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的东莞样本:沉浸式培养教师队伍 探索校园教育特色
i东莞 2020-07-23 15:21:34

2019年“环保智多星”小学生环保知识竞赛现场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自然教育不只是课程教育,更是生活教育和行动能力的培养。近年来,东莞一直在致力于构建一个全社会参与、多元合作型的自然教育体系,发挥家庭和校园之外的社会大课堂作用,积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引导师生、亲子走进自然,环保从日常生活和身边小事做起,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变成生活习惯。目前,东莞自然教育成绩斐然,全市共创建绿色学校461所,绿色社区114个,环境教育基地40个。该教育体系也已在东莞初步形成。

此外,在自然教育东莞样本上,教师队伍搭建是一大亮点,还推出了“种子教师”陪伴成长计划这样的“沉浸式”培养模式。目前,东莞市受过专业培训的自然教育教师超过300名, 他们分布在各个学校,根据各自校园资源和特色推动独具特色的绿色校园建设,成为普及自然教育的重要力量。

2019年东莞首届自然嘉年华——稻草人DIY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多方合作型自然教育体系

“在环保、教育等多部门的推动下,东莞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全社会参与、多方合作型自然教育体系。” 东莞市环保宣传教育中心主任刘丹介绍说,该体系构建过程中,东莞环保、教育部门积极整合全市环境教育资源,与企业、机构、学校等合作,举办大量的活动,打造了东莞市环境文化节,青少年环保公益夏令营、冬令营,中小学观鸟大赛,环保征文大赛,自然手绘大赛,植物、昆虫观察比赛等品牌活动。其中,市生态环境文化节已举办三届(2020年将举办第四届),共组织开展系列活动300余场,吸引了数十万人次的市民积极践行环保理念,参与环保行动,广受好评。

2019年东莞首届自然嘉年华——自然手作展示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期间,东莞还挂牌成立了114个绿色社区(国家级3个,省级35个),40个环境教育基地(省级18个)。在东莞的环境教育基地中,有不少在企业和社会机构挂牌,比如市大气环保体验馆、东实循环经济环境教育基地、粤丰环保主题馆、市区污水处理厂、东莞植物园自然教育基地,它们通过搭建平台、举办活动,为全市学校搭建自然教育校外实践的平台,促进绿色学校和环境教育基地间联动。

以东莞植物园为例,该园集植物保育、科普教育、生态休闲为一体,是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省环境教育基地,东莞市科普教育基地、市环境教育研学实践基地。从2003年起,便开展各种科普活动,围绕“生物多样性教育和环境教育”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社会反响良好。比如去年与市环保宣传教育中心联合举办的东莞首届自然嘉年华,活动中招募了包括环保团体、公益组织、社会自然教育机构、优秀绿色学校、环境教育基地在内的40个公益机构参加,通过自然游戏、自然体验等多种方式,搭建一个展示、交流、学习的自然教育平台,让广大市民在自然中获取环境知识、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呵护生态自然。

2019年青少年公益环保夏令营——导师进行植物讲解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此外,东莞全力组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队伍,推进环境教育。比如2018-2019年,市生态环境局连续两年开展企业环境教育教员培训,培养近百名环境教育教员;连续开展三期大学生自然解说员培训,让百余名大学生关注和投入环境教育的行列;今年更是启动大学生环保社团培育计划,通过专业培训、体验交流、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资金扶持等培育环保社会组织。

2019年青少年公益环保夏令营——大合照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陪伴式结对培养教师

“学校教师是校园开展自然教育的重要力量。”刘丹说,一个学校的生物(科学)老师通常带一个年级的学生,每一个学生背后是一个家庭,一个有环保理念、受过专业自然教育培训的老师,其自然教育成果影响是巨大的。

据刘丹介绍,东莞环保、教育部门一直很重视教师自然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进环保辅导员进校园、水课堂、环保大讲堂活动,邀请环境教育领域专家开展教学示范课,每年通过近百场环保讲座、生态文明示范课、环保活动,丰富教学手段,开阔教学思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环境教育实效,丰富多彩的校园环境教育活动惠及师生超过3万人。


木头老师带领学生开展自然教育现场 木头老师供图

此外,一些有专业知识的学校老师和社会人士也自发义务培训学校老师,扩大东莞自然教育教师队伍。东城第八小学语文教师、首批广东省环境教育种子教师木头老师(阮少壮)便是这一新兴教育潮流的引领者之一。从2015年起,他就把重心放到培养老师上,举办了多期自然教育教师培训班,吸引了许多学校老师和社会人员报名,随后又成立了自然观察志愿者团队,一起为东莞的自然教育努力。“我一个人力量有限,很难成气候,如果有一大帮老师去做,带着孩子、家长、市民走进自然,很快就能蔚然成风。”木头说,至今,他培训的老师和志愿者大概超过1000人了,其中邓燕玲、黄玉华、姚凯婵、殷健芝、任凤霞等几十位教师在各自学校有效推广自然教育,很好地发挥了“种子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

