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英歌舞火爆“出圈”,以其独特的舞姿、铿锵的音乐俘获年轻人的喜爱。2025年春晚,这项潮汕非遗首登央视春晚,一曲《潮起舞英歌》点燃全场。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和南山英歌队首次合体演出,舞姿刚劲,击槌有声,两大“王牌”队伍共同为屏幕内外的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北有北塞腰鼓,南有普宁英歌”。英歌,也称秧歌、莺歌,以《水浒传》中的人物为原型,表演上阵前热血澎湃的“对战场面”。传承千年的普宁英歌,在2006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富美青年英歌队在泰国进行英歌文化交流
2023年,普宁英歌线上线下持续“出圈”,2024年一度走出国门,在异国他乡展现潮汕文化,同时上演“文化走亲”。2024年,富美青年英歌队到泰国曼谷参与文化巡演,与泰国春武里府旧罔县文益英歌队实现历史性的合体演出;龙年春节,南山英歌队赴英国伦敦演出,这项中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在国际上留下了“中华战舞”的响亮称号。至今,普宁英歌热度仍在不断攀升。
普宁英歌富有底蕴的“前世”,使其得以延续至“今生”,也让莞揭对口帮扶工作找到一个切入点。
从队伍建设到数字化保护
致力打造富美英歌IP
富美青年英歌队位于里湖镇富美村,富美村正是东莞市对口帮扶揭阳市中的一个重点帮扶村。入驻以来,东莞市东坑镇驻里湖镇工作队坚持以推广非遗项目为发力点,用好用活“富美青年”特色商标。

改造后的富美英歌训练基地
文化传承,要筑牢人才基础。目前,工作队正在推动富美青年英歌队总教练李俊浩申报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为英歌文化的传承稳固根基。文化传承,要培养新生力量。工作队推动富美村组建“富美少年英歌队”,开设英歌培训班,吸引了广大青少年到富美英歌训练基地,在基地参观学习英歌理论知识、参与实操训练,聚焦“保护、传承、发展、传播”四位一体的工作思路,富美英歌的保护传承工作呈现出新气象。

英歌形象的文创面具
借助“双百行动”契机,工作队积极对接东莞理工学院、揭阳职业技术学院,以富美青年英歌的形象、风采、意蕴等元素为主题,设计和创作卡通IP形象,打造英歌文化IP矩阵。此外,还深度开发英歌舞文创周边,制作服饰、面具、手办、冰箱贴等系列产品,这些收藏性高、外观精美的产品吸引不少年轻群体为之消费,推动英歌文创走出潮汕,为英歌文化搭建了连接文旅产业的桥梁。

富美青年英歌队到东莞理工学院开展交流活动
同时,在数字化保护方面,工作队强化与东莞理工学院的联动,联袂组建省级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通过现代数字媒体技术研究实施非遗数字化保护和发展传承,将英歌训练基地作为主阵地,谋划建设“英歌+VR”体验馆,打破英歌文化体验维度,以AR、VR等现代技术手段培育现代英歌文旅项目,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科技”的东莞智慧。
创新“英歌+文旅”发展模式
推动特色文旅资源“串珠成链”

富美村的“英歌人物墙”
走进富美村,栩栩如生的“英歌人物墙”映入眼帘,这座具有丰富非遗资源、红色景点的革命老区村,发掘文旅资源最好不过。工作队不断挖掘其中的文旅特点,推动里湖旅游实现“一日游”向“多日游”的转变。
工作队以“赏英歌”为主线,串联富美村、河头村、新松村、汤头村等地的文旅资源,打造一条“赏英歌、游古宅、品香茗、泡温泉”的特色精品旅游线路:游客白天在柯华故居感悟红色文化,到古村落旅拍;傍晚到里湖茶叶专业市场品潮汕单丛,夜晚赴文化广场观英歌巡游;次日再赴汤头村体验温泉养生。为此,线路周边民宿、餐饮等配套设施不断升级,游客在此游憩消费,周边村民得到增收。
探索“演艺+文旅”模式,工作队以宣传英歌、刺激消费为目标,将富美英歌训练基地、里湖文化广场、西马路、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具备演出条件的学校大礼堂作为主阵地,围绕产品展销、旅游展现、文化展演等板块,常态化举办非遗进校园、文艺展演、英歌巡游等演艺活动,让群众和游客沉浸式感受里湖文化美丽。
拓展“演艺+展销”模式,工作队积极协调富美青年英歌队参与各地各领域大型音乐会、文化艺术节、非遗展演等活动邀请,在演出活动中有机融入文创周边、里湖优质特色产品推介和展示。探索提升演出的经济价值,立足里湖茶叶和“一村一品”项目等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在有条件的演出活动中融入产品展销活动,见缝插针做好里湖宣传,进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吸引八方游客到里湖来旅游。
刚刚过去不久的元宵节,揭阳惠城西—英歌队受邀到东莞松山湖参加游园会,为当地带去一场震撼人心的表演。在此之前,东莞与揭阳多次携手,助力英歌文化走出潮汕。2024年7月,莞揭指挥部与两地文化馆携手,在揭阳举办音乐会,邀请东园青年英歌队为两地人民献演;2023年5月,在东莞茶山茶园游会,揭阳英歌队参与了这场大型巡演活动,给予游客沉浸式的“穿越”体验......英歌舞走进东莞,是莞揭文化帮扶的成效,也是莞揭两地文化全面交流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