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全省教育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牢牢抓住德育这个根本,着力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东莞校园里,东莞的美育工作者们积极探路美育+德育的融合教育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入学校美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五育融合,全面育人,让美育浸润校园,滋养学子的心灵。
东莞实验中学:
精微刻纸里的思政课
美育浸润青春红,作为广东省基础教育项目高中美术教研基地的基地校,东莞实验中学创立美育特色品牌:“青春红•精微刻纸”。学校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把“青春红”精微刻纸项目的传承活动融入美育工作中德育教育,把德育课藏进每一道刻痕里,将美育与德育进行融合教育。
剪纸、刻纸作为我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自古以来红色象征着生命与希望,红色剪纸、刻纸承载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方寸之间乾坤大,细微之处见精神。引导学生剪什么内容、刻什么主题的作品,是一个考量。
东莞实验中学何慧群老师介绍,“青春红”代表着青春、朝气、初心、梦想!“青春红•精微刻纸”旨在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革命文化,展现融合莞邑特色、地域风情与艺术精髓,展现新时代青少年突出校园风采特色的题材,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的融合之美,为非遗传承贡献青春力量。
走进“青春红”精微刻纸艺术实践工作坊,一幅幅赏心悦目、栩栩如生的刻纸艺术作品跃然眼前。据悉,学校还设计了刻纸艺术学校文化艺术纪念品,不限于传统剪纸所采用的纸质材料,而是将剪纸的设计理念和技法扩展到多种新型材料和制作工艺中,将纸艺术的精髓巧妙地融入到文创产品的制作过程中。学校特色美育品牌“青春红精微刻纸模块课程”获评东莞市“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所带美术社团获评东莞市优秀艺术团。
东莞第五高级中学:
主题绘画培根铸魂
作为艺术特色学校,东莞市第五高级中学秉持“突出特色、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发挥省高中美术教研基地校的优势,以“慧美育人、育慧美人”的“慧美”品质教育实现特色立校和高质量发展。
东莞市第五高级中学邓逸轩老师介绍,学校美术科组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动学校美育浸润行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积极开展市规划课题立项《“五育融合”理念下高中主题绘画项目化学习实践研究》,推动“五育并举”教育理念落地生根,以主题绘画为载体,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有机融入艺术教学。
学校相继开发了非遗龙头素描写生、“劳艺结合——广东美食精微绘画”“美在身边”精微素描、“致敬科学家浮雕+素描肖像”“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素描”、生态文明主题创作等一系列项目化实践课程,构建了特色鲜明“五育融合”的主题绘画项目化课程体系。其中,广东美食系列作品之《客家酿豆腐》以广东客家人做的酿豆腐为灵感,将美食文化与精微画技术结合,获评广东省“美育岭南绘写未来”2023年中小学书画作品交流一等奖。
同学们通过一系列不同主题的项目化学习实践,不仅涵养了思想品质还提升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极大地助力学生考入高等艺术院校深造。学生陈同学说,“在创作‘广东美食’主题画时,我走访了豆腐坊和客家菜馆,感受到劳动的不易与光荣。艺术让我学会用更细腻的眼光观察世界。”家长王女士感叹:“孩子不仅画技进步了,还变得更自信、更善于表达,这种融合式教育真正促进了全面发展。”
打破学科壁垒,践行五育融通。东莞市第五高级中学以“五育融合”主题绘画项目化课程为切入口构建了“以美育为纽带,多元融合育人”的新模式,为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鲜活案例。
东莞外国语学校:
工笔画里面的文化自信
东莞外国语学校作为省级高中美术教研基地的基地校、市级品牌示范校,秉持“博雅立人”教育理念,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美育课程体系。美术教研组立足传统文化传承,以中国书画模块课程为支点,重点打造现代工笔人物画教学品牌。让学生在研习中既深植传统绘画的文化根脉,又通过技法革新与观念转化实现创造性成长,其审美素养与文化自信在笔墨丹青间得以淬炼升华。
东莞外国语学校王柴慧老师说,学校美育馆常态化举办“工笔育诗心”作品展;走廊画廊实施“学生策展人”制度。通过名画服装秀、古风摄影等品牌活动,形成“人人知工笔、处处见丹青”的文化氛围。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工笔艺术,学校“现代工笔人物艺术工作坊”采取项目制教学模式,每日开展主题研习。教师团队研发“情境观察五步法”:采风记录-速写构图-技法研讨-分层创作-装裱展示。通过校园写生、古风摄影等特色活动,引导学生建立“生活即艺术”的创作观,近年累计完成《莞外课间》《阳光下的我们》等系列主题创作100余幅。
当工笔画的丝毛法遇见青少年的创造力,传统书画成为滋养学生的精神根系。漫步校园,老师引导学生在榕树下写生;走进工作坊,一幅幅活灵活现的工笔画映入眼帘。据悉,该校教师团队获市级以上教学竞赛奖项37项,成果《传统人文・工笔魅力》荣获广东省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成果类二等奖。学生作品入选省市美术竞赛56件,获“广东省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学校形成了“专业升学+艺术特长”双优培养模式。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学校以现代工笔人物画为载体,构建“展-刊-媒”三位一体辐射体系。线上依托“王柴慧名师工作室”公众号平台,发布教研案例、教学实录及学生创作等内容90篇,每月3期常态化推送,覆盖教师群体超2000人次。线下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莞青少年活动中心、东莞图书馆等地举办4场专题展览,并与市文化馆共建实践基地实现资源共享。成果获东莞美术书法教研会专题推介,通过潮汕三市、贵州铜仁等地的专题讲座实现跨省市辐射,形成可迁移推广的美育范式,为更多学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借鉴。
东莞第四高级中学:
敦煌衍艺传承千年风华
教育是文明传承的纽带,艺术教育则是其中最灵动的经纬。在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的课堂上,敦煌壁画的千年神韵正转化为生动的育人实践。
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以大众艺术浸润活动与精英艺术人才培养相结合为基础,聚焦敦煌莫高窟壁画,着力挖掘其内涵与外延,努力打造敦煌壁画系列模块课程项目,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同时让学生领悟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和魅力的,为学子们的艺术梦想插上了翅膀,注入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
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刘光志老师介绍,该校以衍纸为主要创作基础材料,融合折纸及剪纸等传统工艺,以敦煌壁画图案为题材创作出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
“衍”字何意?刘光志说,“衍”字,从水、从行,通“延”“演”二字。有推广、延伸、发挥、孳生之意。《敦煌衍艺系列之图案纹样》意义在于以敦煌莫高窟壁画中丰富多彩的艺术纹样为创作素材,发挥衍纸艺术独特的手法、特点及表现形式,对壁画图案、造型、色彩进行分析、提炼、加工、延伸,进行再创作,为传统文化艺术赋予新的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元素。“敦煌壁画图案纹样种类繁多,我们提取装饰性强、寓意深刻,融合中原文化、西域文化、印度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用衍纸的形式开发创作出一批精美的作品”。
据悉,《敦煌衍艺系列之图案纹样》模块课程是学校大众艺术浸润活动的亮点与重要成果,参加了2024年高中美育模块课程教学成果展评活动,美术教研组还开发了《敦煌风华—共绘九色鹿的瑰丽画卷》《“永无纸境”——衍纸》《以小见大——水彩风景临摹》《梦回宋朝——寻味鸟语花香》等丰富多彩、体系完整,特色鲜明的模块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当壁画中的一笔一画化作课程体系的文化坐标,传统艺术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化作了滋养青春成长的沃土。这种将文化遗产融入现代教育的探索,正是对“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最扎实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