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到3岁小孩,上到百岁老人,什么年龄段都能吃这种“神药”?年龄越大,毛病越厉害,吃的效果也就越明显?
市民李女士致电东莞日报民生热线22111000咨询:“家里老人从直播间里买了能治高血压的‘神药’,仔细看包装是‘食品’,这种能买吗?”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和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警惕直播间诱导老人买“神药”的消费提示,能很好地解答李女士的问题。
专项整治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
早前有媒体报道,一位母亲入坑养生直播,起早贪黑蹲链接,前后仅3个月,就花了16761元在某生物科技公司销售的保健品上。孩子知道后想要维权退款。
近期,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专项整治工作。在专项整治过程中,市场监管部门发现有商家为规避监管,通过个人微信、企业微信、微信群等私域渠道将顾客引流至线上,在网站、平台、小程序等开设直播间,假借“养生讲堂”“健康咨询”等名义进行夸大、不实宣传,诱导老年人线上下单或线下消费。
针对这些情况,也是为了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市场监管总局和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消费提示。
警惕1:
线下引流套路
来就免费送鸡蛋?参加免费社区义诊?参与老年福利会?看到这些免费或低价陷阱,一定要警惕。
市场监管总局和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市民,部分商家以“免费送鸡蛋”“社区义诊”“老年福利会”等线下活动为诱饵,吸引老年人添加微信、加入微信群。
随后商家在直播间通过“伪科学养生课”“专家一对一咨询”等形式,夸大产品“治疗高血压”“抗癌防癌”等功效,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关注心理,诱导购买价格虚高的“神药”“神品”。
警惕2:
话术诱导陷阱
值得注意的是,私域直播间常通过封闭场景实施情感营销。
比如以“亲情关怀”“健康咨询”“专家讲座”等名义,违规使用“包治百病”“根治慢性病”“替代药物治疗”等用语;或者通过宣称“专家推荐”“祖传秘方”“老干部专用”等进行虚假权威背书;利用“限时秒杀”“最后优惠”制造消费焦虑;或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承诺欺骗消费者。
警惕3:
资质信息盲区
大家在直播间下单买买买之前,一定要仔细查验一下这个直播间有没有公示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
如果购买的是保健食品或药品,那么一定要核查这款保健食品有没有标注“蓝帽子”标志及批准文号,核查药品是否具备“国药准字”批号。而“国药准字”批号是可以通过国家药监局官网(https://www.nmpa.gov.cn)上查询的。
消费提醒:
选择正规平台消费
市场监管总局和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建议选择信誉良好、资质齐全的正规平台和商家进行消费。特别要警惕通过拉群进私域直播间、临时链接等非正规渠道进行交易。
交易时注意保存直播录屏、商品链接、支付凭证、客服聊天记录等信息,要求开具正规发票或者收据。
签收易碎、贵重物品时,需当场查验外观及基本功能,必要时全程录像。
遭遇虚假宣传,可拨打12315热线投诉举报
需要提醒的是,保健食品仅具调节机体功能,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疾病;身体不适请至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勿因轻信直播宣传延误治疗。
如果您发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一定要及时通过平台维权通道发起售后申请;如果遭遇虚假宣传或消费欺诈,可以拨打12315热线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或通过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向消协组织投诉。
对于金额较大、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应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交相关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