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朗娇姐的缝纫人生:坚守老行当20多年为街坊服务
i东莞 2019-05-29 15:22:27

▲娇姐在缝制衣服 

上世纪70年代,缝纫机是新人结婚必备三大件之一。裁缝行业曾经鼎盛一时,谁掌握了裁缝手艺,就意味着一生衣食无忧。而如今,缝纫机已淡出人们的视线,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成为服装业的主导,很少再有人拿着布料去裁缝店做衣服。街上的服装店越开越多,网购兴起,裁缝店逐渐没落……

然而,在大朗镇松木山社区,仍有一家经营了22年的裁缝店。店主娇姐今年已经50岁了,多年如一日,做着这个老行当,专门帮人定制衣裤、换拉链、撬脚边、包边等。“开这个店,攒不了多少钱的,平时附近的老人、残疾人经常过来缝补衣服,我也就收个成本价,就图方便他们。”娇姐说。

车衣店成社区“地标”

旗袍、西裤、精致的盘扣、独特的衣领……未走进阿娇车衣店(即裁缝店),门口的样衣就让人不想挪开脚步了。乍一看,这些样衣,和商场里的款式不相上下,细节处却又稍加改动,增加了衣服的俏皮感,显得颇为时尚。

▲阿娇车衣店成为松木山社区的一个“地标”

走进店里,3台缝纫机一字摆开,桌面整齐地摆放着五颜六色的布料。

娇姐说,1993年,她学习裁缝技术,并取得了毕业证。1997年,娇姐向别人借了3000块,拉着三台缝纫机,开起了车衣店。

后来,娇姐去村委会,申请长租村里一个铺面。阿娇车衣店从此成为松木山社区的一个“地标”。

随着时代变迁,现在,在工业化流水线冲击下,传统裁缝行业深受影响,娇姐车衣店在夹缝中生存。“以前,50~80元定制一条裤子,现在一条裤子200元,也没有利润。”娇姐坦言。但她一直坚持,修补一件衣裤只收5元钱,特别难修补的才收10元。

乐于助人受街坊认可

裁料、锁边、缝制、熨烫、修剪、成衣,娇姐凭着得体的设计和认真精致的做工,挣足了回头率,深受男女老少的喜欢,附近村子的人都会慕名而来找娇姐缝制衣服。

阿娇车衣店没有固定的开店时间,娇姐一般打理完家务后,才过来店里缝制衣服。为了找娇姐做衣服,有些顾客在门口等娇姐开门。

“娇姐,帮我做两套衣服给我爸爸。”进门的黄大妈是这家车衣店的忠实“粉丝”,她每年都会到店里找娇姐订做两套衣服给她爸爸。“娇姐手艺好、衣服料子好,款式还能应顾客要求进行改良。”黄大妈说。20多年来,娇姐已经积攒了无数的人气,简直是来店客人的“私人裁缝”。

娇姐乐于助人,因此,街坊都喜欢来她店里缝补衣服,没事的时候,就和她拉拉家常。附近的老人、残疾人尤其喜欢找娇姐修补衣服,因为娇姐每次都只收成本价。“大家都不容易,我看到他们开心,我也很高兴。”娇姐笑着说。

(全媒体记者 刘志斌 通讯员 戚嘉琳 叶倩娴 文/图 编辑 贾庆森)

编辑:马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