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运公司:垃圾分类后 清运量日均少一成
​南方日报 2020-12-09 09:29:51

▲根据不同的型号,厨余垃圾就地处理器的日处理量从300公斤到100吨不等。    受访者供图

清运是垃圾分类的重要环节,《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实施后,垃圾清运量产生了怎么样的变化?保洁员工作难易程度与以往相比如何?近日,记者从垃圾清运企业了解到,在“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垃圾中,产量最大的是“其他垃圾”。垃圾实施分类后,与之前混装的生活垃圾相比,日均清运量减少一成左右。

清运量减少的是厨余垃圾

自实施垃圾分类后,不少住宅小区的垃圾,都由不同环保企业负责清运。深圳深兄环境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涵盖了市政环卫、园林绿化、垃圾无害化处理等,以往清运的是混装生活垃圾,如今主要负责“其他垃圾”的清运。“垃圾分类后,我们负责区域的清运垃圾量逐渐减少,日均清运量约减少12%。”该公司副总经理温铁明说。

以罗湖区莲塘街道为例,实施垃圾分类之前,该街道每天清运垃圾量约为120吨,如今约为107吨,每日减少约13吨。“减少的部分主要是厨余垃圾,而厨余垃圾收运需要有特许经营权,我们目前没有涉及这一业务。”温铁明说。

另一家垃圾清运企业也遇到同样情况,该公司负责福田区8个街道的“其他垃圾”清运。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垃圾分类实施后,总体清运垃圾量减少约10%。

但清运公司均直言,尽管辖区原垃圾收集点优化并撤销部分垃圾收集点,但居民垃圾投放习惯未改变,导致已撤垃圾桶点出现垃圾堆积现象。“这类情况以城中村居多,刚开始我们的保洁员全员上岗,派专人驻守已撤垃圾桶点,及时清扫垃圾并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宣导。持续近一个月后,垃圾混投现象明显好转。”温铁明说,实施垃圾分类后有个过渡期。

温铁明表示,随着垃圾分类逐渐规范化,清运工与保洁员的业务压力也在减少。一方面,垃圾投放点更集中,垃圾清运量减少,工作强度和工作量也比以前减轻了;另一方面,垃圾分类将有害垃圾从生活垃圾中区分出来,减轻了保洁员工作时面对危险源的风险。

▲招商城市主场小区垃圾分类点,监督员现场督导居民垃圾分类。街道办供图

厨余垃圾逐渐转为就地处理

厨余垃圾在所有垃圾中最难清理,不但产量较大,而且成分复杂、容易腐烂发臭,因此在垃圾分类回收环节,厨余垃圾的后端处理备受关注。

记者走访发现,不同于传统回收清运,进行好氧堆肥或是厌氧发酵,致力于厨余垃圾就地处理的环保科技企业纷纷涌现。格瑞环保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正是其中之一。目前,该公司与福田区彩田村达成合作,通过餐厨垃圾就地处理器,在小区内即可对厨余垃圾进行就地处置,直接产出有机肥料实现循环利用。

根据不同型号,餐厨垃圾就地处理器的日处理量从300公斤到100吨不等,单次处理时间从3小时到10小时不等。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处理方式不仅变废为宝,而且设备占地小、噪音小、处理时间短、异味小。

“厨余垃圾投入处理器后,设备会自动上料称重。然后将厨余垃圾通过冲洗、搅拌、压榨、推送等一系列动作,进行油水分离处理,随后进入撕碎系统,最后进入高温烘干杀菌系统,垃圾残渣可做有机肥料、营养土等利用,我们会统一回收垃圾残渣再利用。”该负责人说。

年花年桔可预约上门回收

《条例》规定,废弃年花年桔投放至指定地点,也可由回收单位、个人上门收集。早在今年年初,深圳深兄环境有限公司就与龙岗区龙城街道签订了年花年桔回收合同,辖区各花园住宅小区、城中村、社区工作站、工业园区、单位及公共场所等地的年花年桔,都由该公司上门回收清运。

温铁明介绍,住宅小区、城中村等的物业公司可在“深圳垃圾分类”微信公众号注册并预约年花年桔的回收,也可以直接拨打联系电话预约上门回收。预约成功后,公司会按照约定时间到各社区、物管年花年桔堆放点进行回收。

