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带小孩看儿科门诊 东莞日报资料图片
近日,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家长,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也已经发布预警。
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虽然绝大部分手足口病病例症状轻微,但是有少数病例会发展成重症,极个别甚至会死亡。赶紧来随疾控专家了解下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情可分5期
作为家长,该如何识别孩子是否得了手足口病?
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随着病情的变化,手足口病可以分为5期。第1期为出疹期,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此期的病例属于普通病例,绝大多数病例在此期痊愈。
第2期为神经系统受累期,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少数病例可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等。此期的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可痊愈。
第3期为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表现为心率、呼吸增快、血压升高、出冷汗、皮肤发花及四肢发凉。此期的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
第4期为心肺功能衰竭期。表现为心动过速(个别患儿心动过缓)、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血压降低或休克。也有可能出现抽搐、严重意识障碍等。此期的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病死率较高。
第5期为恢复期,体温及各系统逐渐恢复正常,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专家表示,绝大部分的手足口病病例只出现第1期,少数病例累及到神经系统,进入手足口病的第2期,这些病例就属于手足口病重症了,此时如果不能及早识别和及时治疗,很有可能危及到宝宝的生命了。
▲家长带小孩看儿科门诊 东莞日报资料图片
3类宝宝易进展为重症
哪些宝宝,容易发展为重症呢?
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符合3类情况的患儿,是进展为重症的高危人群:年龄为3岁以下,病程在3天以内,感染EV71。
这些宝宝如果感染了手足口病,家长就要格外留意以下这些“危险信号”了。比如说,孩子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同时,神经系统表现出了精神萎靡、头痛、眼球震颤或上翻、呕吐、易惊、肢体抖动、吸吮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
家长还要留意,孩子是否呼吸异常,如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
另外,观察孩子的循环功能障碍情况,如心率增快(>160次/分)、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血压升高等。
家长也可以看孩子的化验单,是否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糖和血乳酸升高情况。如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5×10^9/L,排除其他感染因素;应激性高血糖,血糖>8.3mmol/L;血乳酸≥2.0mmol/L。
如果大家觉得有点懵,记不清。那就来点简单的,市疾控中心专家总结了一个宝爸宝妈们在家里观察宝宝病情变化的小口诀,那就是:两摸、两看。
“两摸”即摸额头是否高烧,摸皮肤是否发冷;“两看”即看精神是否萎靡不振,看肢体是否颤抖抽搐。
【提个醒】
市疾控专家叮嘱,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及早识别重症的表现,一旦发现宝宝有上述症状,请速带宝宝就医,千万别掉以轻心哦!
【话你知】
一周内出现2例及以上,建议病例班级停课10天
有家长咨询,孩子幼儿园班上一周内有3名小朋友得了手足口病,是否需要停课呢?
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根据《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要求,幼托机构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
如果有疑问,可在工作时间电话咨询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22625392。
(文/全媒体记者 李春燕 全媒体编辑 林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