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进莞来团聚|别拦我!我要去东莞看文博大展,谁懂啊!
东莞+ 2025-01-20 17:11:32

“新春·进莞来团聚”,理由有很多,逛·花市、赏·繁花、看·展演、玩·年俗、观·大展、品·书香、乐·运动、闹·元宵、享·旅游,每一个都是。这期重点说说看文博大展。

程永强 摄

近年来,“文博热”持续升温,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博场馆成为市民游客的热门打卡地。走进文博场馆观展览、看文物、赏民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逐渐成为一种新年俗。

在文博场馆里,珍贵的历史文物、多元的艺术作品与丰富的互动活动交相辉映,极大丰富了人们的节日文化体验。

春节前夕,东莞各大文博场馆齐齐“上新”,一个个看点十足的跨年大展,让大家可以轻松实现“看展自由”!

李梦颖 摄

岭南美术馆

大型漆壁画《长城颂》创作文献展+福建工艺美术作品特展+2025东莞市中青年美术提名展

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岭南美术馆频频“上新”,尽显诚意。最受关注的当属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大型漆壁画《长城颂》创作文献展巡展(将展出至3月2日)。自展览开幕后,引发各界广泛关注。《长城颂》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室内漆壁画(长40米、高15米),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程向军教授牵头历时一年创作,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序厅永久陈列。本次展览搜集整理大量有关《长城颂》创作过程的绘图手稿、图片视频、内心感悟、艺术评价等资料,全方位展现了《长城颂》的创作历程。其中,不少手稿作品专程从北京运送到东莞,为首次展出。此外展览还展出了程向军50余件油画、速写佳作。

“无界之技 格物成器——福建工艺美术作品特展”(将展出至2月27日)通过“大木”“物稀”“漆情”三个篇章,展出福建省非遗中最具代表性的木雕、寿山石雕刻和漆艺等工艺美术作品175件(套)。本次展览名家荟萃,由10多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教授携手一批福建省工艺美术界中坚力量及新秀,通过打破地域与技艺的界限,将作品置于更广阔的文化和学术语境中,探讨传统工艺美术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生动诠释了“格物致知”的工匠精神和“致广大而尽精微”的艺术内涵。

“韵起碧水东——2025东莞市中青年美术提名展”(展览时间为1月21日至2月27日),汇聚十多位在莞深耕多年的中青年画家的精品力作,展示了当代东莞人文的深厚底蕴和面向未来的艺术风貌。

赵水平 摄

东莞展览馆

明清外销瓷花卉纹饰艺术展+莞邑文化主题邮品系列展

游园赏花是春节的传统习俗,东莞展览馆“花”开正好,静待赏花人。原创展览“瓷里看花——明清外销瓷花卉纹饰艺术展”(将展出至4月15日),分为“启程·起源”“瓷语·对话”“花语·吉庆”“工艺·匠心”以及“百花工坊”五大主题区域,汇聚东莞展览馆130余件首次公开展示的馆藏吉祥花卉纹饰外销瓷。这些纹饰精美、风格独特的外销瓷,不仅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还融入了西方审美趣味,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见证物。赏花、品花、悟花,欢迎大家进“馆”来,共鉴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绝美风华。

“邮‘品’东莞——莞邑文化主题邮品系列展”(展览时间为1月23日至2月19日),将通过东莞人设计的邮票作品及体现东莞风情的精美邮品,带领观众游览方寸间的东莞风物,品味邮品中的东莞历史和人文故事,了解中国邮票的发展历程与成就,见证邮品中的时代画卷。

东莞市博物馆

100件文物里的东莞故事+尹黎栓、叶妙玲伉俪捐赠瓷器展

“莞·藏——100件文物里的东莞故事”(第二季)(将展出至4月6日),精选东莞市博物馆100件(组)馆藏文物,展品涵盖陶瓷、书画、玉器、杂项等多个类别,展览“以物述史”方式,讲述有活力、有温度的东莞故事,为市民观众献上一道独具“莞味”的文化大餐。

