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五园”同日揭牌,东莞松山湖发力新经济赋能新发展
南方日报 2020-11-20 09:13:54

发力新经济赋能新发展,“一区五园”同日揭牌

东莞松山湖推动软件产业开足马力向前冲

东莞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及东莞市软件产业园授牌仪式。黄政正 孙俊杰 摄

今年前三季度,东莞100家纳入工信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范围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26%,比广东省同期增速(11.4%)高9.86个百分点,成为东莞经济增速由负转正的一抹新亮色。

发力新经济、赋能新发展。11月19日下午,东莞市软件和信息化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及东莞市软件产业园授牌仪式在东莞松山湖举行。

活动期间,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授予松山湖全市首个“东莞市软件和信息化技术服务集聚区”称号。东莞市委常委、松山湖党工委书记刘炜为5个位于松山湖的东莞市软件产业园进行授牌。松山湖管委会还与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深圳市软件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发力新经济

软件产业发展再迎重大利好

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为加快推动软件产业发展,中央及各省市陆续出台了支持和促进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不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大力支持高端芯片和各类软件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东莞市副市长万卓培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策源地,松山湖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高度重视软件产业的发展,在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激励措施、优化市场环境、突破核心技术、深化融合应用等方面主动谋划、系统布局。此次在松山湖打造东莞软件和信息化技术服务集聚区及软件产业园,可谓恰逢其时、正逢其势。

近年来,东莞大力推动软件产业集聚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推动东莞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实施“软企倍增计划”、企业成长奖励、软件产业园建设等支持措施,致力打造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息产业发展高地。

就在一周前,东莞市工信局透露,为促进东莞软件和信息化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和信息化服务产业发展高地,东莞将从建立梯度培育机制、鼓励产业创新发展、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支持园区载体建设、营造良好产业生态五方面推进相关工作,东莞也因此成为国内最早落地相关产业配套政策的城市之一。

据统计,2019年,东莞市软件和信息化技术服务业(除去嵌入式系统软件),共实现营业收入74.85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软件业务收入65.7亿元,占比87.8%。全市软件产业企业主要集中在松山湖、长安和南城。

其中在松山湖,经过多年培育与引导,已聚集软件和信息化技术服务企业360家;2020年1-9月,松山湖软件和信息化技术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51.59%;全市“倍增计划”软件企业营收增量前6名对全市营收增量的贡献率超100%,其中半数为松山湖企业。

▶▷培育新业态

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分主题多品类“园中园”

当前,我国软件产业规模已由2010年的1.4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约7.2万亿元,占世界软件产业规模的15%以上。在实现规模跃升的同时,中国软件产业也在加快提升工业软件等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

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和核心支撑,工业软件对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是国家信息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

然而,中国软件产业仍面临市场份额较少、对外部技术依赖度较高,部分关键的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等诸多挑战。在此形势下,国家层面已出台越来越多的政策引导国产工业软件的发展,大力鼓励国内企业开发和使用国产软件。

作为国际制造业名城,东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历程,与制造业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某种程度上成为国内同类城市软件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

东莞在智能硬件、智慧城市、IDC服务和工业互联网领域优势突出,正举全市之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业集群。万卓培指出,通过集中资源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对优势特色产业、传统产业以及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给予扶持,推动产业发展的质量提高,这是今年东莞的全新尝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则是其中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将一改以往东莞以硬件企业为主的业态,向“微笑曲线”两端进发,补齐原创设计与末端的销售、服务业资源和人才的短板,使产业链更协调、更健康。

以松山湖为例,为加快培育壮大软件产业,促进制造业“硬软结合”,硬件向软件延伸并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松山湖计划整合利用园区各类载体空间资源,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软件产业集群。

此次同步揭牌的5个东莞市软件产业园,是松山湖立足东莞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之都所需与现有产业基础,以“一区多园”的模式选址建设而成。重点围绕园区内具备空间充足、软件企业集聚初具规模、软件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等先天条件的载体,突出产业导向,分主题分重点打造多品类的软件产业“园中园”。

