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林在东北雪乡游玩 受访者供图
世界这么大,谁不想去看看?出门看看,这对正常人来说,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
可是对视障朋友而言,眼睛看不到,怎么去“看”?在东莞工作的朱德林不甘于只待在生活的城市,虽然他全盲,但他也要去“看”世界。2016年开始,他就不断走出去,而且一发不可收,如今他去过鄂尔多斯、西安、南京、苏州、北海、哈尔滨等城市旅游,还期待着走出国门。
“只要有人的地方,我就不怕,带上盲杖就出发。”这个月,他还去了趟南京,旅游归来,他向记者讲述了这些年来出门“看”到的世界。
好心人相助完成第一次旅行
朱德林很喜欢历史,他第一次旅游去的是西安。
第一次走出门旅游,是QQ群的一则招募消息吸引了他的注意,“一个视障群体的qq群里,志愿者发布了组团去西安游玩的线路,于是就报了名。”虽说是组团前往,但是依然需要拥有独立出行能力,毕竟来自各地的视障群体都需要自行前往西安。
去陌生的地方不怕吗?第一次坐飞机登机流程熟悉吗?下了飞机怎么去住宿的地方呢?相信不少读者都有着上述疑问。
“去之前就上网搜索别人的攻略,在攻略中知道了去的旅游点都不在偏远地方,这样安全系数就高了不少,此外还知道了机场里有针对视障人士的服务台等等。”
一点点了解了上述攻略,他对自己的出游越来越有信心。等到出游当天,朱德林自己在滴滴平台上下单,让出租车司机送他去蛤地候机楼,让司机大哥送他进候车厅,等到了机场,再麻烦机场的服务人员把他送到服务台,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办理各项登机手续。下了飞机,西安机场的工作人员把他送到机场大巴,机场大巴的工作人员在到了目的地之后通知他下车,他再转乘地铁。
“好心人士像完成接力赛一样,把我安全送到目的地。”想起自己的第一次出游经历,朱德林非常感慨。他说自己并不害怕去陌生的地方,“只要有人的地方,我就不怕,世界上好人很多。”
▲朱德林和队友在旗峰公园训练 记者 陈栋 摄
提前预约志愿者等服务
不喜欢麻烦别人,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自己做,这是朱德林一直坚持的。“比如志愿者也会提供到机场接机的贴心服务,但是我不想给别人带去麻烦,我自己有盲杖,公共场合也有工作人员,我能独立出行。”订机票、打滴滴,朱德林也用得很溜,出门在外,自己掌握的技能多了,心里也就不害怕了。
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景区介绍等等就需要麻烦志愿者了。朱德林告诉记者,很多城市有志愿者团队的,需要自己提前找到组织去预约。“11月刚去了南京参与了一场培训学习,结束学习时觉得来一次南京不容易,于是就急急忙忙地去约志愿者,凑巧遇到一个志愿者在未来三天都有时间,我又发现三天后的机票更便宜,于是就改签了。”
朱德林说,南京之旅是临时规划的,幸好遇到有空的志愿者,否则自己的出行会困难不少。“建议大家提前一个月预约志愿者,有些慈善机构会专门针对视障人士提供旅游协助的服务,比如志苏融合旅游,这次去南京就是麻烦他们帮我找的志愿者。”
出门旅游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一笔大开销,可朱德林说,没有想象得那么贵,不少旅游景区对视障人士免费,一些城市的景区对陪同的志愿者同样免门票,那么自己要掏的就剩下机票、餐饮跟住宿费用了。
“每次出门回来我就很有工作动力,人生中如果规划了一次次出行,生活热情就会更高,”朱德林鼓励大家走出去,每次出行不仅能让他结交新朋友,还能让自己对未来充满期待。
路在嘴上要勇敢走下去
采访过程中,朱德林一直笑呵呵的,他也喜欢说一些笑话来逗乐身边的朋友。看都看不到,去旅游不是跟在家里一样吗?视障人士会向他发出这样的疑问。
他说,在雪地里徒步,在哈尔滨亲手触摸冰雕,在高原高歌,在海边发呆,在参观兵马俑时的心潮澎湃,这跟待在家里的感受完全不一样。
朱德林说,有些视障朋友比较悲观,甚至有点自闭,很多人不愿出门就是错以为去哪里都一样。“世界很大,去不同的地方心境真的不一样,出门之前我们不要把自己设定成视障群体。此外,我们还要提前多做些功课了解景区的一些背景知识。”他说自己尤其喜欢历史,从西安旅游回来,他对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更感兴趣了,回来后还不断搜索相关知识学习。说起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行程,那是今年初去的哈尔滨,“冰天雪地是我们南方人一直想去的地方,到了当地我们看了烟花,摸了冰雕,滑了雪,徒步穿越了十几公里的雪地,路途中还跟新结识的朋友交流各自家乡风土人情。”
▲朱德林在天池留影 受访者供图
“这都是不出门无法感受的精彩世界,希望大家勇敢走出去。视障朋友不用害怕,这个世界好人很多,我们的路在嘴上,外面的世界跟你在家里感受的完全不一样。”朱德林表示。(记者 周素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