“亦善亦美——尹黎栓、叶妙玲伉俪捐赠瓷器展”(将展出至4月6日),展出尹黎栓、叶妙玲伉俪捐赠唐代至民国精美瓷器108件,以此答谢尹氏伉俪对家乡文博事业的支持和无私奉献,大力弘扬捐赠者的崇高情怀,发挥捐赠文物的社会价值,增强公众文物保护意识。

李梦颖 摄

可园博物馆

狮子林主题展暨苏州古典园林艺术展+岭南画派溯源研究展+文征、赖铁骢、黄雪韵三人展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一园南北 三狮竞秀——狮子林主题联展暨苏州古典园林艺术展”(将展出至2月28日),分为两大主题展厅,第一展厅“一园南北 三狮竞秀”展出苏州狮子林、圆明园长春园狮子林和避暑山庄文园狮子林的相关书画、匾额、建筑构件、拓片等展品,以“乾隆皇帝的足迹”为线索,串联起三座狮子林的历史线索。第二展厅“苏州古典园林艺术展”围绕苏州园林展开,通过《苏州百园图》展示苏州“百园之城”的风采。同时展出苏州古典园林的赏石、家具、建筑模型、书画拓片、古墨古砚及园林艺术的代表性著作等展品,全方位展示苏州古典园林的艺术魅力与人文内涵。

“双城记——岭南画派溯源研究展”(将展出至2月18日),依托可园、十香园两座岭南名园,以实物藏品为主,集中展示可园、十香园两个重要国有博物馆馆藏“二居”(居巢、居廉)精作,分“艺韵名园”“艺传丹青”“艺耀岭南”三部分,以“由园及人,由人见画,由画见精神”的策展思路,展出二居的绘画作品、手稿、画具等90多件,并辅以普及性、延伸性文字内容、氛围版面、场景等,全面展示“二居”艺术历程、风格、美术教育领域的探索与传承。

“异彩——文征、赖铁骢、黄雪韵三人展”(将展出至2月16日),汇集了文征、赖铁骢、黄雪韵三位东莞青年艺术家的80多件作品。

张伊琳 摄

鸦片战争博物馆

沈阳故宫藏清宫文物精品展+常州三杰与广州印记专题展

正在海战博物馆展出的“清风万里 瑰宝鎏光——沈阳故宫藏清宫文物精品展”(将展出至2月14日),分为“筚路蓝缕”“剽悍八旗”“锦衣玉食”“宫阙雅趣”四个部分,展示了满洲先民从分散走向一统、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的艰辛创业历程,介绍了“八旗制度”这一清朝特有的“兵民合一”的组织形式,再现了清宫廷皇帝、后妃们吃饭穿衣的日常,回顾了宫廷内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生活。展览展出的142件(套)展品,有二级文物19件套,三级文物32件套。展览文物历经岁月沧桑,却精美依旧。其中一张清太宗皇太极的御用牛角弓备受关注。此牛角弓是清初宫廷珍贵的传世实物之一,为历代皇帝所重视,成为其不忘创业之艰、坚持“国语骑射”的最好寄托。

正在虎门林则徐纪念馆展出的“潮起羊城 烽火寻光——常州三杰与广州印记”专题展(将展出至2月17日),以“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在广州革命根据地工作和战斗为脉络,通过150多张图文史料以及详实的数据记录、文字叙述等内容,集中展示常州三杰在“中共团一大”的召开、“北伐战争”的胜利、“海陆丰苏维埃政府”的成立以及“广州起义”等重大事件中的重要作用,立体展现常州三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赤子情怀和勇于创新、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东莞市文化馆

壤塘非遗艺术展

“文化原乡·福地壤塘——2025东莞行:壤塘非遗艺术展”(展览时间为1月24日至2月14日),将展出作品共计50幅,涵盖唐卡、缂丝、刺绣、藏纸等,这些作品来自川西北高原的年轻非遗传承人,他们以精湛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创作出一系列富有视觉冲击力的艺术精品,展现了古老的技艺和卓越的审美,展示出非遗艺术的独特魅力及文化价值。

