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东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市会议大厦开幕。作为以归侨、侨眷和海外联络为特色的参政党,致公党东莞市委会充分发挥参政议政职能,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提交了一系列高质量提案,涵盖文旅融合、科技创新、民生服务等多个领域。
打造特色品牌
激发产业新动能
致公党东莞市委会在文旅领域提交两份党派集体提案。提案《打造东莞“世界电竞外设之都”》指出,依托东莞占据全球70%电子零部件产能的优势,建议在松山湖建设“电竞外设创新中心”,联合华为、雷蛇等企业研发AI键鼠、VR手套等前沿产品,并举办国际电竞外设设计大赛,吸引全球创客团队落户。同时,推动电竞与文旅深度融合,规划“电竞文旅融合示范区”,引入国际顶级赛事,打造“赛事+旅游+消费”的全产业链。
深耕侨乡文脉,打造“世界记忆”。致公党东莞市委会充分发挥“侨海”优势,针对凤岗镇200余座碉楼“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现状,提案《整合凤岗碉楼资源,打造“侨文化”生态旅游圈》建议整合凤岗碉楼资源,打造“侨文化”生态旅游圈,通过AR导览、文创产品等方式,并规划“侨乡历史探秘游”线路,串联古村落、侨文化博物馆与生态景观,让侨乡文化从“静态保护”迈向“活态传承”。
紧抓科技创新
锻造新质生产力
在科技创新领域,致公党东莞市委会同样提出了多项前瞻性的提案。《全面构建智能网联产业》建议全面构建智能网联产业,设立自动驾驶开放测试区,并争取入选国家第二批“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推动“人工智能+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则建议,推动“人工智能+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建设“东莞产业大脑”平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支持中小企业低成本接入人工智能技术。
科技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致公党东莞市委会瞄准智能网联、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联合海外侨胞科技企业搭建低成本算力平台,破解中小企业技术应用瓶颈,推动“东莞制造”向“东莞服务”延伸。
施策民生服务
提升民众幸福感
小切口撬动大民生。致公党东莞市委会聚焦银发经济、心理健康等民生热点,以“侨力”助推服务精细化、社会化。提案《加强社区社会心理服务》提出,在32个镇街推广“心理服务驿站”,培训500名社区工作者成为持证心理疏导员,并联动海外华侨心理专家开展远程诊疗;为独居老人配备智能手环,实时监测情绪与步态数据,预警健康风险,织就“科技+人文”双维守护网。
委员的个人建议同样彰显侨界温度,《构建老年痴呆防治系统》建议为社区老人配发智能手环,实时监测步态异常并联动家属;《动员民企参与“百千万工程”》倡议快递柜增设“老人药品代收专区”。
以“侨”架桥,向“新”而行。致公党东莞市委会立足专业优势,围绕中心大局,为东莞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