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彩举行30周年庆典活动 连续13年入中国印刷百强榜
i东莞 2019-10-30 19:15:36

今日(10月30日),东莞知名印刷龙头企业、虎彩印艺股份有限公司举办了成立30周年庆典活动。虎彩旗下包装、出版、影像三大事业部分别举办行业研讨会。

“未来,虎彩致力于成为一家工业互联网企业,会在大平台、智能化工厂、大数据三个方面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虎彩董事长陈成稳向外界披露未来公司发展愿景:一本起印、按需印刷、零库存、72小时交付,同时提供影像个性化定制服务,“虎彩会成长为一家国际化的公司,蜕变为行业的独角兽。”

虎彩于1989年建成投产,从东莞起步,逐步扩张到山东泰安、青海西宁、浙江绍兴、湖北武汉等地。根据多家印刷行业媒体的公开排名,虎彩已经连续13年进入中国印刷百强榜,并曾进入过10强名单。

在包装印刷领域,虎彩一直是高端消费品牌青睐的合作伙伴,除了大量的烟包客户外,白酒、日化用品、手机数码3C、茶叶、礼品等行业也有大量品牌与虎彩有合作。而从2011年开始试水数码印刷技术之后,虎彩在2013年开始大规模投入数码印刷设备和系统建设,同时进军出版印刷和影像印刷两个领域。

根据虎彩的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出版行业对虎彩按需印刷的模式接受度已经非常高,国内500多家出版社,已经有300多家与虎彩进行了按需印刷合作。虎彩2019年上半年报更显示,在多年的持续投入下,出版事业部已经实现盈利。


而在影像领域,虎彩最先开始进入的是影楼市场,通过为影楼印刷相册、相框等产品,向消费者提供影像的终端服务。据统计,全国8万多家影楼,有超过2万家与虎彩有过合作。通过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虎彩还直接向C端消费者提供一本起印的相册、相框定制服务。2018年,虎彩影像总营收超过1亿元。2019年,虎彩影像事业部成立“鲜檬”品牌,从影像产品印刷走向上游摄影领域,打造印刷+摄影的全生态链。

值得一提的是,在虎彩3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虎彩创始人、董事长陈成稳出版了新书《转型——工业4.0时代的按需印刷》。据了解,这本书将陈成稳数十年传统印刷制造业的珍贵心得,与当今前沿的新科技相融合,从大量的企业实践案例入手,通过分析制造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期建立智能制造环境下的新商业模式和新价值生态链。

▲新书《转型——工业4.0时代的按需印刷》

/特写/

陈成稳的虎彩人生

“亲爱的读者,当您翻开这本书的时候,距离我第一次萌生写作这本书的念头,已经过去了整整30年。” 虎彩印艺董事长陈成稳在新书《转型——工业4.0时代的按需印刷》自序中写道。那是陈成稳作为企业创始人,送给虎彩的30岁生日礼物。

▲虎彩印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成稳

创办虎彩30年,陈成稳从不墨守成规。在印刷圈,虎彩最为引人关注的举动,还是始于2011年的大跨度转型:在固守包装主业的同时,投入巨额资金快速布局数码印刷市场。放弃在利润丰厚的烟包印刷领域开疆拓土,一头扎进仍处于培育期的数码印刷市场,陈成稳的选择让不少圈里人感觉看不懂。

东莞目前拥有超过3千家的印刷企业,居全省第一。当前,全球制造业正加速进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在这样波澜壮阔的大背景下,积极转型,以变化拥抱变化,成为每个传统印刷企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在陈成稳看来,未来必将属于“既懂传统产业又懂互联网”的企业。

创业三阶段:进行多元化产业探索

陈成稳是土生土长的虎门人,从1981年开始学做贸易,正式走上了经商的路。从1989年虎彩建成投产,到今天虎彩迈向百亿梦想,陈成稳的创业生涯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989年到1997年。在这八年时间里,虎彩从零做到了一个亿,这一阶段的成功,是借着改革开放的机遇,抓住了时代的大潮,靠的是胆量。

“我清晰地记得,虎彩成立第一年的销售额只有67万元,而1990年我们拿到某卷烟厂的烟包业务,销售额立刻增长到1600多万元。”陈成稳说,只用了一年的时间,虎彩就完成了质的飞跃。接下来的几年里,虎彩不断转变企业的经营思维,在烟包印刷领域,迅速明确和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第二个阶段,是从1998年到2005年的另一个8年,虎彩从一个亿做到了10个亿。这八年间,有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第一个是2000年,虎彩集团收购濒临倒闭的山东泰安啤酒厂,成立泰安泰山啤酒有限公司,正式涉足啤酒行业。第二个则是2003年,虎彩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在这一年里,虎彩集团先后成立了青海虎彩、绍兴虎彩,位于虎门陈村的印刷工业园也正式投产运营。这期间,虎彩依靠逐步成型的科学管理体系,成功开启全国化业务布局,更大胆地进行了多元化产业探索。

从2006年至今,虎彩进入了创业的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我清晰地感到时代发展的速度加快,市场经济复杂程度的变化之剧烈,完全超过了过去的那十多年。”陈成稳说。这期间,虎彩集团北上首都,成立京华虎彩,在2009年,又在香港组建虎彩印刷国际有限公司。

