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中外,民营巨擘的接班传承,往往被人津津乐道。继承人多为两种。一种是创始人的后代,诸如福耀集团曹德旺的长子曹晖。另一种是职业经理人,美的集团的方洪波就是成功范例。
但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选择了第三条路。在集团成立的第20周年,55岁的马云卸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把权杖交给了现任CEO张勇。
1999年只有18人的“住宅办公型”网络技术公司,到了2019财年,零售平台的交易总额已超过了全球第19大经济体的体量。阿里巴巴飞速发展的20年,也是中国不断对外开放的成果与缩影。
对世界喊出“芝麻开门”,目标“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想活到102岁的阿里巴巴,通过发掘培养内部领导团队来交接权力的范例,或许能够给未来企业的交接之际提供更多选择。
一般来说,企业灵魂人物的缺失,不止内部员工信心会减弱,更会引起外部投资者的质疑。同样的问题在马云2006年第一次“退休”的时候,已经被大范围、深层次地讨论过一轮了。正面的、反面的,都有深度分析。
但随着马云“退休”次数的增多,直到今年完全卸任集团主席,他的退休之路走了13年。如此漫长的接棒流程,在今天你很难再听到外界的担忧之声,仿佛马云走了很久,但一直都在。
创始人在企业壮大的过程中逐渐丧失管治权的新闻并不罕见。由于融资过快过多,股权被严重稀释,同一时期又恰逢业绩问题之时,往往是创始人的危急关头。苹果之父乔布斯,也曾因为公司业绩的停滞,在1985年被赶出苹果,直到12年之后才得以重返。
中原地产董事局主席施永青认为,马云也曾一度落入和乔布斯一样的境地。由于初创时期借力私募基金,阿里巴巴的股东成员形成了三种势力:雅虎、软银、马云和他的团队。
《日经周刊》在2017年专题剖析这段往事时候,指出虽然当时软银的孙正义并不干涉阿里巴巴的运营,但一度持有四成股权的雅虎则对阿里巴巴虎视眈眈。当时外界对雅虎要吸收阿里巴巴的事,传得满城风雨。毕竟相较之下,马云和管理层的总股权只有30%左右。
而最终让马云化险为夷的,正是这套合伙人制度。
兴业证券的首席分析师王家远告诉《南风窗》记者,一般意义上的合伙人,指的是共同拥有公司并分享利润的企业成员。但阿里巴巴的合伙人,还有更加特别的要求—需在阿里巴巴工作5年以上,拥有一定股份,具备领导能力的同时认同公司文化,愿为公司传承竭尽全力。
企业能否传承创始人的初心,看的就是下一代是否能够继承创始人的价值观与愿景。大权在手,每天都是选择题,选择哪些做、哪些不做,不同的选择将引领公司走上不同的轨道。
据《南风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