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龙船仔”用小龙舟闯出致富新天地
魅力中堂 2020-10-21 15:33:56

东莞赛龙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

东莞龙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东莞每年的龙舟季

吸引百万人参与

东莞人不仅喜爱龙舟

更热衷于将龙舟文化发扬光大!

近年来

作为“中国龙舟之乡”的东莞中堂镇

有越来越多的本土青年

开始走上龙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之路

其中

万桂成已经成为新生代的

小龙舟工艺品制作达

人现已经累计制作近800条小龙舟工艺品!

来看看这位“龙船仔”的故事

阿成额头上停留的汗珠迟迟不肯掉下,午后的阳光照耀在他专注的眼神上,终于雕刻完最后一个龙头。看着活灵活现的小龙舟如同整装待发的士兵,他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这批50只的小龙舟订单前前后后忙活了三个多月,终于可以给客户一个交待了。阿成说,今年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完成了80多只的小龙舟订单。

阿成正在用心制作小龙舟

阿成名叫万桂成,是中堂镇马沥村人,村里人都叫他“龙船仔”,别看他27岁年纪轻轻,却是位有着近8年小龙舟制作经验的资深师傅了。说起创业之初,他感慨又感激,2012年,阿成从技校毕业,找工作屡屡碰壁,加上家庭条件又一般,内心很迷茫。有次和朋友出去散心时,见到朋友家中摆放着一只小龙舟显得神采飞扬,听说是本地一位老师傅做的。当时他心里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何不学习做小龙舟?

说干就干,阿成买来工具,自己锁在房间里钻研起来,虽然在学校时学的专业有点沾边,但真正做起来却完全是另一回事。别看一只小小的龙舟,却包括了选底骨、打水平、做大旁、安龙肠、抛光、打漆等10多道工序,制作时间长,成本高,过程繁杂。开始阿成连个底骨都刨不好,水平不是高了就是低了,终于做出来一只成品,却自己不想再看一眼。但阿成从未放弃,失败了从头再来,当时中堂做小龙舟工艺品的人还不多,他就跑到大船厂去学习,上网查找资料研究,慢慢摸索,不断钻研技艺。

“要把大龙船缩小成不到一米长的小龙舟模型,是很讲究耐心与细致的,稍微有点偏差,就前功尽弃。”阿成说。别看阿成长得粗壮,做事却很有耐心,一点一滴都是从手出发,用心劳动,一双起满老茧的手雕刻起来非常灵活。

失败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但失败了多少次,也许只有那一堆堆浪费的材料可以证明阿成的坚持和毅力。

小龙舟终于成型了。看着线条流畅,造型优美,龙头高高翘起,船身安装着龙旗和战鼓的小龙舟,显得精神抖擞,斗志昂扬,阿成觉得很有成就感。开始他只是摆设在家中自己欣赏,谁知有人看到觉得很有型,很精致,就向他购买,当他的第一件作品卖出去的时候,阿成心里很兴奋,觉得自己的作品得到了认可。

阿成制作的精美小龙舟

因为龙舟的精神象征和美好寓意,小龙舟也成为礼品和收藏品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小龙舟市场的逐渐兴起,阿成边做边卖,因为长期的钻研,技艺不断精进,他每一件作品从选材到制作都用心打磨,精雕细琢,渐渐名声在外,客户也越来越多,于是他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并通过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推广。翻开阿成的朋友圈和抖音号,多是他工作和锻炼的场景,还有他制作的产品。他说,通过这些社交媒介推广效果还不错,今年就因此获得了佛山一家船厂50只小龙舟的订单。

东莞中堂镇是中国龙舟之乡,阿成生于斯长于斯,受父辈的影响,对龙舟有着深厚的情怀,他还是众志龙舟俱乐部的一名队员,除参加比赛外,他还帮助别人训练。阿成之所以学习小龙舟制作技艺,也是因为这份挚爱,让他一直坚持到现在。“其实制作小龙舟一点也不比大龙舟容易,工序一道不少,选材更考究,更需要专注和耐力,特别是龙头,讲究精雕细琢,更伤神。”制作一只小龙舟往往需要六、七天时间,即便如此,阿成也是乐此不疲。

阿成在中堂算是比较早制作小龙舟的一批,开始只是抱着试闯一下的心态,没想到通过这个赚钱,但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阿成做龙舟做出了大名堂,他说,中堂制作的龙舟主要特点是“大头龙”,但每个地方的龙舟文化有所差异,龙舟形态不一。他制作的小龙舟会根据市场需求而改变,甚至加入一些创新的元素,因此他的小龙舟颇受欢迎,畅销珠三角地区,甚至北京都有客人慕名订购。近几年,阿成制作的小龙舟都在100只以上,今年上半年他已经完成了80多只的订单,如果超过工作量就不能接订单了。他说,既然做,就用心做,细节要把控好,时间要赶得上,质量必须过关。这是一种责任和态度,也是匠心。

阿成做小龙舟闯出一片新天地。他说,政府对小龙舟制作产业也非常支持,专门出台奖励扶持政策,这给了他很大的鼓舞。多年坚持终于有了回报,给阿成带来了不错的收入,也改变了他的生活观和价值观,他通过自己的勤奋双手建了新房,又买了新车。他说,有了这些收入,可以去实现更大的梦想。未来他想重新装修一下工作室,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学习和传承龙舟制作技艺,尤其是年轻人。

登上龙船他是划手,拿起刻刀他是匠人。在阿成的家门上,贴着这样一副迎春对联:“身体健康年年好,事业有成步步高。”正表述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朴素道理。

编辑:黎骏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