东莞图书馆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特展

“一本书里游新春——《如果历史是一群喵》特展”(将展出至2月12日),以《如果历史是一群喵》文献为基础,设计春节特装展览。展览包括《如果历史是一群喵》文献展、一群喵档案、历史奇喵游、二十四节气喵、唐朝人怎么过春节、唐诗里的春节意象、唐风市集造型装置、“东莞年俗知多少”等板块。十二只可爱的历史喵以迎春妆造化身导游,带领读者穿越从夏商西周的上古时期到清朝的历史长河,感受大唐风华里的春节意象;化身东莞年俗推荐官,以展板和造型装置的形式展示东莞春节的传统文化习俗。

袁崇焕纪念园

大明益藩王族珍宝展

“流光溢彩——大明益藩王族珍宝展”(将展出至3月10日),分为“分封诸王 皇室贵胄”“金枝玉叶 华美时尚”“宗室活动 助力地方”三个单元,共展出明朝益藩王族墓出土藏品200余件,包括瓷器、彩陶俑、服饰、金银器、玉器等,集中呈现明代礼制思想、衣食住行、服饰工艺等多方面信息,描绘出当时藩王贵族的生活画面,展现大明王朝益藩王族历史人文风貌,完美复制出一幅瑰丽的明代历史文化画卷,为市民游客带来精美绝伦的皇家文物,内涵丰富的宗室文化。这些展品形雅韵美,瓷器莹润大方、彩陶俑形神兼备、服饰秀美典雅、金银器浓艳华丽、玉器温润细腻,尽显皇家之气,也展示了古代工艺的精湛和华丽风格,每一件都是历史的见证和艺术的瑰宝。

陈帆 实习生 熊心榆 摄

东莞文联文艺空间

东莞青年八人美术作品展

“霓袂·绽放——东莞青年八人美术作品展”(将展出至2月4日),共展出黄强、杨桢、丁真、朱海活、姚崇、戴腾飞、黄彩云、吴远仪8位东莞青年艺术家精品力作近百件,涉及中国画、水彩、油画、漆画、综合材料等多种艺术形式,题材广泛,风格各异,精彩纷呈,这些参展作品不仅是技术与灵感的结晶,更是作者心灵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莞城美术馆

纪念邓尔雅诞辰140周年特展+岭南派古琴音乐暨王可逊斫琴艺术展

“一脉尽风流——纪念邓尔雅诞辰140周年特展”(将展出至3月23日),是一次对邓尔雅先生艺术人生的深度回溯与致敬。本次展览展出作品及文献共300余件,不仅展品数量丰富,而且不少为首次展出。展览分为“敢言文采述家风:邓氏一族文化名人及家风”“研艺论文怀大雅:邓尔雅的艺术生平”“金石刻划冠平生:邓尔雅的篆刻”“四体兼参八法工:邓尔雅的书法”“邓尔雅与《文字源流》”“良朋知己遍天下:邓尔雅的交游”“邓尔雅的朋友圈”等七大篇章,以邓氏一族家风文化为切入点,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家族文书、书信手稿等展品,解析邓尔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的艺术追求,展现邓尔雅家族世代相传的价值观、教育理念及文化追求。这些家族记忆不仅是邓尔雅个人成就的基石,也是城市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闻声合音——岭南派古琴音乐暨王可逊斫琴艺术展”(将展出至3月2日),汇聚斫琴师、古琴岭南派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可逊十二张亲斫琴,从选材的严苛标准,到造型设计的精妙构思,再到髹漆工艺的细腻呈现,每一把古琴都凝聚着传统与创新交织的智慧。置身展厅,观众能看到历经岁月沉淀的老木如何在斫琴师的手中蜕变,化为音色醇厚、造型典雅的艺术珍品。

以为上面这些就是全部?

NO!NO!NO!

更多东莞美术馆联盟

博物馆联盟成员馆的跨年展

等待大家新春进莞来一一解锁

准备好新春“下馆子”了吗?

快拉上亲朋好友

一起来莞过个“文化年”!

文字:赵水平 图片:李梦颖 程永强 张伊琳 赵水平 陈帆 实习生 熊心榆 编辑:陈秋宇