为了实现百亿产值的梦想,陈成稳进行了各种尝试,直到2011年4月,虎彩与惠普签约,正式宣布进军数字印刷领域,他才隐隐感到,终于找到了未来的方向。2012年5月,虎彩的“二次创业”战略宣导会在东莞召开,在会上,陈成稳明确提出了“让印刷走进千家万户”的战略构想。

二次创业:开启“印刷+互联网”新征程

在印刷圈,虎彩最为引人关注的举动,还是始于2011年的大跨度转型:在固守包装主业的同时,投入巨额资金快速布局数码印刷市场。据陈成稳透露,8年来,虎彩在数码印刷工厂建设方面的投入高达5亿元。单就经营指标而言,到目前为止,转型不仅没有给虎彩带来受益,反而拉低了其盈利能力。在转型初期的2013年,虎彩的净利润为1.32亿元,到2017年已经降至1452.41万元。

“为什么虎彩要花那么大的代价去打造这样的能力?而我想说的是,只有自己拥有了核心的技术和底层的系统,才有可能在未来更深远的竞争中保持独立与自主,才能不被资本或者市场裹挟,才能有机会真正构建基于用户需求的C2M平台,而不是沦为巨头的供应商或者产业生态中的边缘者,彻底在下一个时代丧失话语权。”

陈成稳对记者说,从内部来看,近5年来,虎彩的传统包装业务始终处于瓶颈期,这说明市场容量和市场竞争已经趋向于饱和。而外部,无论是存在已久的各大互联网巨头,还是新的创业公司,都将产业互联网视为下半场的蓝海市场而摩拳擦掌。

“我很庆幸在8年前就看到了这样的趋势,并以‘印刷+互联网’为核心,进行了三大业务板块的布局,并随之进行一系列的组织、流程、资源的调整和匹配。”陈成稳说,今天虎彩已经拥有了传统包装与小批量、多批次包装并存的包装事业部;有了针对出版行业高库存、断货等痛点而打造一本起印、零库存能力的出版事业部;还顺应产业整合趋势,从影像印刷走向产业链上游,进入摄影领域,开启了“鲜檬”的新影像时代。

陈成稳表示,这三大业务板块,都是围绕印刷这一核心,将产业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为的是最终打造属于虎彩自己的工业互联网模式。为了这个终极目标,陈成稳提出,要集虎彩全集团之力,来打造三大能力——智能化工厂、大平台、大数据。

目前,虎彩的智能化工厂已经在广东东莞、浙江绍兴、山东泰安、河北固安、湖北武汉(预计2020年投入运营)5个产业基地加快布局。大平台方面,虎彩打造基于小批量包装、个性影像与按需印刷和按需出版的多个垂直生态平台。未来将建成图书大数据、影像图片大数据,以及对消费者在线上消费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精准营销。

/转型启示/

路径依赖:转型不成功不是传统做得太差,而是传统做得太好

根据市委宣传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全市共有各类印刷企业3260家,居全省第一位。这三千多家企业,大部分仍为传统印刷企业,互联网+转型并不是那么容易。传统印刷企业到底应该何去何从?为什么如此举步维艰、行动困难?“事实上,淘汰我们的并不是互联网大潮,而是我们自己的路径依赖。”陈成稳说。

早在2012年,虎彩致力于数字印刷+互联网转型之时就已经对路径依赖有所警惕。“记得当时我在内部会议上强调:转型不成功不是传统做得太差,而是传统做得太好。虎彩一定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陈成稳说。

如何避开路径依赖?虎彩是这样做的——做传统的团队还是做传统,做新业务要专门组建新团队。传统业务按照传统模式来做,适应大客户的需求;新业务按照新模式来做,以满足个性化用户的需要。

“避开路径依赖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抛弃传统的做法,而是要学会在新旧之间掌握一种平衡。我们不会用传统的方法做新兴业务,也不会用新业务团队来对待传统业务。总之,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陈成稳说。转型的前提是抓住本质,守好底线;切忌跟风,不断追求专业化。

/相关新闻/

按需印刷出版改革试点研讨会召开:一本起印,按需出版时代来临

当下我国印刷业迎来了新窗口期,呈现出稳中渐进的良好态势和高质量发展的崭新格局。其中,按需出版印刷已经从零星尝试、探索发展到模式建成、广泛融入的新阶段。在30日的虎彩集团庆典活动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印刷界从业者齐聚虎门,对按需印刷出版改革试点进行探讨。

来自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印刷复制处的相关负责人与会嘉宾分享我国印刷行业及国外印刷企业的做法,并就我国推进印刷改革工作做了说明;来自电子工业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的嘉宾们则分享数码印刷对传统印刷行业带来的全新活力,尤其是对减少库存,对接市场带来的积极影响,按需印刷已成印刷行业发展的趋势。

与会嘉宾认为,现下需要看清行业趋势,正确认识“按需”,勇于运用新技术手段打造新的商业模式,从而实现图书生产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发展带来新动能。

全媒体记者 曹丽娟/文 郑志波/图

编辑 符德明

编辑:梁毅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