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讲解,这位老师拿下了市级特等奖
i东莞 2020-11-30 11:03:37

近日,东莞市举办了 “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经过评选,石龙第三中学吴俐姗老师凭借作品《子衿》的讲解荣获特等奖,关于诗词讲解,吴老师有哪些独门的做法和心得体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石龙三中吴俐姗老师

“唱诗”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吴俐姗从教时间不长,但对诗词的讲解却有自己的一套技巧。“得知有这么一个诗词讲解大赛,在学校领导的鼓励下,就报名参加了。当时没想到会获奖,所以当时得知自己获了奖而且是特等奖,有点喜从天降的感觉。”吴老师告诉记者。

此次比赛,吴老师选择讲解的诗词篇目是《子衿》,这是出自《诗经》的一首诗歌。在讲解中,因为这首诗是郑风,也就是郑地的民歌,吴老师运用了唱诗的这一形式。“在中国古代的文艺实践中,诗、乐、舞三者是紧密结合的。《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吴老师说道,“现在的很多诗在古代是可以唱出来的。我很喜欢孙颖老师编舞的汉唐舞《相和歌》,其中的歌词就是《诗经·子衿》,所以这次我选择了这首诗来进行讲解。能让学生唱出来的诗,也许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在日常的诗歌教学当中,吴老师也常运用“唱诗”这一形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诵读,解析意境,理解主旨,然后在网上找这首诗的唱诵音乐,让学生们跟着音乐一起唱诵所学诗歌,加深记忆力,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吴老师也会在课堂和学生一起观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里就有很多适合诗歌诵唱的音乐给学生们观赏,节目趣味性也高,学生看起来也会很有兴致。”

学习古诗词需要发挥想象力

近年来,古诗词类的比赛或者电视节目逐渐多了起来,新修订的语文教材中诗词占比也有所提高。老师们都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诗词好处很多,比如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古诗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 此外,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中载体,学习诗词既能弘扬传统文化,又能继承温柔敦厚的诗教文化。

但是,吴老师也坦言,如今,中学生学习古诗词也存在一些难点和困惑。例如部分用词比较艰深的古诗学生无法理解诗意;对诗歌的理解停留在表层,对于诗歌构建的意境、传达的哲理,理解起来有相当的难度。对此,吴老师为学生学习古诗词分享了几个小方法,一是多读,多记诵。在诵读的时候,要因声求气,通过揣摩语气、语调进入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如演员演戏,进入角色感情,通过声音求得神气和韵味。也许学生在初中阶段无法理解这些诗,但是在他们长大后的某一个特定时刻,就会突然领悟到某句诗的真意。二是可以发挥想象力,披文入情。

除了教材上的古诗词外,同学也可在课外涉猎相关古诗词读物,比如叶嘉莹先生写的《给孩子的古诗词》以及蒋勋先生的《蒋勋说唐诗》等。

文字/肖郅朋

摄影/受访者供图 视频/无

编辑/宁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