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苏州 挑大梁③ | 苏州招商引资的双轮驱动
东莞+ 2025-03-20 09:25:47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东莞日报社派出全媒体采访团队,赴苏州调研采访,推出“学苏州 挑大梁”系列报道,聚焦苏州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对外开放、文化赋能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敬请垂注!

2024年苏州招商引资交出一份漂亮答卷——过去一年,苏州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096个,总投资8586亿元,较上年度分别增长58.1%、17.3%,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苏州重点发展产业领域。

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与城市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苏式”营商环境自2018年起的持续进阶,是产业招商和科技招商的“双轮”驱动,投资和投智、投现在和投未来的“并驾齐驱”。

当前,苏州以招商引资、引智,优化产业结构,迈向高质量发展。“苏州在做的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科技招商、产业招商同步抓。”苏州主要领导表示,在更深层次上,苏州将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产业招商

世界500强巨头云集,深挖“富矿”

招商引资是一个城市经济前行的“强力引擎”,对城市的发展不言而喻。在城市竞争趋于白热化的背景下,2024年,苏州招商引资增速实现17.3%的高速增长的背后,从一场全球招商大会的举行或可洞见。

过去一年,苏州招商引资最重磅事件之一是2024苏州全球招商大会的举行。现场,367个项目签约,总投资金额3720亿元。

广受外界瞩目的是,本次大会上,世界500强企业有429家参加——这是苏州外资集聚发展的具体体现。

据悉,苏州现有超1.9万家外资法人企业,累计有178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493个项目,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1650亿美元,规模位居江苏省首位、全国前列。

利用外资一直是苏州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支撑和特色亮点。1.9万家外资法人企业是苏州招引外资的“家底”,更是可以挖掘的“富矿”。

对于外资企业,苏州用“挖矿”的方式。

■苏州工业园区展示厅

全球精准出击!2022年率先组织包机境外招商,派出42个招商小分队分赴日本和欧洲;开放平台赋能,苏州工业园区落地全省首家外资医疗机构和执业医师培训机构,推动生物医药跨境数据流动试点;昆山深化两岸合作,首创71项创新政策;出台利润再投资专项政策,外企增资金额从2021年4.39亿美元升至2024年12.29亿美元。

据悉,苏州先后于2021年和2023年出台外资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政策,鼓励存量外企提能升级、强化研发。

2024年4月15日,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开幕。广交会史上首个城市主题展馆——“苏州馆”亮相。在广交会期间,苏州参展企业达722家。

这是苏州招引外资的又一举措。苏州积极承接国家级、国际性经贸平台溢出效应,选派招商骨干奔赴广交会、进博会。近两届广交会期间,组织各地派出招商员300人次赴现场招商,吸引高端参展商来苏州投资兴业。

苏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苏州将坚持“招大引强、培优育强”的招商理念,重点聚焦苏州市制造业“1030”和服务业“1840”产业体系,全力以赴抓招商。

其中,制造业“1030”,包括10个重点产业集群和30条重点产业链,涵盖了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招商引资离不开人才支撑、高效执行!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时候,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负责人刚刚出差回来。“我到深圳等大湾区城市跑了一趟,主要是看看有哪些比较好的项目。这也是我的工作常态,一年时间里,我大概有150天在外面跑。”该负责人表示。

目前,苏州共有招商机构212个,其中机关事业单位93个,国资公司119个,专职招商人员超2300名。

同时,为了提高招商引资的成效,苏州通过举行政策与实务培训,分析成功招商案例,并与本地高校展开定向培养,邀请行业人士开展讲座等多种举措,提升招商人员的专业水准。

此外,招商人员还需通过苏州市统一组织的招商专业能力考试,内容涵盖政策法规、产业知识、商务礼仪等。

苏州市商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苏州积极探索招商工作改革,构建完善三级招商体系,在市级层面组建成立苏州市投资促进中心和产业投资咨询中心有限公司,统筹全市投资促进工作,协调推动重大项目更好落地;在县区级层面结合各地产业特性及实际,个性化制定各自招商模式,主要有区级主力招商、区镇两级招商和乡镇主力招商三种模式,充分释放板块招商活力;在经济大镇层面通过“招商部门+国资招商公司”的模式,强化专业化招商队伍建设。

