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宝宅家 父母有妙招
东莞时间网 2020-03-29 09:21:09

这段时间孩子们宅家学习,幼儿园的宝贝们没有网课上,在家犹如“萌兽”出笼,很多妈妈心态崩了,切换到日日咆哮模式。儿子上幼儿园小班的李妙蓉向记者吐槽儿子在家上蹿下跳:“谁不想做个高贵脱俗的气质女性,而现实把我逼成了歇斯底里的老母亲。”

除了各种“翻车”现场,有的父母就用智慧处理这段幼儿宅家时间:有家长用温言软语加游戏和孩子一起学知识的,也有家长用“独处+陪伴”时间表帮孩子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

幼小衔接 把学习变成游戏

凡凡是个大班的男孩,今年9月就要上小学了。因疫情宅家不能上幼儿园,凡凡妈因为担心孩子择校,2月就开始为孩子的幼小衔接在网上找网课。“最开始报名的网课每天有几个时间段,我一般挑选其中一个,每天半个小时的数学课,然后再加一些体育锻炼。”

凡凡妈告诉记者,孩子明显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坐得住”,不喜欢的就很抗拒。“最初上网课还好,这两周开始我安排了练字和拼音学习他就不太乐意了。”最近两周的网课有了作业“打卡”,10分钟的课程会搭配一些写字、背诵的小任务,但只要是写字凡凡就不乐意,要不就是“鬼画符”,要不就是磨蹭拖沓。“开始的时候是我压着他,但这样效果不好,我发现他更反感书写了,而且一旦我控制不了情绪孩子也会激动起来。”面对这种情况,凡凡妈决定“顺毛梳”:先做他感兴趣的,不感兴趣的也想办法让学习变得有趣。

比如孩子学拼音老是入不了门,比较混乱,凡凡妈就用他喜欢的“抽奖”游戏:把声母和韵母分别做成小纸条,和孩子一起随机抽取再一起来拼:“他喜欢这个游戏,明显学习兴趣也高涨了。”凡凡妈告诉记者,儿子要温言细语地对待,家长一控制不住情绪,孩子也会急躁发火:“所以这段时间我虽然有些焦虑,但也会在和孩子相处时特别注意。他每天上午学习,下午我就让他自由活动,这也能很好地缓解孩子的学习压力。”

小班宝宝 既要共处又有独处

李彩书家的宝宝今年上幼儿园小班,她告诉记者,2月的宅家时间完全是她和儿子的对抗赛:午睡时间孩子不睡,在家跳来跳去;想要亲子阅读,孩子拿水笔在绘本上乱画,完全不听她讲故事;吃午饭又是一场追逐,孩子边吃边玩,她就在后面追……

实在头疼的彩书咨询了幼儿园老师的意见,老师建议她把孩子每天的时间划分成独处时间和共处时间。比如亲子运动环节,需要家长的带动和保护,就是家长与幼儿共处陪伴。这个时间段她就和孩子做一些躲猫猫、藏玩具“寻宝”的小游戏。

还有与疫情相关的各种话题,比如保护环境、出门戴好口罩、回家勤洗手,彩书就会结合电视新闻、绘本、故事,洗手练习、制作手工口罩等和孩子一起度过。

慢慢地从孩子愿意做的事情入手,彩书发现她和儿子也能够“和平共处”了:比如阅读环节,她不再自己选书读故事,让孩子自己找书翻翻图画,她也看看自己喜欢的书籍,孩子有不明白的地方找她,她再帮孩子读并解释。“我整理房间时也会让儿子自己收拾一下玩具柜,虽然有时候他收着收着就开始玩,但至少有一些意识了,我再多表扬鼓励,不着急动手帮忙收,孩子有时候看我做家务还会主动把地上的玩具拿回柜子里。”有了这些相对独立的共处时光,彩书试着让孩子有一些独处时间。

为更好地帮助儿子享受独处,彩书在客厅开辟了一个固定的独处活动区,里面放着他的绘本、玩具、积木等。彩书会先告诉儿子:“今天你表现很好,现在奖励你自己去玩一下玩具吧。”儿子多数时候都会欣然前往,有时候能自己玩上半个小时。“这样把共处时间和独处时间分开规划之后,我和儿子好像都找到更好的宅家相处方式,我轻松了很多,孩子进步也大。”

