步抢占发展新业态的先机。
桥头于2012年获得“中国环保包装名镇”称号,目前,全镇共有382家包装企业,环保包装产业已成为桥头的支柱产业之一。为了继续推动该产业做大做强,桥头继续加大与湖南工业大学的产学研合作,共建湖南工业大学东莞包装学院,并逐步形成了以美盈森、力嘉、汇林等企业为核心,以环保包装上下游企业为配套的高聚集、强辐射的产业园区,实现打造产业强镇的愿景。
桥头将部署战略新兴产业
在擦亮“中国环保包装名镇”的金字招牌的同时,桥头利用位于莞惠交界区的地理优势,积极发展以科技为支撑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东太湖科技产业园,毗邻东莞粤海银屏合作创新区和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面积约10.06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面积4600多亩,番莞高速贯通其中,园区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是桥头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创新节点。
接下来,桥头将强化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依托园区区位、生态、交通等多重优势,打造桥头的创新门户,培育新兴产业集群。
桥头将以东太湖科技产业园为主要承载,以莞番高速为重要支撑,划定200亩熟地为先行区,积极培育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积极与医药健康行业龙头公司洽谈,加快推动生命健康科技城建设,带动桥头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为了给高端产业腾出更多空间,桥头还拿出创新做法,积极推进易地城市更新。所谓易地城市更新,就是将产业资源与商住资源进行“易地”整合,以实现不同功能组团的集约发展和良性互动,着力将园区打造成为集产业发展区、商务配套区、高端住宅区一体的产城融合新高地。目前,桥头已划定1280亩改造核心区作为突破口,开展连片“工改工”前期工作。
相关链接
桥头百日攻坚情况速览
据了解,桥头“百日攻坚”各项工作任务基本按时间节点推进之中,前三季度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3亿元,增速较上半年收窄3.7个百分点,预计全年GDP可实现正增长。
工业方面,1-11月,桥头镇规上工业增加值88.34亿元,同比增长1.3%,较前三季度增长2.6个百分点。为支持企业早日复工达产,桥头出台“扶企15条”措施,投入5000多万元,帮助企业用工稳工、开拓市场,降低企业参保、租金、税费、贷款等负担。
投资招引方面,1-11月份,桥头累计引进内资协议投资54.03亿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94.54%;内资实际投资28.70亿元,同比增长68.96%,完成市下达任务112.2%;累计合同利用外资2.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44亿元,其中引进超千万美元项目3宗,完成率100%。
科技创新方面,桥头加强与南华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设立人才培训基地,帮助企业突破重点难点技术问题。目前,全镇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1家、国家CNAS认证检测中心4个、省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工程中心15个、市工程中心4个、市重点实验室1个。
文字:唐卓
摄影:唐卓
编辑:钟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