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最火出圈莫过于非遗项目,而在我们东莞也有制作代代相传,历史悠久,体积巨大,工艺精湛,有“中华第一灯”称号的东莞千角灯。2024年12月15日,我和班上24组家庭有幸参加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树祺爷爷亲自教授的东莞千角灯手工体验课。
在课上,首先张树祺爷爷跟我们讲了东莞千角灯的历史文化,介绍了东莞千角灯来源。千角灯是东莞地区特有的传统灯具,远看是一盏巨大的灯,但大灯里又由无数小灯组成,因灯盏众多,有如千盏,每一盏灯有数个角,如有千角,故名“千角灯”。在东莞方言中,角个同音,添人即添个(添角);灯丁谐音,添丁谓添灯,蕴含着“千角千灯人丁兴旺”、“千花本同树,千角本同根”的寓意。每逢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观看东莞千角灯祈求添丁成了本地一大风俗。
然后,张树祺爷爷介绍了东莞千角灯结构和制做。结构由五个部分组成:灯顶、灯柱、灯体、灯带和灯盏。扎骨架,剪通花,贴图案,装灯具整个过程需要经过八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特定的工具和专门的人才来完成。其中扎作东莞千角灯的骨架是最关键的部分,每一个步骤,张树祺爷爷都一丝不苟的讲解展示,我们也在张树祺爷爷展演下,用砂纸将铁线捆成灯骨架。张树祺爷爷也并没有因为我们第一次做而降低制作的要求,对每一道工序都认真检查。记得我扎的第一个铁线,被张树祺爷爷轻轻一拉就脱了。于是张树祺爷爷就手把手、一步一步重新教我制作,直到我学会制作成功。同时,对于我们稀奇古怪的问题,张树祺爷爷也不厌其烦的解答。不知不觉经过一个下午手工体验制作,我们都完成了东莞千角灯一个角的其中一面,也都更直接了解它,制作它,而不再仅仅是一个“看客”。
最后,张树祺爷爷语重心长对我们说,“孩子们,东莞千角灯历经百年历史变迁,承载着几代人的坚守。有你们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传承,我将不再是孤独的守灯人。为传承和保护这一传统文化而继续努力吧”。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能静下心来学好一门手艺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为了不让这个传统技艺消失,张树祺爷爷学做东莞千角灯时已经五十多岁了,正是他饱含着手艺人内心的执着与坚守的工匠精神,才让这个传统技艺得与传承。
这就是东莞非遗千角灯,如果有机会您们来到东莞,一定要来看看它哦!
作者:东莞市莞城和阳小学 三年级 14班 黄佳慧;指导老师:詹俊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