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履行社科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
i东莞 2020-11-11 09:16:2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提出的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构成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的整体,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

此次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开篇,集中收录了自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著作92篇,内容涵盖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19个篇章,闪烁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光辉,凝结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拓展和升华。特别是在“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篇章中收录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上发表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认真抓好学习

学习是第一议题,也是干部的终身课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体现了深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思想深邃、内涵丰富。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加强理论学习,既是政治责任,更是价值追求,必须先行一步、更深一层,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一是注重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学,认认真真逐篇研读、深刻领会,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二是注重学习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是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的整体,在学习过程中要坚持全面系统学,切实融会贯通,学深悟透。三是注重学习的指导性和实践性。在学习过程中要紧密结合东莞和社科工作实际,运用科学思想方法对我市和社科工作存在的问题作出客观、精准的判断,运用科学思想解决工作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二、认真做好意识形态和协会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社科工作者要把讲政治体现到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学理支撑,做党和人民信赖的理论工作者。

在具体工作中,一是要认真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修订完善意识形态工作领域各项工作制度,包括《东莞市社科论坛管理办法》等。切实加强意识形态有关情况通报,根据相关规定,通过党组会议、联(院)班子会议、理论中心组学习、党员大会等途径,及时通报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有关文件精神及市社科联意识形态工作情况。定期参加市意识形态工作例会,及时汇报我市社科领域意识形态总体情况、形势预判、问题及工作建议等。进一步加强挂靠学会(协会)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对挂靠的学会、协会意识形态工作检查督导力度,压实学会、协会杂志、刊物、网络、微信落实意识形态各项责任,督促挂靠学会(协会)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职责,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二是认真做好挂靠学会(协会)各项工作。认真做好挂靠学会(协会)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对社科社团重要业务审核,特别是要从严管理挂靠学会(协会)举办报告会、研讨会、论坛、讲座的各项审批手续。加强对挂靠学会(协会)的协调指导。定期不定期到挂靠的学会(协会)实地调研走访,深入了解和掌握各学会(协会)的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基层的心声和诉求,及时研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三、认真做好科研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走出象牙塔,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这为我们做好社科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实际工作中,一是切实加强社科研究工作的领导。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理论研究、社科规划、决策咨询等社科研究工作的各个方面,确保社科研究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繁荣发展。二是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贯穿社科研究工作全过程,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科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群众关心、关切、关注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深入思考和研究,提出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解决办法,努力解决民生问题,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三是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东莞也正在进行“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的实践创新。我们应该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坚持问题导向,抓住“三区”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聚焦东莞改革创新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加强对东莞改革发展实践中一些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更好服务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建设。通过做好科研工作,充分发挥社科联(院)“思想库”“参谋部”“智囊团”的作用,认真履行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尹国强

(作者系东莞市社科联副主席、东莞市社科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