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
走进刘慧佳的世界,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旋律与色彩的空间。在这里,客家山歌不再是老一代人的回忆,而是成为孩子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当传统文化以如此灵动的方式融入血脉,“非遗不会消失”的笃定,早已写在孩子们绽放的笑脸上。
初见刘慧佳,她正穿着传统服饰,在幼儿园里给孩子们教授客家山歌。她的声音清脆悦耳,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在孩子们纯真的眼眸中,我们看到了客家山歌这一古老艺术的希望与未来。

刘慧佳与客家山歌的结缘,要追溯到她懵懂的年纪。那时的她,就被客家山歌的自由独特所吸引。后来,她有幸结缘于省级客家山歌传承人刘国权,从此踏上了客家山歌的传承之旅。回忆起这段经历,刘慧佳感慨万千:“客家山歌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它承载了我太多的情感和记忆。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
2019年,刘慧佳入职中心幼儿园,担任音乐专职教师。作为幼儿园的音乐老师,刘慧佳深知传承的重要性。“客家山歌是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但面临着传承的危机。”刘慧佳发现,随着新时代的音乐风靡全国,传统的原生态客家山歌已逐渐被家乡人民忘却。特别是在成人板块的传承中,走了很多弯路。很多成人不喜欢听老山歌,更不用说来学唱。面对这一困境,刘慧佳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
谈及在幼儿园的教学经历,刘慧佳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一开始我也很没有头绪,如何把客家山歌知识融入3至6岁孩子的日常生活里,充满了挑战。”她笑着说,“但经过这些年幼儿园提供的平台和机会,我一次次把客家山歌的表演想法落实。”她发现,只有让客家山歌与新时代的元素相结合,才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比如,我会把客家山歌的旋律与现代的流行音乐相结合,创作出新的歌谣。”她介绍道,“这样孩子们既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接受新时代的元素。”
刘慧佳的创新尝试得到了幼儿园同事们的支持和认可。他们为刘慧佳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和机会,让她能够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客家山歌的魅力。随后,刘慧佳开始尝试把梅州的新客家歌谣播放给孩子们听,创新的旋律、欢快的节奏及视觉画面冲击下,孩子们非常喜欢,就连老师们都问怎么会有这么好听的客家歌谣。这让她看到了客家山歌在现代社会中的无限可能。
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刘慧佳始终保持着对客家山歌的敬畏之心。她深知,只有尊重传统、保留精髓,才能在创新中不失本色。因此,她在创编新的客家山歌作品时,总是力求在不丢失传统元素的基础上,融入新时代的流行元素。这样的作品既保留了客家山歌的独特韵味,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慧佳的努力和创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在2022年,她被评为东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溪客家山歌代表性传承人。她的原创作品《幸福歌声唱清溪》也荣获了广东省岭南童谣征集传唱活动二等奖。同年,她还成立了“刘慧佳非遗工作室”,收了第一批属于自己的徒弟。2024年,在非遗进校园之“我是小小传承人”活动中,“我来说非遗”项目荣获2金2铜的佳绩。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刘慧佳个人努力的肯定,更是对客家山歌这一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的有力推动。
面对这些荣誉和成就,刘慧佳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她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传承和弘扬客家山歌是我一生的使命和责任。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客家山歌,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