宅家这么做 养好习惯不用愁

疫情期间,幼儿园宝宝宅家应该怎么做?莞城中心幼儿园园长罗润娣告诉记者,按照上级要求,园方并没有给孩子提供网课,更多的是推送一些心理辅导、宅家建议、亲子活动给家长:“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在这段时间调整好心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比学习更重要。”那么爸爸妈妈们可以怎样帮助孩子呢?一起来看看莞城中心幼儿园给出的建议。

健康饮食习惯和作息时间

在假期,孩子们家里各种美味佳肴,很多孩子随意吃、随时吃,甚至部分家长怕孩子吃少了,追着孩子喂……这样孩子容易出现不会自己吃饭、正餐时间吃不下饭甚至身体不适等问题。这段时间家长要尽快恢复放假前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按时吃,少吃油腻食物和零食,多吃水果蔬菜。

另外家长尽量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要求孩子,早睡早起,按时午睡,缩短孩子娱乐时间,每天安排一定的学习时间。可以陪孩子读书或者讲故事,这样既可以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又可以培养阅读的兴趣,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心沉静下来,减少浮躁情绪,让孩子逐渐进入上学状态。

培养自理能力 心理暗示“返园”

罗园长说:“假期里,很多家长帮孩子代办大小事,等到开学,孩子之前在幼儿园学会的东西都不会了,自理能力缺乏。”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情绪,还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所以建议家长从现在开始尽量让孩子自己吃饭、穿衣服,独立大小便等。不要嫌孩子太慢或做得不好而又开始帮他,要慢慢养成其独立的习惯。

此外,家长可以时不时地提醒孩子要开学了,过段时间要去幼儿园了。让孩子在潜意识里知道假期生活快要结束了,随之而产生的负面情绪也会在开学前结束。

在提醒孩子的时候,要帮助他回忆上一个学期在幼儿园开心的事情。比如:和小伙伴愉快的游戏、某个老师说非常喜欢他、或者孩子上个学期取得进步或获得表扬的事情等。这些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会让孩子怀着迫切的愿望回到幼儿园。

■小提示

大班孩子这样准备好

对大班孩子的家长而言,如何让孩子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是目前最为关心的话题。莞城中心幼儿园也给出了建议。

罗园长分析,由于外在环境、教育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式等因素的不同,注定了幼儿园和小学之间质的不同。孩子需要做好心理、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准备来适应完全不同的小学生活。

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培养方面,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培养孩子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自理能力和习惯,逐渐减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顾。例如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和玩具;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他工具,会削铅笔等。还可以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还需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在学习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明白一分钟、十分钟、半个小时等时间段有多长,可以做哪些事情。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些事情,比如上厕所、喝水或准备后续活动需要的用品等。

行为习惯

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孩子的思维敏捷,聪明伶俐固然重要,但从小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一生的影响都很大,不可忽视和放松。

首先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一个人的坐姿显示出这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个人修养,而且良好的坐姿对自己的身体有益处。

然后是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例如养成做事有准备的习惯,从课前准备工作开始培养。爸爸妈妈可以在进行学习活动前,给孩子十分钟的准备时间,让孩子做喝水、上厕所、拿取课本及文具等准备工作,当学习活动开始后,就需要要求孩子专注及投入。   

养成有礼貌的习惯也很重要。例如碰到长辈、老师要主动上前问好,碰到同学要主动打招呼。

还要帮孩子养成爱卫生的习惯。特殊时期,更应该向孩子传递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勤洗手、不轻易用手碰鼻子眼睛、不吃不洁的东西,包括有的孩子喜欢咬铅笔等都需要纠正。

学习习惯

想要孩子在学业上走得长远,就必须培养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这是所有好习惯中的基础,重中之重。

进入小学后,相信爸爸妈妈们一定非常重视宝贝们的书写习惯。在读书写字的过程中,可要时刻提醒宝贝们要保持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

心理准备

对于即将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们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幼儿入学前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准备。

爸爸妈妈在家可以和孩子们多聊聊关于小学的事,了解孩子们心中对小学的向往。同时和孩子谈一谈自己对上小学的困惑及担心,帮助孩子收集一些资料来解决疑惑。

虽然出不了门,但是可以和上小学的哥哥姐姐视频聊天,采访一下哥哥妹妹们,向他们问一些关于小学各个方面的问题也是了解小学生活不错的方式。

孩子们对小学一定十分好奇吧,是不是很想去小学参观一下呢?“宅”家的日子同样也可以参观到小学哦,爸爸妈妈可以上网为宝贝们收集一些小学的照片,来一个“云参观”。参观结束后,更可以让孩子用画笔记录下你心目中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