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9日,东莞市教育局发布《东莞市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为落实国家、省关于“积极发展综合高中”“推进职普融通、协调发展”的部署要求,深化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探索融合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成长路径,东莞今年首次试点建设两所综合高中,公民办各一所,分别为东莞市商业学校、东莞市嘉荣实验综合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嘉实”),两所学校均于今年开始招生。
作为东莞高端民办教育的后起之秀,嘉荣教育集团于2021年开办旗下第一所学校——东莞市嘉荣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嘉外”),短短四年,就收获了非常显著的办学成果成效,赢得社会大众的高度认可,成了学生和家长争相报考的高品质学校,为东莞高质量教育发展探索出了又一个样本。2025年,作为东莞市第一所民办综合高中,嘉实的开办,为嘉荣教育集团再添一所成员校。
在国家“积极发展综合高中,推进普职融通”的政策背景下,在教育发展新趋势下,嘉荣教育为何能勇立潮头,敢饮教育改革头啖汤,在东莞率先探索综合高中?嘉实与嘉外有什么区别?嘉实又将如何践行探索新型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本报特别对话东莞市嘉荣实验综合高级中学校长易志军,来揭开嘉实这所新型高中的面纱。

东莞日报:综合高中对大众来说还是新事物,嘉实作为东莞首家民办综合高中的开办消息发布后,社会大众对嘉实表现出了高度好奇心,嘉实与嘉外两所学校的关系和属性如何?
易志军:嘉外和嘉实是两所完全独立的学校,嘉外是有小学、初中、高中的K12学校;作为2025东莞市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嘉实是东莞市教育局重点培育的首家民办综合高中。社会对嘉外的关注度非常高,学生和家长也都特别认可,嘉外的发展速度也特别快;嘉实是一个新的高中,两所学校均属于嘉荣教育集团。从物理属性上,两所学校有一河相隔,河的东岸是嘉外,河的西岸是嘉实。
东莞日报:您如何理解综合高中?
易志军:综合高中是指在一所学校内并存普高教育和普职融通教育两种育人模式的一种新型高中,目前在国内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在中职学校开设少量普高班,第二类是在普高学校开设少量职普融通的试点班。嘉实属于第二类,是以普高为主体,同时响应国家号召,附设商务英语、艺术设计两类指向专业特长、以本科升学为目标的职普融通班,这一类学生占总人数的20%,注册为中职学籍,且符合条件的中职学籍学生经考试(考核)可择优转普高学籍。
我们国家很早开始提倡探索综合高中,目的是要探索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希望高中学段有一些特色类的高中。这一探索实际上是延迟分流,可以缓解老百姓的教育焦虑,这一新型高中,在未来应该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东莞日报:嘉荣教育集团为何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大胆探索“综合高中”,创新高中育人模式?有何优势?
易志军:嘉实开办有几个很好的背景:一是源于政策,前面已经说过了。
三是,嘉外这几年的发展非常迅猛。包括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美术等特色人才培养等,嘉外的办学探索已经结出了优质的果实,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这样的办学基础,给了教育主管部门让嘉荣来办综合高中的信心;同时,嘉荣也积累了创办一所高中的经验和资源,对嘉实开办来说,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所以我们很有信心办好嘉实。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支撑点:嘉荣教育集团非常愿意在教育改革发展的道路上去探索创新。集团从办学伊始,秉承积极探索的理念,具备探索创新的气质,此次在东莞率先探索新型高中,与嘉荣教育探索创新的气质一脉相承。
东莞日报:嘉实的办学定位和特色是什么?
易志军:嘉实的办学定位和特色是融合在一起的。
基于上述思考,嘉实有了清晰的定位:以文理为基础,艺体为特色,多元发展为方向,以优质升学为目标的高中。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升学最优解,发展更多元”,这既是嘉实的核心使命,也是嘉实的定位和特色。
东莞日报:嘉实普职融通班的课程如何开设?包括职普融通班的学生在内,嘉实具体如何实现助力学生多元发展、升学优解?
易志军:两个问题的答案,最终都要归根在升学上。
为了给学生架好多元升学的立交桥,嘉实构建起“国家课程校本化、选修课程超市化、活动课程常态化、个性课程多元化”的四大课程体系。针对不同培养路径的学生,实施分层分类培养模式,设置独立行政编班,通过普通高考、特长培养、港澳台联考、国际升学、3+证书、三二分段、3+4等多种路径实现优质升学,通过个性化编班、精细化管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学生量身定制成长与升学路线。
在具体的升学培养上,学校有着清晰且多元的策略。对于单科学业特别拔尖的学生,通过学科竞赛培养,力争保送顶级名校;综合成绩优异者,对接强基计划,力争降分录取“双一流”高校;英语相对薄弱者,开设日语、俄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课程,拓宽高考路径;英语能力领先者,开展中外合作大学升学培养,拓展升学路径;艺体兴趣浓厚者,开设美术、舞蹈、声乐、器乐、传媒、体育等专业课程,实现低分高录;有出国留学和港澳升学意向者,通过专项培养计划、全程背景提升以及对接诺丁汉大学、多伦多大学等海外名校资源等,力争世界名校录取。
学校的升学指导中心是学生成长、升学的有力后盾。中心下设多个拔尖创新人才升学服务处、特长生升学服务处、港澳台籍学生升学服务处、小语种升学服务处、海外及港澳升学服务处等机构,涵盖不同领域,为学生打通20多种升学路径,为不同兴趣、不同学业基础和发展需求的学生,量身定制升学及培养方案。
东莞日报:嘉实首年招生计划多少?普高班与职普融通班各多少?职普融通班学生如何转为普高学籍?
易志军:嘉实计划于2025年9月开学。首届开学,学校将招生1000人,其中普高班800人,指向职普融通教育的中职班200人。
学校面向2025年秋季招收的中职学生提供一个班的“职转普”名额(50人),职普融通班学生符合报考普通高中条件,可在完成一年级课程后向学校提出申请,参加东莞市教育局组织的考试(考核),根据“职转普”名额按考试(考核)成绩择优录取为本校普高班学生,录取后注册为普通高中学籍,按普高学生管理。
东莞日报:嘉实发展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易志军:综合高中对社会大众来说,是一个新事物,因为不了解,所以会有认知盲区,会有选择顾虑。当家长深入了解综合高中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以及嘉实探索综合高中的具体办学内涵,且知悉学校已为孩子搭建好多元升学途径时,我们很坚定地相信,家长会很快转变思维,认可并选择这一新型高中。
所以,现在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是提升社会大众对综合高中的认知。很多人以为上综合高中是读职业教育,其实并不是。目前我们已经举行了开放日,很多家长来深入了解后给出的反馈信息是“综合高中给孩子的机会更多了,家长终于不用那么焦虑了”。
东莞日报:嘉实作为东莞首所民办综合高中,您个人也是东莞第三批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对象里唯一一个民办学校校长,您将如何发挥您这一角色,赋能嘉实的办学?
易志军:作为东莞第三批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对象里的唯一一个民办学校校长,让我来带领嘉实办学团队,不仅教育主管部门对我的期待很高,我自己也倍感责任重大。
综合高中是一个新的事物,嘉实是东莞第一家民办试点学校,二者有共同的特点“新”。新事物需要很多探索、创新,需要探索者发挥锐意改革的精神;而东莞评选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对象的标准之一便是不断创新,这也是对教育家精神——守正创新的践行。作为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对象,我要做的是在教学实践与管理中去践行教育家精神,依托综合高中不断改革和尝试,不断探索新型高中的发展,为综合高中的发展探索出一个可供研究和借鉴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