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过了最不适合其生长的时节——夏季,萌哒哒的多肉植物们又将逐渐恢复它最美丽的颜色,展现自己最萌、最美的姿态。
这时,如果走入市内的“多肉基地”,看看可爱的多肉,学些多肉的养护知识,顺便秋游一番,绝对很不错。
推荐1:遇见多肉
来学习DIY制作属于自己的多肉盆景
在东莞,有这么一群多肉爱好者,勤勤恳恳地甘当多肉的“铲屎官”,不仅对多肉的品类了如指掌,还能够把娇弱的多肉养得白白胖胖惹人喜爱。
洪东天就是其中的一位。作为东莞最早接触多肉的一批人,他的“遇见多肉”基地里,拥有着500多种的多肉植物,光数量和种类,都可以用叹为观止来形容。
“遇见多肉”基地位于东城区八一路边上,布局非常烂漫。门口是欧式风,内里还有秋千。可爱的多肉被种在木槽、捣臼等各种器具里,颇有一种田园的野趣。让人眼花缭乱的多肉融入园艺景观、庭院造景,因而让空间显得颇具意境。
而沿着石头小路往里走,则是多肉大棚,里边同样种植着各种各样的多肉。肉肉有个强大的功能就是会变颜色,一般在春秋季节色彩变幻,一般平时是绿色的肉肉经过阳光照射就会带来巨大的惊喜。此外,夏日里有些蔫的多肉也会变得肉嘟嘟的,肥肥的。
“多肉大棚的环境更适合多肉生长,光照充足,温差大,多肉的颜色自然就更丰富。”洪冬天说,也因此,基地里也有不少多肉迷们将自己的“心头好”寄养在这里,你会看到很多肉肉植物的组合拼盆,颜色五彩缤纷美丽异常。
同时这里,还设置有供客人活动休憩的休闲区。基地提供多肉种植体验,来到这里,会给大家介绍下常见的多肉植物品种、名称及相关养护方法,手把手教大家种植多肉种植的步骤。可以像园艺师一样发挥想象,将不同种类的多肉植物拼凑在一起,DIY制作属于自己的多肉盆景。还有陶艺制作,可以尝试自己动手做个多肉的小容器。
“多肉从最初的几百元一盆,到现在已经逐渐普及,价格变得非常亲民,和容易被大家所接受和认可。”对于多肉小白来说,哪些多肉植物更好养呢?洪东天推荐紫乐、百凤、姬秋丽、橙色恋人等品种。
推荐2:雨后庄园
多肉玩法多多
雨后庄园同样是市内一个可以与多肉亲密接触的好地方,位置就在东莞市区,是一个位于运河边的绿洲上的农庄。
经营者宋兴丽是个漂亮小姐姐,从小与花草为伴,对植物的品种、作息极为敏感。多肉刚刚在国内兴起时,她成了爱好者。“我就觉得它们萌萌的,特别可爱,一下子就爱上了。”前往韩国工读时,学习了多肉科系和园林设计专业,学成来到东莞后开了一家以多肉为主营的花店。后来,干脆租了这块地,办起了农庄,将多肉种植融入了其间。
庄园入门左手边,就是多肉区。这里的多肉同样有众多品种,扑面而来的多肉绝对会让你有点小激动。时下正是多肉的生长季节,萌态可掬、造型独特、色彩绚丽的多肉诱惑力十足。“我们平时会在农庄里举办一些活动,还可以教大家怎么培育多肉。”宋兴丽说。
宋兴丽对于多肉的种植很有自己的一套,擅长于通过改善种植的土质、环境来让多肉更具生命力。如果来到这里,也可以和她探讨一番。“只要给多肉植物适合的环境,一般都会生长的良好,但如果想知道多肉怎么养才能更旺盛,更容易爆盆,那就需要一些掌握一些要点了,其中最重要的是合适的盆土。”
在她的手中,除了简单的多肉盆栽外,还有精心包装的多肉花束、多肉微景观等等,玩法多多。
当然,如果来到这里,除了看多肉,还可以游玩一番,庄园里配套很齐全。有蔬菜采摘,有烧烤区,有游乐区,很适合亲子游玩。另外,庄园里还种植了各种各样的植物,可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推荐3:伍萌多肉天台花园工作室
天台上有间多肉园
在万科769文创园内,坐落着各种各样的创业工作室,这间多肉天台花园工作室可不好找,在一栋楼的天台之上。走入其间,整个天台铺满了多肉植物,组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有小巧可人的,有大株密集的,种类集合起来怕是有上百种,想方设法地向到访者展现自己的萌态。
实际上,这里相对于以前的规模已经减少了很多。工作室的主人是一个资深的多肉爱好者,同样很早就被多肉可爱的外形所吸引。“自从2012年养护多肉以来,就一直被萌哒哒的多肉吸引着,后来家里阳台没有空间发展了,就产生了做多肉大棚的想法。机缘巧合租下了这个500多平方米的天台,想着反正自己会育种,就自己来配土繁殖吧。当时种植了有几百种。后来因为台风的原因,就减少了一些规模。”
多年种植多肉的经验让她对多肉的习性很是了解,她告诉记者,在挑选多肉时,一定要选择适合季节的。冬季挑些耐寒的,夏季挑些耐热的,这样养护起来才不至于那么困难。
这里除了多肉,还种植着一些简单常见的花草盆栽,还养了几只鸽子,安然在一边嬉闹,好不惬意。
主人性格很是随和,她有自己的其他工作,养多肉只是兼职,平常闲暇之时,她喜欢约上三五好友,在这一隅天地中享受下午茶时光。若是你偶然闯进这“不太正经”的工作室,说不定也能和她坐下来,一起分享对多肉的经验。如果提前约,也可以在场地里举办一些活动。
【相关链接】
养一盆萌萌的多肉植物
多肉植物泛指营养器官肥大的植物,叶片厚实,是植物界的小胖墩,看起来“萌萌哒”,在进入中国市场后,很快就俘获了一众植物爱好者的心。
早期多肉在韩国市场打得火热,但在中国并没有受到太多关注,引入中国市场后,由于其价格昂贵,数量稀有,甚至出现了“炒多肉”的现象,小小一盆多肉能买到成千上万的价格。近年来人工养育多肉的商家增多,多肉的价格也渐渐趋于平民化,成了普通市民都能玩得起的小盆栽。
多肉植物种类繁多,全世界共有多肉一万余种,在中国,最为常见的莫过于景天科、仙人球等多肉植物了。同样的,多肉也根据形态、习性的不同分成了不同的品种。
如何把多肉养好,也颇有一番学问。把多肉置于阴凉通风处,每天保持2-8小时日照,但也需要避免高温暴晒。何时给多肉“喝水”也是很有必要的,单颗种植的多肉一周浇一次水,组盆的多肉则是两周一次水,而夏季高温的时候会使多肉进入缓慢生长或是休眠状态,可以适当减少浇水频率。此外,还有虫害灭虫同样需要技巧。
多肉不只可以被观赏,“多肉专家”们可以将多肉玩出不同的花样。如种“老桩”,就是种植了一定年段的多肉,会长出明显的枝干。老桩的自然养成至少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主人需悉心养护,确保水分适量,让其自然生长,慢慢地就会生出老桩。“出锦”也是多肉的玩法之一,这其实是让多肉“生病”,发生变异导致叶绿素缺失,让多肉产生和原先不一样的颜色,甚至有的五彩斑斓,光鲜亮丽,很是吸人眼球。
全媒体记者 钟晨/文 记者 曹雪琴/图
全媒体编辑 钟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