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虎门医院心内科为一位室性早搏的高龄患者顺利完成射频消融术,让老人重获“心”生。术后,患者未再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术后第三天便能步行出院。
83岁的邓婆婆(化名)因“反复心慌、气短1年”入住医院心内科,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她24小时内频发室性早搏,次数高达27061次,且室早占总心率的30%。主管医生熊美分析,患者的心慌、气短症状已明显影响日常生活质量,有室速及心衰的风险,严重时可发生猝死,该病症属于射频消融术1类手术指征,必须尽快手术。
医院医生介绍,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又称室性期前收缩,简单理解为在正常心跳之前心室的提前搏动,发作时患者会感到心慌,还可能伴有头晕黑蒙、胸闷气短、全身乏力等不适症状。正常人和部分心脏病患者都可发生室性早搏。一部分室性早搏病人没有任何症状,在体检时发现;一部分病人则表现为心慌、心前区不适、心跳暂停感或感觉心脏好像跳到喉咙口等。
在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后,心内科学科带头人杨云和科副主任郭镇声为邓婆婆实施了射频消融手术,经过一小时精准的手术操作,圆满完成了这例高龄患者的室早射频消融治疗。

据悉,心脏射频消融是一种介入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先进方法。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医生通过大腿根部穿刺放入一根很细的导管,直达心脏发病位置,然后释放射频电流,一次性消融“病灶”。这种方法不开刀、创伤小、成功率高、恢复快,多数患者术后6小时即可下床活动,已成为根治快速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
副主任李旭东介绍,近年来,医院心内科在心律失常介入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已成功开展了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房颤、房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为虎门及周边地区患者提供了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先进的医疗技术。
据悉,术后,邓婆婆未再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困扰不堪的心慌、气短等症状也完全消失,第三天便能步行出院。
健康科普
导致室性早搏的原因都有哪些?
虎门医院医生介绍,正常健康人也会出现室性早搏,比如生活中过量的饮酒及咖啡的摄入,或者精神过度紧张、过度疲劳、长期失眠、更年期等。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等。部分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比如洋地黄中毒、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中毒等)也会引起早搏。
出现室性早搏后怎么办?
如果某段时间出现室性早搏,或者突然增多,还是建议去心内门诊咨询专业医生,必要时进行进一步检查,比如心肌酶、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甚至冠脉CTA等,以免遗漏可能出现的器质性心脏病。严重的室性早搏如不进行积极治疗,有发生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的可能,甚至引发心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