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莞巴士有限公司,有这样一位女性,她用初心书写担当,用使命传递温暖。从企业文员到全国人大代表,从企业社工到公交守护者,她始终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公交驾驶员们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2025年,她凭借卓越的工作表现和突出贡献,荣获“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这是对她多年来不懈努力的最好证明。她就是东莞巴士有限公司党群监察部副主任——余雪琴。她用爱与责任,为公交事业注入“心”动力,点亮了公交人的温暖之路,也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不平凡故事。
扎根基层,从普通文员到公交人的华丽转身
出身于江西景德镇的余雪琴,毕业后怀揣着梦想来到东莞,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起初,她只是一家企业的一名普通文员。她回忆说:“刚到东莞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打工者,但我始终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凭借着这股信念,她在工作中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很快便脱颖而出,先后升任人事、行政主管,直至担任工会主席。
2013年,余雪琴当选广东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深感责任重大。为履行职责,她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同年4月,她在万江社会服务实践基地了解到社工工作后,深受触动,决心成为一名社工。她报考并取得社工证,辞去原有工作,加入东莞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在社工岗位上,她接触困难职工和残疾人群体,组建志愿者队伍,为他们提供生活支持和心理慰藉。这段经历锻炼了她的能力,也让她深刻体会到基层群众的需求。2018年,她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为人民服务的决心更加坚定。
2019年,余雪琴加入东莞巴士有限公司,担任党群工作部主管。从社工到公交人,她迅速完成了角色转变,将对基层群众的关爱融入到公交事业中。她深知公交行业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城市的正常运转,更承载着广大市民的出行需求。因此,她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深入了解公交运营的各个环节,从驾驶员的日常管理到车辆的维护保养,从线路的优化调整到乘客的服务体验,她都一丝不苟、亲力亲为。
履职尽责,为公交驾驶员发声
作为东莞巴士有限公司党群监察部副主任,余雪琴将工作重心聚焦于公交驾驶员这一特殊群体。公交驾驶员肩负着城市交通的重任,是城市形象的代言人,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市民的出行体验。然而,高强度的工作和巨大的压力也让他们面临着诸多挑战。余雪琴深知这一点,她积极为公交驾驶员发声,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
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余雪琴深入基层调研,广泛收集公交驾驶员的意见和建议。她发现,由于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许多公交驾驶员面临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她提交了《关于关爱公交驾驶员身心健康的建议》,呼吁社会关注公交驾驶员的身心健康,并提出设立“巴士节”,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加大对公交驾驶员的关怀力度。这一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也为公交驾驶员群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
在公司内部,余雪琴积极推动关怀机制的建设。她组织成立了EAP(员工帮助计划)项目,为公交驾驶员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缓解工作压力,提升工作绩效和幸福感。她还统筹巴士公司各级工会,开展了20余场管理人员培训、重点线路车长优化提升班和共性问题心理团辅活动等,为超过10000名职工送上专业优质的心理知识培训。巴士公司EAP服务项目更是获得了2023中国EAP年度实践案例奖。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还出台了《东莞巴士有限公司职工心理关爱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5年—2027年)》,目前已正式印发。余雪琴告诉记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职工们打造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关爱体系,让他们在工作中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力量。“我们不仅要让职工们身体上健康,更要让他们心理上‘富足’。”
建言献策,传递基层群众声音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余雪琴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积极为基层群众发声。她深入一线调研,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精心准备代表建议,为社会的发展建言献策。这些年来,她单独提交了《关于关爱公交驾驶员身心健康的建议》《关于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的建议》等35份建议,与其他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从优待警工作的建议》等32份建议,这些建议众多涉及民生领域,均得到国家相关部委的书面答复,且大部分已落地实施。
在2023年的全国两会上,余雪琴再次提交了关于加快公交站场立体建设的建议。她认为,随着城市的发展,公交站场的用地需求不断增加,而传统的平面建设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她建议对公共交通设施用地进行立体综合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公交站场布局,提升公交运营效率。这一建议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余雪琴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她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农民工”“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2025年,她又荣获了广东省劳动模范这一殊荣。
面对这些荣誉,余雪琴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她常说:“这些荣誉属于过去,未来我还要继续努力,为公交事业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她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劳模精神,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