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记忆|一栗知秋
i东莞 2019-10-08 19:00:50

讲述人:董先生,来莞20年

风味产地:山东

妻子做了很多板栗的美食,原来秋天来了,

对板栗的记忆可以追溯到很小的时候,可能两三岁刚记事的时候。那是我老家所在小村庄西头的两间土坯房, 出门再往西就是一片小树林, 我们管它叫“西树林子“。林子里有很多棵栗子树,树下铺满洁白细腻的细沙,握在手里软软的,慢慢地从手指缝里滑落,就像时间的流逝不留痕迹,那种缓缓的舒爽和柔顺的感觉却一直留在儿时的记忆里。

西树林子那时是我们的“百亩林“。现在觉得很小的一片林子那时却觉得好大,因为有一次全村开大会,把会场定在西树林子,全村的人都能装的进,大家坐在柔软的细沙上,舒朗的栗子树叶筛过的阳光照着人们欢笑的脸,孩子们跑来跑去,一排桌子后坐着村干部,对着话筒大喇叭讲着孩子们听不懂的话 。不开会的时候,那里就是孩子的乐园,抓知了、金龟子、天牛,还有屎壳郎。姑姑带我们在那儿玩耍时,有时候会用草叶或狗尾巴草穗子编一些小兔子之类的玩意给我们玩。我们可以在地上掏挖小洞,也可以在地上翻跟斗打滚。当然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爬树,掏树上的鸟窝,鸟窝里可能会有蛋,当年掏鸟窝的捣蛋鬼如今已经成为村里的大款。有一次大爷拿着相机要给我们拍照,就带我们来到西树林子,当时我要摸相机玩,大人不让,我就在地上打滚,就留下了一张打滚的照片。

秋天来了,除了各色的树叶落下,有时还会有特别的惊喜,长满刺的板栗球有时候会自己落到树下,扎得我们光着的小脚丫好疼。我们轻轻地用树叶包着刺板栗球并拿到一边,有时候刺板栗球已经开了一个口了,有时候还没开,我们就拿起一块石头慢慢砸,直到长刺的外壳口完全张开或者裂开,红糖色的栗子就漏出来了,然后就比较费劲地撬开或剥开栗子壳,再刮掉那层褐色的、毛毛的“内衣”,金黄的板栗肉就漏出来了。放进嘴里,轻轻地一咬,新鲜的板栗带着略甜的汁液,满嘴留香,慢慢咀嚼,香气四溢,似乎整个树林子都充满着甜甜的香味。一个刺板栗球能剥开两个小板栗,我和小伙伴一人一个,笑得真开心。有时候还能捡到更多,带回家,妈妈把它们或者放到灶下柴火里烤,或者放到菜里炒,或者用擀面杖压成碎粒放在稀饭里煮,都会是难得的美味,让我们回味很久。

长大了,在北京上学时第一次见到糖炒板栗,路边大妈推着的车,香味老远传来,有时候和同学买上一包,坐在公交车上边吃边聊天,往往还没到站,一包栗子已经没有了。好吃的味道总是和朋友相伴的。

如今在东莞,在市图书馆门口还能见到炒板栗的推车,还有自动化的翻炒的设备。虽然味道不如回忆中,但我也总会和孩子一起品尝这秋天的美味。

全媒体记者 赵海霞/文

编辑 符德明

编辑:黄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