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度广东省志愿服务“四个最”先进典型名单出炉。其中,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白求恩志愿服务队入选“广东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眼耳鼻喉口腔医学中心主任、“听到的美好”听障儿童及耳疾患者公益项目发起人王豪入选“广东省最美志愿者”。
记者日前到访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对王豪进行了专访,深入挖掘他和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白求恩志愿服务队背后的感人故事。
深入探究背后故事,“听到的美好”公益项目历经10年爱心接力,募集超1700万元善款,救治900余名耳疾患者(其中包括600余名儿童),荣获中华慈善总会慈善项目最高荣誉。与此同时,惠州三院白求恩志愿服务队成立7个特色小队,构建“12368+N”志愿服务生态圈,打造系统志愿服务体系,开展众多公益项目,从垂暮老人到患病儿童,从听障患者到孤独症群体,覆盖多类特殊群体,服务惠及超百万人,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担当,成为传递爱与希望的坚固桥梁。
“听到的美好”10年接力,

2015年发起公益项目、募集善款超1700万元、救治900余名耳疾患者(其中包括600余名儿童)、跨越20余省市40家医院、超230人次的耳科专家参与、义诊服务群众超1400人次、参与志愿者超过2000人次……在采访现场,记者翻看了“听到的美好”听障儿童及耳疾患者医疗救助公益项目的十周年纪念画册,第一笔善款、第一例手术、第一例患者、十年爱心接力,聚集全国专家志愿者名单,每一个细节都记录着公益项目的爱心接力。
“起初作为基层医生,接诊到太多因家庭经济拮据而放弃手术治疗的患者,而听障患者经过治疗后效果很显著,是能看到回报。我想只有将科普、筛查、治疗、康复等环节打通,形成闭环,才能真正帮助更多家庭。”王豪说,一个家庭孩子健康,家庭就有了笑声,这是在拯救一个家庭,很有价值。于是,王豪带领团队开启了这场长达十年的公益接力。
至今,该公益项目每年都开展系列公益慈善活动,包括义诊、公益手术、手术示教直播、基层医生培训、言语康复指导及学术会议等。公益项目更是荟集全国著名耳科专家、社会爱心组织和爱心人士等多方力量。
近年来,项目不仅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网等40余家媒体多次报道,更荣获惠州慈善项目奖、广东省学雷锋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慈善项目最高荣誉,获评2023年度全国慈善组织慈善工作范例宣传活动“慈善品牌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由术后康复听障儿童组成的“妙音天使童声合唱团”,以合唱团演唱的方式让社会各界看到了听障这个特殊群体,对听障群体的科普、治疗和康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合唱团每场演出均令人深受感动和震撼。
可以说“听到的美好”公益项目是记录了王豪参加志愿服务十年的爱心历程,这份坚持也换来了无数患者爱的“回响”。近年来,他被授予全国白求恩式好医生、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总工会“优秀追梦人”、惠州市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受到中国聋协的杰出表彰,并被推选为中华慈善总会全国会员。
今年3月,王豪入选“广东省最美志愿者”,而当提及往后怎么爱心接力传承项目下去时,王豪告诉记者:“明年我就要退休了,希望能开起一个公益诊所,让‘声音’传递到更多听障儿童世界里”。
从“零散”升级“系统”,

今年公布的2024年度广东省志愿服务“四个最”先进典型名单,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白求恩志愿服务队入选“广东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而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除了“听到的美好”这样有品牌影响力的公益项目,白求恩志愿服务队还成立了8个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服务。
例如,先后开展了“智慧助老 长者助医”志愿服务项目、“白内障复明工程”贫困白内障患者医疗救助志愿项目、“慈爱救心”贫困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医疗救助志愿项目、粉红丝带志愿项目、“慧儿工程”惠州市孤独症儿童早期筛查干预志愿项目、“肠治久安”大肠癌筛查公益项目、“爱心义剪”志愿服务项目、“临终关怀”志愿服务项目等。
这些公益项目构建医院、社区、社会三方联动。汇聚医院职工、社区居民、社会志愿者、爱心企业、公益组织、医务社工等6方资源,全面覆盖“老年人与儿童”以及“乳腺疾病、白内障、耳聋、先天性心脏病、自闭症儿童”、直肠癌早期筛查等特殊群体。“组团式”帮扶贵州黔西南州册亨县人民医院工程,构建“党建+人才+文化”模式,共计服务当地群众1.6万余人次,开展义诊(下乡)72场。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1年4月起推出的“智慧助老 长者助医”项目,全年365天提供服务,显著改善老年人就医体验,助力解决智能技术难题。2024年,项目创新推出线上长者陪诊预约,老年人就诊前可享一对一贴心服务。
“70岁以上老人就医需陪同,可在公众号预约长者陪诊服务,志愿者免费协助挂号、检查、缴费、取药等,提供全程贴心陪诊。”代红告诉记者,至今,已有约2190人次的志愿者参与,服务群众约383万人次,其中为863名长者提供了全程陪诊服务,并荣获多项荣誉。
为了让志愿服务更专业、更高效,形成高质量服务闭环,该院近年来通过打造“12368+N”志愿服务生态圈,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志愿者幸福感。例如,利用“志愿云”系统和医院智慧平台,实现志愿服务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又如,完善志愿者激励机制,激发志愿者的积极性和持续性,确保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和可持续性。
“我们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与实践,初步探索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志愿服务体系,持续推动志愿服务工作与医院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服务管理部主任代红介绍,目前服务队拥有1558名志愿者,推出志愿服务项目1680个,累计服务时长约为25万小时,医院更是成为全国白求恩精神研究教育基地、广东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单位。
近年来,该院完成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近29000例,免费筛查眼部疾病约13万人,筹集救助经费1510余万元,救助112名先心患儿,帮助430余名听障儿童恢复听力。医院志愿服务从“零散活动”升级为“系统工程”,彰显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与社会价值。
惠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叶文青
特约通讯员周文媚 通讯员欧永杰 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