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东莞两会 | 市政协委员李梦伟:推动养老服务智能化转型 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东莞+ 2025-02-26 18:52:48

2025东莞两会上,市政协委员、致公党东莞市委会社会服务委员会副主任李梦伟带来一份《关于推动东莞市养老服务智能化转型升级,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的建议》。她建议,东莞要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智能化转型,促进我市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李梦伟介绍,东莞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东莞市人口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人口老龄化加速,出生率连年走低,人口结构失衡压力凸显,常住人口老龄化率逐年上升,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趋势日益明显,社会养老压力逐渐增加。随着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智慧养老已成为养老服务的重要抓手,东莞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于2019年8月在全市范围内稳定运行,惠及全市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护工、养老服务机构及相关政府部门。但在推进智能化养老服务的进程中,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经调研发现,东莞市智慧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智能化技术应用不足,智能化设备普及率低。当前我市智慧养老主要以智慧养老平台为抓手,实现了养老服务线上申请、监管、服务记录、打卡等功能,尚未实现长者用户线上自主选择功能;数据信息实现与社区、服务机构有限共享,但跟其他部门的数据共享尚未联通,不利于为老服务的全面规划;当前服务以传统服务为主,尚未接入智能化设备,智能化设备使用率低。

老年人未能享受数字红利,接受度有待提高。由于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多为中重度失能长者和高龄长者,对数字化产品接触少,尚未真正享受到数字化的红利,再加上文化程度低、观念传统等因素,智能设备存在使用障碍,导致接受程度不高。

普惠型服务供给不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当前居家养老服务主要面向兜底性群体,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缺口较大,个性化养老服务如智慧化服务、认知照护等缺口较大;此外,配合智能化设备的载体如网络、基站等不完善,不利于产品普及。

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当前我市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特别是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多以40、50为主,文化程度低、专业性弱,对智慧化设备的操作掌握不足、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因此,李梦伟建议:一是整合平台资源,构建全域智慧养老云平台。联合数政局、卫健、社保等部门共享数据资源,参照北京等地建立养老服务网或全域智慧养老平台,汇聚养老资源实现数据互通、倾听民意、强化服务和信息安全监管,拓展应用场景、开发智能照护系统等,给与老年用户更多个性化服务选择,实时调整未来服务策略,满足老人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二是推广智能终端设备,提高智能化水平。通过政府补贴、市场收费等联合的方式,提供阶梯式“智慧养老服务包”,加强信息化技术在社区居家养老中的普及应用,大力推广智能化助餐、助穿、助浴、助行、如厕和感知类服务产品,提高服务便利度,降低使用者智慧设备支付成本;同时,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智慧养老服务,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服务流程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提高为老服务的智能化和精准化。

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和企业投入,打造银发经济生态圈。加大对智慧养老服务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如提供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鼓励企业研发和提供优质的智慧养老服务,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智慧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依托东莞智造的雄厚基础,加强上下游企业合作,建构智慧养老产业链,盘活现有资源,提高服务效率,促进银发经济发展。

四是加强智能化养老人才和社会氛围的培育。依托养老综合服务中心、社区等阵地开展智能化养老服务宣传、志愿者培育,提高对智慧养老的认知度;面向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加强智能化素养提升;与科研院校合作,进行“智慧养老”专业人才培养和从业人员资质认证,助推智慧养老工作走上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的良性发展道路。

文字:吕晓敢 图片:陈栋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