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火、不用电,只需一瓶水,就可得到一“锅”香飘四溢的火锅——近年来,自热方便火锅成为一种畅销食品。它既有火锅的美味又具备方便食品的快捷性,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可是记者调查发现,这种自热火锅虽然美味快捷,但吃前还是得“悠着点”。
发热包产生氢气引发报警器报警
自热方便火锅的配菜外边带有发热包,食用时只需要往发热包上倒冷水,就可以反应发热,使加入的水沸腾,蒸熟食物。
然而网上不少消费者反映,在使用自发热火锅时,常常引发报警器报警。
发热包和水反应后究竟产生了什么物质,让燃气报警器持续报警呢?发热包生产厂家负责人称,发热包发热时会产生微量氢气,正是氢气导致烟感器出现报警。
氢气是一种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的气体,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而不纯的氢气在燃烧时可能产生爆炸。对此,发热包生产厂家负责人称:“没关系的,如果危险 ,它在市场上也不可能那么火。你不要想得那么危险,这些大企业每天都在做。”
密闭空间、公共场合使用均存隐患
那么,发热包遇水反应后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呢?不久前,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通报了对20件自热方便火锅类产品的测试情况。测试结果显示,测试的发热包均属于“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或混合物”。
专家解释,如果发热包反应后释放出的氢气量,在环境中正好处于氢气的燃烧极限,也就是空气中氢气的占比达到4%-75.6%之间时,就有可能引发燃爆的风险。专家还强调,在一些密闭或半密闭的空间,比如车内,都会存在类似风险。
自热食品不光在密闭空间使用时,可能带来燃爆的安全风险。在一些公共场合,密集大量地使用,也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国家化学制品安全质检中心主任助理肖秋平说:“如长途大巴行驶过程中,夏天开着空调,车箱是密闭的环境。大量地使用自热火锅,就有可能导致氢气累积。如果达到了爆炸下限浓度,碰到一点火源,比如身上的静电,或是电路的火花,就足以引发爆燃事故。”
用过的发热包仍存安全隐患
此外,使用完丢弃的发热包同样也存在安全隐患。由于发热包和水的反应不需要借助其他任何物质,因此只要发热包没有反应完全,遇到水就会产生氢气。
如果将发热包丟在垃圾桶里,遇到下雨天,雨水进到垃圾桶里,就会反应产生氢气。垃圾桶是一个半封闭的环境,如果有烟头之类的火源丢入,就会有爆炸或者燃烧的风险。
上海消保委此次试验中,还将反应过的20个样品发热包再次浸没于水中。结果表明,有14件样品的发热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持续放气现象。反应持续时间均超过3分钟,最长可达8分钟。
安全警示待规范 安全标准需出台
正因为自热产品可能带来很多未知风险,目前,我国的民航系统已经全面禁止携带自发热产品上飞机。前不久,广西出台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也明确规定,禁止在动车上使用自带加热的食品。
事实上,这种不可预知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需要在用户使用前进行明确地提醒。可是记者发现,目前市场上没有一个自发热产品针对这些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警示。对此,上海消保委正在协调相关专业机构,对这种新兴产品展开安全性评估和调研,尽早出台相关标准或者规范,让消费者更好更安全地使用自热火锅产品。
/ 实验 /
加热时蒸汽产生温度可达200℃
此前,浙江宁波镇海消防大队曾对这种“自热火锅”进行了实验,测试其安全性。
实验一:加水半分钟温度就超60℃
消防队员先把“自热火锅”里面的食物拆开,加水后,把“自热火锅”盖子上的小孔堵住,大概过了半分钟,“自热火锅”就开始快速膨胀,并冒起了白烟。消防员用红外线热感枪进行测试,这时的加热包温度已经超过60℃。
实验二:最长保温时间可达3小时
消防队员把加热包剪开,直接放在水里,让它直接跟水进行接触,矿泉水瓶放在地上几秒后,就迅速膨胀、扩大,同时,底部还喷出了高压蒸汽。消防人员表示,“自热火锅”底部加热包的主要成分是铁粉、铝粉、焦炭粉、活性炭和生石灰等,加入冷水后,升温可达150℃以上,蒸汽温度可达200℃,最长保温时间可达3小时。
/ 提醒 /
1.消费者使用自热发热火锅前,须阅读产品使用说明,并严格按照提示内容操作,特别是不要在汽车等密闭、狭小环境中使用,避免明火;
2.如果家里用的是玻璃餐桌,最好在自热食品下面加隔热垫,以免玻璃炸裂;另外避免触碰外锅,以免烫伤;
3.自热火锅的盖子上有一个透气孔,如果透气孔堵塞的话,容易造成小型的爆炸,甚至烫伤人,大家一定要把透气孔给打开,一定让它有个泄压的地方;
4.千万不要放在儿童能接触到的地方;
5.使用后的方便火锅垃圾应避免大量堆积或与水直接接触,并按照当地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分类,使用后的发热包应当按有害垃圾分类处置。 综合央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