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环绕,与风光旖旎的绿岛湖交相辉映;优化服务流程更优化,比如自动化药房最快10秒完成配药,急诊生化免疫检测报告最快8分钟出具等;院内设置近1000个停车位,在建的佛山地铁4号线绿岛湖北站未来可直通医院负一层……
3月25日,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绿岛湖院区按照“门诊应开尽开,住院应有尽有”的原则试运行。这家科技、生态与人文并重的“智慧型医院”,是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环两江先行区”以来,首个启用的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及重点民生工程,也是首家落户禅城西部的三甲综合医院,直接填补区域高端医疗空白。
位于城市中心的卫国路院区+禅城西部的绿岛湖院区,这家百年医院将以“一院两区”的新格局打造“珠江西岸区域医疗中心”,成为我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拓展至禅城西部及高明、三水等医疗资源薄弱地区的“加速器”,也将是我市以“TOD+医疗”模式重塑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推动“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助力“再造一个新佛山”的重要样本。
打破优质医疗资源“东强西弱”格局
卫国路院区继续正常开诊,所有功能维持不变;绿岛湖院区所有专科均开设门诊,能满足每日1万人次的门诊量,还将增设放疗科、核医学科以及建设肿瘤中心,1200张住院床位逐步开放,收治能力可发展至1800张床位——即日起,市民在市二医院两个院区均可享受到同质化医疗服务。
绿岛湖院区的启用,是我市打破优质医疗资源“东强西弱”格局的标志性事件。
长期以来,我市优质医疗资源主要聚集在中心城区,特别是祖庙、石湾、桂城等东部核心区拥有多家公立、民营三甲医院,空间布局明显不均衡。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禅西片区(以南庄镇为核心)的医疗资源总量则远低于东部核心区。
近年来,禅西片区依托禅城区人民医院南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构建了“15分钟医疗服务圈”,但仅以基层全科服务为主,区域内缺乏三甲综合医院和高端专科资源,危急重症救治能力不足,加上一流医疗人才引进困难,进一步制约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疑难复杂疾病患者往往要到中心城区就医,增加就医成本。随着禅西片区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快速增长,区域医疗资源短缺问题愈发凸显。
市二医院新院区落户绿岛湖片区,是佛山中心城区的优质医疗机构在南庄的首度布局,一举填补了禅城西部三甲医院的空白,破解资源短缺的结构性矛盾、缓解供需失衡。
从禅城张槎、南庄等地的村居驱车,仅需10来分钟就能到医院,从南海小塘、罗村等到医院的车程约20分钟,从南海西樵、高明荷城、三水西南到医院用时约40分钟——市二医院绿岛湖院区将为禅西乃至佛山西部的居民就医提供极大的便利,“15分钟急救圈”从此覆盖全市1/3版图,显著提升了佛山西部医疗服务能级和效率。
从“就近就医”到“优质就医”,从“就医难”到在“家门口”“看好病”,这些跨越式变化将有利于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TOD+医疗”为城市西进密钥
2021年佛山地铁2号线开通前,禅西片区的出行主要依赖公路交通,从南庄到佛山核心区的车程约40分钟,就医耗时耗力,加剧“看病难”。
如今,禅西片区的交通可达性已大幅提升,优质医疗资源得以加速下沉:乘坐144路、125路公交或网约巴士到禅港路公共枢纽站,在枢纽站二楼通过廊桥可直达市二医院绿岛湖院区门诊二楼;如果驱车到医院,院内及周边共配置停车位约1670个,其中院内停车位约970个,东侧停车场还配备了70个新能源充电桩;乘坐佛山地铁2号线到绿岛湖站,可在C出口乘坐每15分钟一班的医院免费接驳巴士,便捷到院……
当前如火如荼建设的佛山地铁4号线是市二医院绿岛湖院区“TOD+医疗”模式里最重要的构成部分。该线路西起三水区北江大道站、东至南海区港口路站,串联三水、南海、禅城三区的核心区域和重点发展片区,与现有的佛山地铁2号线、3号线以及佛山西站、南海有轨电车、广佛环线均有换乘站。
市二医院绿岛湖院区是我市首家地铁直达的医院。佛山地铁4号线开通后,绿岛湖北站出口可直达该院地下负一层医疗主街,实现地铁站点和医院无缝接驳。届时,该院区可依托轨道交通的快速连接,以及轨道交通、公交等线路之间的接驳,将医疗服务可及性深入到交通末梢区域,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打通就医出行“最后一公里”,交通网络覆盖的患者均可快速抵达该院。
这,正是“TOD+医疗”模式的魅力所在。
据悉,“TOD+医疗”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与医疗健康服务深度结合的创新发展模式(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在日本东京、中国香港等高密度的城市中很常见。其核心是在轨道交通枢纽或重要站点周边,布局综合性医疗机构及配套设施,形成以医疗为核心、交通为纽带、多业态融合的城市功能集群,往往具有高流量(人流聚集)、高密度(空间复合)、高效率(交通换乘)、高强度(功能混合)等共性。
着眼未来,市二医院绿岛湖院区所探索的“TOD+医疗”模式,通过公共交通网络与优质医疗资源深度融合,既能推动轨道交通协同下的区域医疗资源均衡化,解决传统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服务半径受限的痛点,提升区域医疗事业发展和医疗服务水平;还能利用交通与医疗的“双轮驱动”,重塑区域发展格局和城市空间价值,推动区域能级跃升。
比如,医院与商业、居住、教育等配套共融发展,可快速形成“医、住、行、商”一体化的城市健康生活圈;还可提升区域科研水平,带动多元创新要素汇聚,促进医疗服务业发展以及康养、医药等相关产业链聚集,从而汇聚人气、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优化人才结构。
依托“TOD+医疗”模式,打好“轨道交通+三甲医院”组合拳,推动优质医疗资源西进,进而带动城市西进、产业西进、服务西进、人才西进——可见,市二医院绿岛湖院区不仅是填补禅城西部医疗空白的“补丁工程”,更是我市以“医疗基建+轨交协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点。
文字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谈飞洋
图片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皓贤、樊继成、李倬伦、黎锦强、符诗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