■苏州中央商务区规划效果展示

科技招商

布局全球科招网络,迈向创新驱动

同样在2024苏州全球招商大会上,苏州市促进招商引资全球伙伴计划同步发布,普华永道、仲量联行等20家机构成为苏州这座城市的“全球伙伴”——这些伙伴,将利用自身优势和行业资源,为苏州引荐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重点项目,并根据实到金额或机构能级,给予全球伙伴一定资金奖励。

这是苏州科技招商的重要举措之一。2024年印发的《苏州市科技招商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 年)》明确,布局全球科招网络。实施“全球科创伙伴计划”,实体化运营海外离岸创新中心,对接重点城市及高校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026年前实施30个伙伴计划,建成10家海外中心及30个协同中心。

在苏州的规划中,科技招商还包括联合智库编制产业链、人才及招商图谱,聚焦主导产业关键领域与未来技术布局,差异化定位县区发展方向,2026年前形成10份招商图谱及30份技术指引。

在载体建设方面,苏州将支持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建设孵化器,推进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等创新载体,搭建载体数据库并优化项目推荐机制,提升专业化运营能力,目标是新建载体超350万平方米。

在招商模式上,苏州将推行“招投联动”机制,联合苏创投等设立200亿元规模基金;依托苏州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集聚资源。

根据《计划》,到2026年,苏州全市要形成机制灵活、运行高效、协同合作的科技招商体系,组织开展科技招商推介活动超600场,新引进科创项目超3万个,建设重点城市协同创新中心超30个,实体化运营海外离岸创新中心超10家。

为何要科技招商?

在新经济环境下,一个现实问题是,单纯依靠土地、优惠政策等策略的传统招商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依靠创新来赋能。

科技招商是快速集聚创新要素,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当前,苏州正举全市之力打造全国“创新集群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其关键点在于集聚创新要素、促进创新协同。

产业项目招大引强、工业企业增资扩产——产业招商在当下,注重引资。科技招商招的是未来,侧重引智,是立足远期目标,是招引科创人才、企业、平台、信息、资本等创新要素,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供应链有机耦合。其最终目的是,融入城市创新生态,营造创新创业生态。

“科技招商是培育未来产业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手段,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的重要抓手。抓科技招商就是抓人才、抓创新、抓未来,就是抓‘四链融合’、抓新质生产力。”苏州市主要领导指出。

具体到苏州,科技招商招什么?

根据《计划》,苏州厘定三大目标:招引培育一批“高精尖”科创项目,吸引集聚一批“战略级”科技人才,引进建设一批“强磁场”平台机构。

2023年9月,苏州成立了全国首个实体化运作的市级科招中心,由苏创投集团出资,按市属二级企业管理,具有独立运营权限,业务主管单位为苏州市科技局。

到2024年2月,苏州市科技招商中心正式揭牌时,苏州新增科技招商项目已经超万个,其所取得的成绩已然可观。

苏州市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科技招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苏州市科技局牵头组建苏州市科技招商联盟,作为全市创新集群资源引进的协调中心,将助力推动四大主导产业的科创要素融合,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开展强链、补链、延链工作,发挥“一盘棋”优势,在模式探索、人才培养、资源共享、智库支撑等方面,形成合力,共招共赢。

记者从2025年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获悉,2025年,苏州将强化科技招商,建强全球创客育成中心、海外人才合作组织,做优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国际创客大赛等平台,充分发挥科创飞地、海外离岸创新中心等作用,新增人才科创项目超1万个。

■苏州最大的商业综合体苏州中心广场和毗邻的地标建筑“东方之门”

营商环境

7年进阶,打响“苏州最舒心”品牌

“在苏州,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日常监督检查时,都会给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帮助企业完善各项工作,我们也感受到了政府对企业满满的服务意识。”近日,在位于苏州的太仓阳鸿石化有限公司办公室里,宏川智慧轮值总裁黄韵涛告诉记者。