当年花年桔运回到位于红花岭的回收基地后,将按照“三分离”的原则进行“盆、花、泥”分拣,对于有载种价值的株苗重新种植,无种植价值的年花年桔,则在进行泥土分离后,对株苗进行无公害破碎处理。

据统计,2020年该公司于龙城街道共回收年花年桔12220盆,总重量120.5吨,回收花盆6980个,回收支架291个,重新移植栽培年花年桔310株。

■现场

“早上时段的监督员很难招到

分类投放只能靠居民自觉”

分类监督员在垃圾分类实施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记者走访了福田区园东花园、城市主场和鹏盛村等小区,从垃圾督导员的视角展现当下深圳垃圾分类的进展和问题。

“我觉得垃圾分类非常好,废物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当督导员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快乐的事。”福田区园岭街道园东花园垃圾督导员韩爱叶说。

分类初期,督导员“地毯式扫楼”宣传

晚7时,园东花园陆陆续续有居民拎着垃圾走到垃圾分类点,熟练地将厨余垃圾倒入桶中,穿着红马甲的督导员韩爱叶在一旁协助。有居民用塑料桶装着厨余垃圾,倒完之后在旁边的水池清洗。“我们准备好洗洁精,方便居民干净地将桶拎回去。”韩爱叶说。

园东花园有696户,多以家庭住宅为主,是福田区首批垃圾分类示范小区。韩爱叶和杨红枚两位督导员都是小区物管10多年的老员工,和居民感情熟络,在她们的指导下,目前该小区的厨余垃圾分类率能达到90%以上。“每天晚上7时—9时,我们都会记录台账,哪一户扔了厨余垃圾。”杨红枚说。

“其实一开始小区有不少业主对垃圾分类抵触情绪较大,而且特别容易将纸巾、塑料混入厨余垃圾里,后来大家都能主动正确分类。”这样的转变与杨红枚和韩爱叶坚持不懈的宣传有关。

早在2019年初,园东小区就开始宣传垃圾分类,同年3月起楼层撤桶。两人几乎是“地毯式扫楼”,将垃圾分类理念传递到每家每户。“一栋有32层,周五周六坐电梯到32层,然后一层层往下走,一次能走10多层。在电梯里碰到熟悉的业主也会顺口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韩爱叶说,由于每天穿梭在小区各楼层,朋友圈的步数排名每天近2万步。

分类垃圾桶太高了老人和孩子投起来费劲

要把垃圾分类最终落到实处,对垃圾督导员的管理和培训非常重要。杨红枚去年至今已去街道和社区工作站参加过五六次培训,最近一次是上个月,“主要教如何分类,如何与居民沟通和耐心引导”。

园岭街道办市容环境科工作人员说,街道40个生活小区已经全部实行垃圾分类,每个分类点一个督导员。其中,垃圾分类点最多的园岭新村有41个垃圾分类点。“总共选出148名垃圾督导员,街道办委托7个社区工作站对其进行培训。”

该工作人员说,为确保有效督导,由街道办统筹,一方面请执法队值班人员进行检查;另一方面委托第三方提供监督服务,园岭街道办开发了“一督在线”App等线上监督软件,对督导员进行考核。“从9月以来,每天平均有30个人以上出动随机检查,覆盖40个生活小区。”前述工作人员说。

目前,垃圾分类督导员的最高补贴为75元/小时,最低为40元/小时。“如果被发现执行不到位,我们会进行扣罚。”周立飞说,福田区专门委托公司,对每个小区的垃圾进行称重,每个人每天厨余垃圾要0.1公斤。在督导员的努力下,不达标小区如今已全部达标。

记者走访时也发现,垃圾分类督导员多遵循“就近原则”,大多是小区物管或保洁人员。例如招商城市主场,物业管理处主任刘侠说,目前的垃圾督导员就是原本负责垃圾房处理的物管员工转变过来的。与其他小区不同,招商城市主场从早上6时到晚上10时,垃圾分类点旁都会有督导员进行督导。“玻璃、金属、塑料、纸制品这四类,督导员当下就会立刻分离出来。因为小区以小户型居多,一些年轻人不做饭,目前50%—70%的业主能分类厨余垃圾。”

“现在最大难点就是早上集中投放时间段找不到人手,得靠居民自觉。另外,原本就不矮的分类垃圾桶,加上桶罩之后太高了,对于老人和孩子来说投起来有点费劲。”周立飞直言。

南方日报记者 杨溢子 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