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在一间弥漫着米香和热腾腾蒸汽的美食小作坊里,几个腰上捆着白围裙的婶婶阿姨们在一边大声聊天一边忙碌着,其间出现一个年纪与我相仿的小女孩,穿着红衣裳,梳着两条小辫子,趁人不注意时偷偷吃上几口馋人的馅料,当喷香的美食出炉时,她准是围在旁边第一个吃上。那个小女孩就是我的妈妈,她所吃的就是我们老一辈东莞人过年前家家户户都做的粉果——“松糕”。妈妈说那热气腾腾做松糕的小作坊,是家乡冬天给童年的她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那“松糕”的美味,她至今难忘。
“年廿五,炊松糕”。松糕是东莞传统特色美食,和我们本地白话“承高”谐音,寓意着人们对生活,工作和学习等各方面的美好祈愿,期待生活更加美好如愿,工作步步高升,祈福孩子们健健康康,快高长大。因此东莞老一辈逢年过节都要做松糕,吃松糕,以博得好兆头。
松糕看似简单,平平无奇,一小块中厚的四方形状的白色糕点,搭配醒目的一点红印子,实际做起来很费功夫。松糕主要材料是以粘米、糯米粉搭配花生碎芝麻白糖馅料。首先需要将调配好的米粉轻轻过筛,在特制的方正木模具槽里筛上薄薄一层底粉,利用木模具上已有的刻度尺,在底粉上划出大小一样的方格子(此工序当地白话俗称“介格”),接着往每个格子中间放入一小撮白糖芝麻花生碎仁馅,再继续过筛米粉,面粉均匀铺撒在木槽里,直至整个木槽被填满。用小木板把多余米粉腾走,米粉平整铺满木槽,俗称“刮平面”。再次利用模具边的刻度尺“介格”,划出同样大小的方格,分割线明显,为松糕做最后定型。以上主要工序完成后就可以把一板板松糕放进大大的蒸笼里上锅蒸。蒸熟的松糕形状更加分明,最后用半指大小的木桩子往每块松糕正中点上红印,这个仪式,大人们说是寓意着大吉大利。
现在,虽然不再是每家每户都做松糕了,但是我还是能经常吃到奶奶或外婆特意给我准备的松糕。她们常跟我说,吃了简单美味的松糕,不仅聪明伶俐,还能快高长大。我觉得松糕吃起来确实很软糯和香甜,这个味道就像奶奶和外婆对我那样,温柔慈祥且满溢的爱。妈妈常笑话说,松糕是我们家几代人传承下来的一种爱的记忆和表达。 是啊!小小的一块松糕,不仅是家乡的味道,更是一种爱的传承。
作者:东莞市高埗镇冼沙小学 三年级 2班 赖显晋;指导老师:黎芬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