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水乡秋韵·古梅飘香”为主题的2019年麻涌旅游文化节在东莞市麻涌镇创艺生态园开幕,活动历时将近两个月,在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曲艺艺术、水乡文化等方面开展多项精彩活动,文化节联动了麻涌的景区景点和美食、酒店、购物等商家,同时结合麻涌的两大品牌活动“古梅乐韵”曲艺表演和“香飘四季”艺术节,共有20多项活动轮番上演。
记者重点游览了农耕文化科普乐园:稻田种植、收割科普教育,让前来体验的游客领悟到粮食来之不易的真谛;走近了枣红糯,听说了枣红糯的历史,并现场研磨了枣红糯,感受了枣红糯的芳香。
枣红糯重现古梅园
枣红糯是名副其实的水乡瑰宝。“广东三宝”的陈皮、咸榄、禾秆草中的“禾秆草”就是指枣红糯。“上世纪改革开放之前,在东莞水乡片及周边多个镇区,每家每户都会在自家田头的深水区里播种一些枣红糯,到了收获的季节,把枣红糯收集起来,晒干做成稻草团储存,就成了普通家庭的健康百宝箱。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枣红糯独特的保健功效,深深地印在了东莞人的记忆深处。”古梅农业园负责人邹卫明接受采访时说道。
相比亩产千斤的常规稻谷,枣红糯的亩产只有300多斤。就这样,承载了一代人记忆和历史烙印的枣红糯,种的人越来越少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一代的人也鲜有人能认识枣红糯了。为了将枣红糯谷种保留下来,昔日家家户户都种的枣红糯在麻涌古梅生态农业园重现了。“凡到了枣红糯丰收的季节,很多人会让水乡片的亲戚朋友带一些枣红糯回去,然而现在种的人越来越少,只好在市面上找,但是‘身价’就较以往倍增了,而且还不是想买就能买得到。现在想吃枣红糯,在古梅农业园就有啦。”邹卫名说。
枣红糯用法多
关于枣红糯的食用方法,邹卫明告诉记者,不同人、不同家庭、不同镇街,都有自己独到食用方法,不拘泥于形式,可以泡茶喝,煲汤饮,还可以煮粥、甚至制作成糖水,和不同的食材搭配,配以相对应的烹制方法,就能起到不同的养生功效。
枣红糯谷米水:一种呈淡黄色,把谷磨成粉,然后煮熟饮用。另一种是呈乳白色的糊状,用枣红糯米磨成粉后加糖煮成。
煲粥:用枣红糯稻谷加水煲煮,煲成淡红色的浓稠浆状的粥水。
制作成粽子:枣红糯可以做粽子,吃不完还可以切片、晒干后制作成粽干,密封储存起来,想吃的时候再吃。
搭配其他食材煲水:夏天可以和薏米一起煲水喝,祛湿效果极好;冬天加入滋补食材一起煲,能养心、去寒气;和红枣、黑枣一起煲,对于女性补血是最好的。
研磨成粉煮粉糊:将枣红糯米晒干后,研磨成粉,干燥储存,可煮粉糊吃。
全媒体记者 覃凤春/文
全媒体记者 曹雪琴/图
编辑 官登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