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玩圈顶流LABUBU有多火?粉丝为求一款隐藏款不惜“端盒”抽盲盒,全球市场一“布”难求。但有一个地方,“LABUBU”却成了“常客”——中国海关的查验现场。就在近日,黄埔海关查获侵权Labubu7536件,这是黄埔海关今年以来首次查获侵权Labubu货物案例。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6月以来,假冒LABUBU玩偶频频试图蒙混过关,一场由海关主导的“打假持久战”悄然打响,甚至被网友追成了“连续剧”。

黄埔海关出手:7536件侵权玩偶现形
近日,黄埔海关在监管跨境电商出口货物时,发现一批未申报的可疑包裹。开箱瞬间,大量印有“POPMART(泡泡玛特)”标识的包装盒和仿LABUBU形象的玩偶暴露无遗,总数达7536件。
海关关员现场初步判定这批货物涉嫌侵权,联系权利人后确认,其侵犯了泡泡玛特在海关总署备案的商标专用权。目前,权利人已申请扣留货物,案件正在深入调查中。
这些“李鬼”有多糙?据介绍,山寨LABUBU做工粗糙:针线歪歪扭扭,线头外露是常态;部分玩偶“脸歪嘴斜”,甚至拿在手中会感觉头部与身体即将断裂,与正版的精致工艺天差地别。
这并非孤例。今年以来,“海关大战Labubu”“海关每天都在抓Lafufu”等话题多次冲上热搜,而这场“打假连续剧”的“播放平台”,正是海关总署官方公众号“海关发布”。

从“容嬷嬷”到“假布布”:海关玩梗式打假圈粉11万
凭借一系列脑洞大开的推文标题,“海关发布”在6月吸粉11万,成了网友眼中的“硬核段子手”。这些标题既点出打假核心,又自带幽默感:
-6月12日:《你不是Labubu,你像容嬷嬷》(吐槽仿品丑态)
-6月13日:《你叫假布布》(直接点破身份)
-6月17日:《海关发布布?不,海关不发布布,海关查假布布》(谐音梗玩得飞起)
-6月20日:《Lafufu,3w+》(曝光查获数量)
-6月22日:《每天沉浸在抓Lafufu中无法自拔》(调侃打假日常)
-6月24日:《抓不完根本抓不完》(道尽打假持久战的状态)
-6月26日:《关关大战Lafufu还在继续》(宣告战斗不停)
从个人携带的“补货”到批量出口的集装箱,从144个到3万多个,海关的查处范围覆盖了旅客行李、跨境电商等多个渠道。无论是“10名旅客Labubu大补货被查”,还是“两万个BUWAWA里没一个真LABUBU”,每一起案例都在彰显:对侵权行为,海关从不手软。


守护“东莞制造”:从打假看潮玩产业底气
为何LABUBU成了侵权重灾区?背后是其所属的泡泡玛特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更离不开中国潮玩产业链的成熟。作为“中国潮玩之都”,东莞的含“布”量也很高。有业内人士表示,早在2020年,东莞有超过30家代工厂、合作企业为泡泡玛特供货,它们共同支撑起了25亿元的销售额。
“东莞通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玩具产业链和工艺。对于海外市场来讲,可以说是非常有竞争力的。”泡玛特国际集团海外营销负责人赵帅表示“希望我们整个潮玩行业一起携手,把中国潮玩出海做大做强。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海外消费者,成为中国潮玩的粉丝。”
海关对侵权产品的严打,不仅保护了品牌权益,更守护了“东莞制造”的口碑。如今,“关关大战Lafufu”仍在继续。在这场真与假的较量中,海关的较真与巧思,既筑牢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防线,也让更多人看到:守护创新,从来都可以很有“梗”,更很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