木头老师带领学生开展自然教育现场 木头老师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可持续性培养自然教育教师,让学校能真正践行环保理念、落实自然教育,今年东莞启动“百师千课”环境教育宣讲计划、环境教育“种子教师”陪伴成长计划,为学校教师提供更多学习和实践自然教育的机会,深化校园环境教育开展。其中,“种子教师”陪伴成长计划更加注重质量,核心在“陪伴成长”的过程。市生态环境局成立专家组,不仅提供培训,还结合结伴教师的学科,一起深入考察其所在校园的生态资源,并作出具体资源整合、利用方案,指导他们进行校园自然教育,时间长达一年之久。

学校自然教育各具特色

学校是自然教育的重要阵地。在环保、教育等部门的推动下,东莞目前有建绿色学校461所(其中国家级8所,省级150所)。这些学校在自然教育上各具特色,其中,石龙第二中学、第六高级中学、沙田实验中学、谢岗中学、中堂实验中学、中堂中心小学、东城第八小学、莞城英文实验学校、石龙黄家山幼儿园等学校,在教育氛围营造、社团活动推动、学科渗透实践、学生环保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都有不少成功案例。

谢岗中学学生观鸟现场 苏敏娜老师供图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东莞至少有60个中小学成立观鸟社,谢岗中学的观鸟社成立于2008年,是东莞最早设立观鸟社团的学校,经常参加社里常规观鸟、护鸟活动的有100多人。走进该中学,你会发现,那里是鸟儿的天堂:处处鸟语啁啾,许多鸟儿唱着歌,或在喂鸟台上悠闲觅食,或在浴鸟池中洗澡,或在人工鸟巢休憩,而它们的好朋友——该校的师生则于课间时用望远镜欣赏着他们的歌喉舞姿,一派和谐。

苏敏娜老师带领学生在学校生态园学习自然观察 苏敏娜老师供图

该校老师苏敏娜介绍,该校荣获了国际生态学校、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单位等称号,观鸟、爱鸟、护鸟是他们学校最重要的校园文化和教育特色。该校相关教学研究课题也多次获得省、市大奖,编写的观鸟生态研学校本教材《鸟趣》荣获2019未来课程设计大赛“未来教师潜力奖 ”,并多次在全市推广使用,东莞市观鸟协会也落户该校,为此,该校受到中央电视台等各级媒体关注和报道。

“学校的观鸟、护鸟教育是全校普及的,学校每届新生都要参加观鸟培训,还有专门的科普课以及随处可见的观鸟、护鸟的宣传。”苏敏娜说,他们经常自发组织亲子家庭外出观鸟,得到家长们的热烈支持,已到过广州、深圳、汕尾等省内城市,香港、云南等省外城市观鸟,孩子们通过望远镜捕捉小鸟的身影,观察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还写成观鸟日记。

谢岗中学鸟浴池小鸟洗澡  蔡和 摄

谢岗中学鸟浴池 苏敏娜老师供图

“学校的自然教育不仅是观鸟、护鸟,这个只是伴随学校科普生态园建设过程中衍生出来的特色教育之一。”苏敏娜说,该校从2007年开发科普生态园起,逐步建设了五谷杂粮区、摘桑养蚕区、玫瑰区、石斛种植实践基地等多个区域,以此衍生出众多自然教育活动,以活动促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记者观察】

自然教育为孩子开启成长之旅

谢岗中学观鸟社合影 苏敏娜老师供图

近年来,东莞以“建设现代生态都市”为战略目标,积极推进“美丽东莞”建设,森林和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发展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自然教育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尤其许多年轻的父母和教师也逐渐意识到,当下许多城市的孩子一方面面临着电子产品和网络诱惑,一方面要面临学校应试教育的压力,不少存在“自然缺失症”,不仅五谷杂粮不分,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知之甚少。

那么自然教育对孩子成长有什么作用呢?

首先,自然教育也是生命教育,孩子从小接受自然教育,关注的不再是个体和人类,而是大千世界的种种生命及其奥秘,在生活中,看树不再是树,观花不再是花,而是能更加细致观察万物,获得更多的认知和体悟;能看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从自然中看到季节的变迁,生命的繁衍。

其次,自然教育还是审美教育,孩子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感知,五官会被全部开启,眼看色泽之美,眼观形态万千,耳听万籁有声,触摸软硬冷暖,呼吸自然百味,更会去探究潜藏在事物表面下的秘密,形成丰富的自然审美。

此外,通过自然教育,孩子情感会更加丰富,感知会更加敏锐,天性会更加解放,从而在观察大自然万物的形态、规则、原理中得到借鉴和灵感,有利于他们的创新创意的形成,对他们未来从事的行业和领域有着莫大的影响。同时,在自然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会在潜移默化中自发形成生态文明观,形成健全完善的人格,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有生态文明素养的现代公民。

苏敏娜老师带领学生在谢岗中学校园观鸟 苏敏娜老师供图

幸运的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在环保部门、教育部门和社会机构的共同推动下,越来越多的自然教育走进校园,并成为许多学校的教学特色。丰富多彩的自然教育活动也在校内外举行,通过亲子体验、知识普及、户外拓展等多种实践形式,鼓励孩子们到自然中去,学会与自然相处,在自然中收获不一样的认知。而且,在东莞,自然环境教育内容包括自然观察、自然体验、自然导赏、自然探索等,活动形式包括观鸟、观植物、夜观昆虫、环境监测体验、自然游戏等,颇为丰富多彩,已为孩子的素质教育开启了一段迷人的成长之旅。

全媒体记者 沈汉炎

全媒体编辑 贾庆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