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国际家庭日” 你了解这个节日吗?
i东莞综合 2019-05-15 15:18:58

5月15日是第26个“国际家庭日”。14日,由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主办的纪念“国际家庭日”暨电影《风中的雏菊花》项目研讨活动在北京举行。

《风中的雏菊花》是一部关于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电影。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副司长魏云鹏在研讨会上谈了关于家庭领域的变化,他表示,我国家庭发展状况改善,家庭关系更加民主平等,如家长制作风大为削弱,女性地位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极大增强等方面的成就。与此同时,他提到了家庭领域出现的五点新问题:一是家庭规模小型化,类型多样化,传统功能有所弱化。二是家庭关系趋于紧张。三是家庭教育问题突出,普遍重学习轻品德,重物质轻精神,重管控轻自主发展。四是家风受到世风冲击,家风与家训在现代家庭中的传承不够。五是家庭发展能力不足。最后,他提出要靠政府、社会和家庭多方努力,让全社会关注家庭氛围,让家庭和谐发展。

据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主任姚宏文介绍,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携手北京雏菊花公益基金会等单位和组织,共同创作了具有时代象征的“雏菊花”MV、儿童剧、诗歌等文艺作品,成立了“雏菊花志愿者之家”,组建“雏菊花”志愿扶贫团队,启动了“雏菊花”公益行动。

国际家庭日发展历史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世界家庭数目急增,已达10.3亿个;家庭规模日趋缩小;离婚率普遍上升,美国每2对结婚者中有1对婚变,西欧有三分之一的婚姻以离婚告终;人口老化问题日益严重,全世界65岁以上老人已达3.5亿,欧洲60岁以上的老人已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人们的家庭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这些家庭问题给社会带来巨大冲击,日益为国际社会所关注。

1989年12月8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宣布1994年为“国际家庭年”(InternationalYearoftheFamily),并确定其主题为“家庭:变化世界中的动力与责任”,其铭语是“在社会核心建立最小的民主体制”。此后联合国有关机构又确定以屋顶盖心的图案作为“国际家庭年”的标志,昭示人们用生命和爱心去建立温暖的家庭。国际家庭年的宗旨是提高各国政府、决策者和公众对于家庭问题的认识,促进各政府机构制定、执行和监督家庭政策。

1993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又作出决定,从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为“国际家庭日”(InternationalDay for Families)。设立“国际家庭日”旨在改善家庭的地位和条件,加强在保护和援助家庭方面的国际合作。

历届主题

·1994年:家庭:变化世界中的动力与责任

· 1996年:家庭:贫穷和无家可归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 1997年:在伙伴关系基础上的家庭建设

· 1998年:家庭:人权的教育者和提供者

· 1999年: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家庭

· 2000年:家庭:发展的推动者和受益者

· 2001年:家庭和志愿者:建设社会凝聚力

· 2002年:家庭和老龄化:机遇与挑战

· 2003年:筹备2004年国际家庭年十周年纪念活动

· 2004年:国际家庭年十周年:一个行动框架

· 2005年:艾滋病毒/艾滋病与家庭福祉

· 2006年:变化中的家庭:机遇与挑战

· 2007年:家庭与残疾人

· 2008年:父亲与家庭:责任和挑战

· 2009年:母亲和家庭:变化世界中的挑战

· 2010年:移徙对世界各地家庭的影响

· 2011年:面对家庭贫困和社会排斥

· 2012年:工作与家庭-两者兼顾

· 2013年:推进社会融合和代际团结

· 2014年:“家庭事关发展目标的实现;国际家庭年20周年”。中国纪念活动的主题是“人人健康,家家幸福”。 [7] 

· 2015年:男人说了算?当代家庭中的性别平等和儿童权利 [4]  [8] 

· 2016年:家庭、健康生活和可持续发展(Families, healthy lives and sustainable future) [9] 

· 2017年:家庭、教育和福祉 [10] 

· 2018年:家庭与包容性社会 [8] 

注:1995年应该没有确定国际家庭日的主题,原来提出主题,每两年确定一次活动主题。

i东莞综合新华网、百度百科

编辑:马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