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城市小小推荐官| 东莞市大朗第一中学 叶卓阳 《袁崇焕纪念园的文明礼赞》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2-26 01:09:54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璀璨版图上,东莞这座"英雄之城"犹如明珠般闪耀。当我站在袁崇焕纪念园青铜浮雕墙前,透过"东莞之子"四个遒劲大字触摸城市的精神脉搏,突然懂得:一座城市的高度,不在于林立的高楼,而在于守护文明的厚度;一座城市的温度,不单是车水马龙的繁华,更是传承精神的热度。

步入纪念园正门,九级花岗岩台阶托起的袁大将军雕像直击心灵。他左手紧握书卷象征儒将风骨,右手持剑展现武将英姿,青石战袍上斑驳的纹路仿佛凝固着四百年前的烽烟。在专业讲解员引导下,我们架起摄像机,镜头沿着3.5米高的雕像缓缓上移,当春日的阳光为雕像镀上金边时,恍惚看见这位万历四十七年进士跨时空而来。

在复建的袁督师故居里,智能导览系统正播放着天启六年的宁远保卫战。我们架设轨道拍摄机位时,注意到夯土墙上特意保留的裂痕,这是文物修复专家为铭记历史创伤的艺术化处理。展厅内,4K全息投影重现着"红夷大炮"的轰鸣,当努尔哈赤的铁骑在数字沙盘上溃退时,同行的同学情不自禁发出惊叹。玻璃展柜中,泛黄的《率性堂诗集》手稿与3D打印的锁子甲并置,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让历史变得可触可感。

行至"碧血丹心"展厅,空气骤然凝重。AR技术复原的崇祯二年诏狱场景里,光影交织出袁将军临刑前"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的绝命诗。我们调试补光灯时,发现许多参观者在此驻足屏息,有位白发老者对着互动留言屏深深鞠躬。在5G+VR体验区,当我戴上设备看到袁崇焕部将周文煌冒死收殓遗骨的场景时,终于明白为何东莞民间至今流传着"义士冢"的传说。

午后在纪念园研学基地,我们采访了袁崇焕研究专家李教授。"这座占地23万平方米的纪念园,不仅是岭南最大的历史名人纪念馆,更是东莞精神的原点。"他指着园区航拍图说,"你们看,三进院落对应着将军'修身齐家治国'的人生轨迹,明末民居建筑群完整保留了东莞水乡特色。"在文创中心,我们拍摄到中小学生正在拓印袁崇焕书法碑刻,墨香中传递着文化传承的温度。

登上清风阁顶层拍摄全景时,莞穗高速的车流与纪念园的飞檐翘角构成奇妙对话。镜头里,操着各地方言的游客在袁崇焕衣冠冢前献花,港澳研学团在廉政教育馆认真记录,国际友人在英译导览牌前频频点头。这些画面让我想起市长在"城市精神论坛"上的话:"从袁崇焕到蒋光鼐,从虎门销烟到东江纵队,英雄基因已融入东莞的城市DNA。"

拍摄尾声时,夕阳为"擎天一柱"纪念碑披上金纱。我们支起三脚架,将镜头对准正在举行成人礼的高中生。当"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的誓词响彻云霄,取景器里十八岁的脸庞与袁将军雕像形成奇妙叠影。这一刻突然懂得,这座城市为何能同时拥有"世界工厂"的硬核实力和"博物馆之城"的柔软情怀。

在后期剪辑时,我特意将袁崇焕手植榕树的四季影像作为转场。这棵380岁的古树新发的嫩芽,恰似东莞在湾区建设中萌发的创新活力。当视频以"崇焕故里,海纳百川"的城市宣传语收尾时,我真正理解了何为"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这座将英雄精神写入城市基因的现代都市,正在用科技与人文的双翼翱翔。袁崇焕纪念园不是冰冷的史料陈列馆,而是激荡着热血与梦想的精神灯塔。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城市推荐官,要做的不仅是展示地标景点,更要传递文明的火种。当万千访客带着这里的浩然之气走向世界,东莞便完成了一次最动人的城市叙事。

作者:东莞市大朗第一中学 初一 4班 叶卓阳;指导老师:张晓娴

编辑:李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