2024年,苏州专门印发《关于规范涉企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全力推进“综合查一次”改革。同时,加强监管方式创新,推行包容审慎柔性监管模式,探索“用指导代替检查,用服务代替执法”。

“综合查一次”改革也是《苏州市 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简称“苏十条”)重要内容之一。

“苏十条”包括扩大“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范围、构筑“1+10+N”助企服务网络、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深化“免证苏州”改革、推行制造业企业“数据得地”、升级“苏融通”综合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和人才“双向奔赴”、推行现场执法检查“综合查一次”、实施出海企业“护航行动”、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

“苏十条”在苏州还被誉为“苏式营商环境7.0版”——从2018年起,苏州每年都会出台一版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文件,持续优化政策举措,不断迭代创新行动。

“企业要进行项目建设时,政府会在项目立项、建设、验收等审批的每一个环节予以悉心指导,帮助企业协调在各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在黄韵涛看来,苏州和企业家的关系十分融洽,真正做到了“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有事情可以随时沟通。“每过一段时间,政府的主要领导就会主动询问企业需求,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看看如何助力企业发展。整个过程,像朋友一样。”黄韵涛表示。

让黄韵涛印象深刻的是,“比如,国家、省的政策下来了,政府工作人员就会指导我们如何利用政策来助推企业更好发展。”

近年来,苏州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全力打响“苏州最舒心”服务品牌。

在法治方面,截至目前,苏州已拥有知识产权法庭、破产法庭、国际商事法庭、劳动法庭、互联网法庭、数据资源法庭6个专业法庭,是全国专业法庭最多的城市。

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苏州还在全国率先编制《公平竞争审查操作指南》,在江苏省率先出台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苏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工信部发布的《2023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显示,苏州市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综合得分位列地级市第一。

■苏州工业园区ESG产业创新中心产业生态分布图

记者观察

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厚积城市高质量发展势能

时至今日,招商引资早已不是城市供地、企业投资的简单化模式,而是目的地城市的产业集聚、科创生态、营商环境、人才吸引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

苏州“产业招商和科技招商”的双轮驱动模式,本质上是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应有之举。

产业招商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成熟产业集群的强链补链,而科技招商则瞄准AI芯片、纳米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通过政策引导“挖潜”,推动垂直整合资源,推动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

这种“既固本又拓新”的策略,使苏州在保持传统产业优势的同时,加速新质生产力培育,既有今天的持续前行,更为5年、10年后城市高质量发展“续航”。

更需洞察的是,苏州“双轮”驱动的招商,和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的背后,不仅是政策工具的“叠加”,更是通过政策迭代、要素重组,最终构建越发优越的城市创新生态的发展路径,在更高维度提升城市的吸引力。

也因此,科技招商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这也是城市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迈进的必然路径。

对东莞而言,当前正在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应加大科技招商的力度,在制度设计、生态构建、人才培育等维度实现生态化突破,才能在城市竞合中完成从“跟随”到“引领”的跃迁。

在制度设计上,对标“苏州模式”制定专项计划,设立专职科技招商机构,组建东莞科技招商中心,实行“市统筹+镇街主战”机制,构建适配湾区发展的科技招商政策矩阵。

在生态构建上,锻造科技招商的差异化竞争力。实施“湾区科技伙伴计划”,与香港贸发局、新加坡企业发展局共建海外创新中心;依托东莞港澳青年创业基地,设立内地-港澳联合孵化器。

在人才培育上,打造“科学官+工程师”复合型招商队伍。建立科技招商人才库,从高校、科研机构遴选50名技术专家,与市商务局现有招商人员组建跨界团队,并制定《科技招商人员执业资格标准》,实行持证上岗。

策划:张树坚 雷石鹏 何其洁

统筹:敖剑锋 黄涛 殷昌盛 许愿坚 谢泽元 张村城

执行:尹金钟 张华桥 刘维佳 黄锦鑫 张伊琳

文字:资深记者 张华桥 图片:记者 张伊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