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城市小小推荐官 |茶山镇中心小学袁慧玲《腊味香,莞情浓》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2-21 21:52:03
腊肠在东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要追溯到南宋末年,相传当时的老百姓为了避免祸端,把大米和肉碎搅拌均匀灌入肠衣中,晒干后就变成了逃难时可以携带的食物。
每年北风吹起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做腊肠,我家也不例外。今天一早,妈妈跟我说:“今天我们可以做腊肠啦!”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因为我盼这一天已经盼了很久了,终于可以学习一点“祖传秘方”了。只见妈妈用白酒把猪肉过了一遍,把肉切成小肉丁,三分肥肉七分瘦肉,这样的比例做出来的腊肠软硬适中。但是,做腊肠还有一步至关重要,那就是调味,盐、生抽、汾酒、糖,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肉中,抓捏七至八分钟直至均匀,随后放置两个小时进行腌制。接着进行灌肠,把腌好的肉放到灌肠机器里,一边按压机器一边把肉挤进肠衣里,用细绳子在腊肠上打节,把腊肠分成一段段的小肠仔,用牙签扎出一个个小孔,这样做主要是用来排气排水、加速风干防止变质。最后,把腊肠放进开水中过一遍便可晾晒。在一个刮着北风的晴天,把腊肠放到阳台上去晒,一个星期左右就能晒好。期间会有小鸟和苍蝇等“不速之客”前来光顾,所以,我们要给腊肠安装“防盗系统”—铁丝网,来防止腊肠被偷吃。
晒好的腊肠分装打包,一部分放进冰箱保存食用,一部分送给亲戚朋友。吃腊味饭是东莞人特有的情结,送腊肠送的便是浓浓的乡情与祝福,诉说着东莞人的淳朴与善良、热情与友爱。北风起,腊味香,莞情浓,这是莞人冬日的温暖的幸福。
作者:东莞市茶山镇中心小学 四年级 6班 袁慧玲;指导老师:谢丽明

编辑:刘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