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苏连娇
“刚看完《蜘蛛侠》,有个灵魂拷问大家,蜘蛛丝属于什么垃圾?”最近,“垃圾分类与干湿分离”,成为上海人民生活中的“主旋律”。
而有关垃圾分类的话题,也在微信、微博上成为热点,尤其是由其引发的各种段子,甚至还引出从垃圾分类中捡到黄金归还失主的好人好事。引发上述话题和事件的,便是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据悉,该条例将垃圾主要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4类,并规定个人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200元,单位混装混运最高可罚5万元。
段子也许让我们一笑了之,但垃圾分类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文明大考,现在时机成熟了,当全民都在大讨论的时候,不正是一场为公众普及垃圾分类意识的公开课吗?
全国网友围观
“快被垃圾分类逼疯的上海人民”
最近,全国网友都在围观“快被垃圾分类逼疯的上海人民”。“阿拉上海人,最近不谈股票,不谈房价,甚至连朋友也不谈……一门心思统统扑在垃圾上。”“刚才下楼倒垃圾,垃圾桶旁边的阿姨真的问我‘你是什么垃圾’,我太难了。”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一大早,执法人员在突击检查中,已经开出了首张责令改正通知书!被要求整改的是上海宏安瑞士大酒店,若拒不改正,将处以5000-50000元罚款!网友开玩笑说:“每天这样锻炼大脑,十年之后,上海阿尔茨海默症患病率至少下降50%!”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之后,还引发了好人好事出来。前几天,上海普陀秋月枫舍小区的垃圾清运工作人员荀思伟,照常去处理垃圾,其间发现一个废纸盒,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打开一看,竟然是一盒子的黄金饰品,足足有18件!
不过荀思伟接下来的举动,更值得我们惊叹:他想都没想,就把这满满一盒子的黄金上交了。最终,在街道城管人员和居委会的努力下,这批黄金饰品很快就回到了失主刘先生的手上。
原来,这些黄金饰品是刘先生在清理垃圾时,随手将装有饰物的一个废物纸箱放进可回收垃圾箱内,所幸之后被荀思伟及时发现。之前,这些黄金饰品让刘先生苦苦找了3年,其中既有他孩子的诞生礼,也有他和太太的定情信物。对于荀思伟的做法,网友们也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品德高尚,真正的拾金不昧!同时有的网友也自己勉励自己:一定要做好垃圾分类,万一也找出黄金来了呢?
全国46个重点城市
推进实施垃圾分类
就在上海人“哭着心碎”,外地人“笑到流泪”,段子编了一波又一波之时,这两天外地很多人也笑不出来了,因为住建部要求2019年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推进垃圾分类的实施。
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发文称,记者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获悉,2019年,46个重点城市将继续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投入,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到2020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张乐群介绍,2016年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截至目前,134家中央单位、27家驻京部队和各省直机关已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46个重点城市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正在逐步建立。
“目前46个重点城市已配备厨余垃圾分类运输车近5000辆,有害垃圾分类运输车近1000辆,2019年计划投入213亿元加快推进处理设施建设,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张乐群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重点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入户宣传已超过1900万次,参与的志愿者累计超过70万。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生调查”课题组2018年对46个重点城市的入户调查结果,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家庭占38.3%,较2017年增长11.4%。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部署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的各项工作。
通知要求,到2020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任务艰巨,不可能一蹴而就。”张乐群表示,下一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加快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完善垃圾分类技术设施标准。加强法治建设,通过推动立法加强源头减量,提升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水平。
46个重点城市具体是哪些?这46个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石家庄、邯郸、太原、呼和浩特、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苏州、杭州、宁波、合肥、铜陵、福州、厦门、南昌、宜春、郑州、济南、泰安、青岛、武汉、宜昌、长沙、广州、深圳、南宁、海口、成都、广元、德阳、贵阳、昆明、拉萨、日喀则、西安、咸阳、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
如果人人都能“拎得清”
世界就会更美好
因为垃圾分类话题,段子手们纷纷出笼,催生出不少“社交梗”:街坊打招呼张口就问“你什么垃圾”,人们的聊天内容从车子、房子变成“垃圾怎么扔”,就连“拎得清”也被赋予了新义:手里拎着垃圾能分清的人……通过朋友圈刷屏的幽默段子不难发现,其实大家都已经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讨论之中,没有谁是旁观者,公众的文明程度将会大大提高。
前段时间,记者随东莞市党政代表团到浙江杭州、宁波等城市学习考察,在宁波象山县高泥村,这里正在如火如荼地实施垃圾分类。古色古香的亭子里放置着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四个桶,分别对应绿色、蓝色、黑色和红色。高泥村党支部书记朱中华说,村里设置垃圾分类网格员,每天都要定时查看垃圾分类投放的情况,开始大家是有点不适应,村民经常将垃圾放错地方。网格员发现就指出来,而且还经常上门,和村民探讨具体垃圾该怎么分,经过两年的宣传和实践,现在村民很少出错了,可以说,垃圾分类在农村成为“新时尚”,当村里每人都成为一个“拎得清”的人,乡村更干净整洁,苍蝇蚊子都少了很多。
实际上,垃圾分类倡议已久,早在2000年,北上广深就被列为首批国家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然而推行得不甚理想。生活垃圾分类之所以在中国难以推进,最大的难点就是需要打破多年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这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另外,由于基础设施不到位,经常出现前端分类、后端混收的状况,打击了市民分类的积极性。现在,上海首先动真格,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表明了其在硬件和系统上已经准备好,现在缺的就是前端的分类,也就是我们市民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的习惯培养。但我们也客观认识到,垃圾分类是一个长远的战略,全面推进还需要较长的时间,不能急于求成。而大家通过网络对垃圾分类进行大讨论之时,正是为公众普及垃圾分类意识的公开课,假如我们人人都能成为一个“拎得清”的人,那我们的世界就更美好了。
网友评论
@少春:建议在商品包装上标注建议的分类回收种类。
@pinka:现在只是因为刚起步,大家不懂所以都在琢磨,日本民众垃圾分类这么多年了,有谁还在整天琢磨垃圾的事?日本小朋友们因为垃圾分类没办法专注于学习了吗?万事开头难,可大家总要走出这一步。
@SUCRE:千万不要搞出分类回收、统一处理这样的笑话,政府管理及整个产业链的垃圾处理能力要跟上才行。
@董董:为了少扔垃圾,我是不是可以少吃、少买、少用?这样既省钱,又减肥。
@Lou:刚刚实施起来肯定不适应!等到时间久了,成为习惯就好了……垃圾分类利国利民,造福自己和子孙后代。加油!
@王天源:垃圾分类,本来就是好事,每个人都应该遵守。从我做起,让城乡更美丽!
@Kirisa2017:感觉人民生活多了一样乐趣。
@麦田里的破坏者:除了罚款,还应该弄个奖励机制,分分钟全国人民都马上学会垃圾分类。
@船长:可以先看看哪个地方出台的最好,然后全国推广。
全媒体记者 李金健 据人民日报官微、钱江晚报官微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