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大学(筹)物质科学学院研究员郭文翰:从零开始,全程见证一项宏大事业的起步
东莞+ 2025-01-23 17:22:26

从北国到岭南,跨越2000多公里,北京大学“博雅计划”博士后郭文翰,华丽转身为大湾区大学(筹)青年研究员。令人艳羡的是,郭文翰是大湾区大学(筹)第一位教研序列员工,注定将被载入该校的校史。

今年32岁的郭文翰,已是一所大学初创团队的一员。“大家不知道一件事,北京大学工学院有高校创业传统。”郭文翰笑着说道。

▲郭文翰

北大11年半,学术成就令人瞩目

在来到大湾区大学(筹)之前,郭文翰在北京大学学习工作了近11年半时间。2010年,他以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山西省第一名、全国赛银牌,保送北京大学工学院。随后,北京大学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学学士、理学博士,北京大学“博雅计划”博士后,一路通关。

郭文翰长期从事功能多孔材料研发及其能源与催化应用研究,研究领域包括能源电催化、电池与储能器件、工业催化、新型碳中和技术等方向。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Chemical Society Review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Small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总他引7000余次,H指数为35,5篇论文入选杂志封面,13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入选2023、2024年斯坦福-爱思唯尔“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排名前1%;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公开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

遵循母校传统,加入大湾区大学(筹)初创团队

早在2021年,大湾区大学(筹)召开第一次筹建会时,郭文翰就已经加入进来参与相关工作了。“我是大湾区大学(筹)第24位员工,工号24,也是第一位教研序列员工。”

▲2021年5月20日大湾区大学筹建启动仪式现场

目前,郭文翰是大湾区大学(筹)物质科学学院研究员,并担任广东省教育厅/东莞市先进材料与大科学装置前沿交叉重点实验室执行副主任,还入选了东莞市特色人才项目。

谈及选择大湾区大学的原因,郭文翰笑称,大湾区大学是一所全新的、从零起步的、高起点的新型研究型高校,而北京大学工学院有高校创业传统。“2005年,北大重新组建了工学院。我2010年入学,是北大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第二批招收的本科生。当时北大工学院的院长还是创院院长陈十一。2015年,陈十一老院长去了南方科技大学当校长,然后南方科技大学进入快速发展期。我亲眼见过,一座新建的高校,几年内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现在老院长又开始了第三次创业,去了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当校长。我也算是向老院长学习了,当一个创业者、拓荒客。”

在郭文翰看来,他正在从零开始,全程见证一项宏大事业的起步,在这个过程中,他个人也得到了成长、锻炼了能力。

与城市同频,推动产学研转化

在大湾区大学(筹),郭文翰继续从事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研究,主要涉及三个行业——氢能、电池、工业与环境催化。其研究领域与东莞这座城市的产业发展方向十分契合。据悉,郭文翰已经与多家本地企业建立联系,并开展了初步合作,包括技术咨询、样品检测等。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郭文翰招收了第一个联培硕士生。俗话说,名师出高徒。2024年,在郭文翰的带队下,该硕士生以“新型卤化物锂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项目拿到了2024年“松湖杯”创新创业大赛“先锋奖”。

▲2024年“松湖杯”创新创业大赛颁奖现场

如今,郭文翰最大的愿望就是去掉大湾区大学(筹)的“筹”字,早日正式招收本科生。“目前搞科研大量依靠辅助岗位,甚至是周边高校的本科实习生,人才缺口非常大。对于招收的研究生,一是希望纯科研,二是偏向应用的产学研转化同步发展。”

文字:记者 冯文彦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段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