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最后一个周六是地球一小时活动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倡导人们在当晚20:30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以此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
在佛山,有一群“仰望星空”的天文爱好者,长年运用专业天文观测设备进行佛山的夜空拍摄和记录,其中一位是定居在顺德容桂的何建国。今年地球一小时活动日前夕,他精选并“晒”照片,分享佛山夜晚那些星月同辉、星座绚丽的时刻。
“繁忙的工作之余,不要忘记和心爱的人一起仰望久违的星空。”何建国说,他在自家四层顶楼存放着多种天文观测设备,在观测星空时,他首先要摆正赤道仪,为其安装平衡锤;紧接着,安装粗壮的镜筒,以及寻星镜和目镜;一切准备妥当之后,运用调焦器瞄准目标进行观测。
专业设备固然精良,何建国也难忘他自制的折射镜。高中时,他根据课本知识指导,在眼镜铺里买来数个老花镜片,制作出自己的第一台直筒折射望远镜,用于观测月亮环形山。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多数天文爱好者只能独自躲在家里数星星。出于野外作业结伴同行更安全、互动信息交流更顺畅的需求,2001 年,何建国牵头成立了天文爱好者组织“南十字星会”,集结佛山以及周边城市的天文爱好者。
之所以以“南十字星”命名,正是因为这个星座有浓郁的“南方特色”。“南十字星是全天 88 个星座中最小的星座,只有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方才可看到整个星座。”他说。
如今“南十字星会”的成员足迹遍及周边城市的最佳观星点。他们当中有老板、教师、自由职业者等,共同点都是有着对宇宙的好奇以及对蓝天和星空的喜爱。
照片中,有一组高明更合镇的星空的对比图,时间跨度长达20年。何建国回忆起二十年前,那时的佛山夜空,繁星闪烁,银河宛如一条璀璨的丝带横跨天际。用简单的双筒望远镜,便能清晰地看到许多星云星团等深空天体。
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曾经明亮的星空变得暗淡,许多星星隐匿在光污染和雾霾之后,难以寻觅。星空的变化是生态环境变化的一个直观体现。它警示着我们,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深远,我们要重视环保,为了头顶上美丽的星空,也为了地球的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20多年前,高明更合镇的星空是如此的璀璨,以至使用低感光度胶卷经过半小时曝光,就能拍下明亮的银河。
这张照片的拍摄地点是在南海西樵山,使用天文望远镜拍摄,让月球与观音的比例更加和谐。在市区内,月亮和行星是城市夜空的主角。
这张《金星和火星》的拍摄地点是顺德区容桂街道,天文教堂的尖顶与日月星辰和晚霞相伴,让观者仿佛跃入童话世界。
这张在顺德区顺峰山公园里拍摄,金星和木星两颗最明亮的行星在傍晚的夜空中相遇,为沉闷的天空带来一番新景象。
这片拍摄的是超级月亮,拍摄地点在顺德区容桂街道。其实我们每年都能遇到一次超级月亮,如果遇上清澈通透的天气,则可以看到一轮明月在地平线上升起。
这张《金星串》的拍摄地点在顺德区顺峰山公园,在金星下合日之前的10天,金星的视面更像鹅眉月,使用天文望远镜连续拍摄,再将多张相片叠加起来,就是一串金星串。
这张《夏季银河》于2024年在高明区更合镇拍摄。人生旅途上,不要忘记驻足片刻,和心爱的人一起仰望久违的星空!
文字/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鹤婷
图片/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