5个软件产业园将聚焦软件服务外包、人工智能、信创、数字创意等方面打造软件产业链,且主题与侧重点也各有不同,实现差异化发展。其中光大We谷将打造软件服务外包试点,天安云谷将打造人工智能试点,中国电子松山湖园区将打造信创产业试点,宝豪清园和中集产城数字园则将打造数字产业试点。

在入园企业签约仪式上,来自深圳、广州、东莞、珠海、湖南等城市的20家企业集体入驻首批软件产业园,覆盖信息传输、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D悬空影像、数据科技、医疗设备研发等领域。

▶▷构筑新动能

多维发力形成新经济增长极

“软件企业到松山湖发展,将再获政策力挺!”松山湖管委会一名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中央、省、市的战略布局及持续加持,松山湖已着手研究出台全方位发展举措,为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研发持续注入能量,带动松山湖及周边地区软件产业开足马力向前冲,力争在新经济领域形成更多增长点、增长极。

在这次活动上,松山湖管委会与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深圳市软件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从资金、技术、人才、市场、创新等方面全面提升软件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推进软件产业集群建设,支持软件产业园区特色化、高端化发展。

根据计划,软件产业园建设工作由松山湖管委会统筹领导。为保障建设工作有序推进,松山湖组建由招商引智办、5个首批试点软件产业园共30人组成的工作团队;设立项目服务专员,建立办事“绿色通道”,为入园企业提供涵盖政策解读、工商注册、银行开户、知识产权、法律咨询等“一条龙”的服务。

松山湖首期将在5个软件产业园推出超过80万平方米低成本空间,接下来还将陆续推出100万平方米的低成本空间,用于推动工业软件、嵌入式系统软件发展,承载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落地,加速数字产业化发展和产业数字化(工业互联网等)升级,形成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发展区。为此,松山湖将加快出台《关于推动松山湖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安排资金加大对软件企业的扶持力度。

具体而言,软件产业园将由松山湖管委会主导、鼓励软件产业园配套出台力度较大的租金补贴措施,充分进行市、园区、载体三级联动,实现政策联动、招商联动、服务联动,推出软企成长奖励、增量奖励、贡献奖励、租金补贴、人才补贴和个税奖励等六大方面给予软件企业优厚的专项政策。

其中,通过联合5个软件产业园区的租金补贴叠加,打造低成本空间,对软企给予连续36个月租金补贴,补贴后载体租金最低可降至15元/㎡,是深圳同类政策性载体租金水平的约四分之一;设置企业成长奖励,视情况一次性可奖励20万元、50万元、100万元;设置营收增量奖励,按不超过新增营收的3%奖励,每年每家最高奖励500万元。

此外,高端软件人才可获个税奖励,对应税收入达30万元的人才,松山湖留成部分全额奖励至个人;对企业新引进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给予最高3万元的生活补贴,对落户的博士再给予5万元安家补贴。同时,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人才培训班建设和运营,给予一定支持。

面对园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松山湖将系统梳理各软件强校的专业班级设置情况,定期摸底汇总企业需求,通过政府牵线,协助企业对接高校开展人才招聘,并搭建起软件人才生态平台与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为更好地服务软件企业人才的工作与生活,接下来松山湖还将设立松山湖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围绕项目投资落地、人才招引培训、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给予支持。包括谋划新建一批人才房、公租房、双限房,加快完善周边商业娱乐配套等,为企业人员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松山湖将加大培育力度,打造强企方阵。鼓励和推动软件企业做深做透软件产品,支持企业不断发展和提升软件品牌核心竞争力。同时支持大型软件企业充分发挥平台资源汇集和生态构建的协同共生效应,搭建软件平台,主导、共建软件产业生态网,形成软件企业“强强联合、大小互助”的发展格局。

撰文:黄少宏 张仕婷

编辑:王良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